齊魯72萬噸乙烯改造工程是國家重點技改項目,也是中石化“十五”重點工程,2003年2月動工建設,2004年10月裝置完成改造后一次開車成功。齊魯72萬噸乙烯裝置改造首次實施了“二改一”方案,即由兩年兩次停車改造為一次停車改造,相比較國內先期進行的乙烯裝置改造,齊魯乙烯改造是生產和施工深度和交叉時間最長,停工檢修改造施工時間最集中、施工難度最大、建設周期最短的一項工程。
在改造項目建設中,齊魯烯烴廠大力推進HSE管理,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HSE管理方法,取得了優異的HSE業績。現將一些主要做法介紹如下。
1 改造項目HSE組織機構
為了對改造工程項目進行有效管理,烯烴廠成立了9個專業組,HSE管理組是其中之一。烯烴廠HSE管理委員會是改造項目HSE管理的最高領導機構,9個專業組均受其直接領導,安全環保部(兼HSE管理組領導成員)行使改造項目的HSE管理職能,各專業組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好相關的HSE工作。
我們特別制定了《烯烴廠72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HSE管理指南》,對承包商管理、風險評估、現場監護、現場標識、檢查監督和預防糾正等規定了詳細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另外,還提供了一套專門與之配套的記錄表格,同時引用烯烴廠HSE體系制定24個管理程序和36項管理標準及規定作為支持,以此構成了改造項目建設的HSE行為準則,也成為HSE監督管理的執法標準和依據。
2 承包商的管理
2.1 承包商的選擇
我們認真執行集團公司《承包商安全管理規定》和公司《外來施工隊伍安全管理規定》以有《烯烴廠72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HSE管理指南》,嚴格審查承包商的安全資質,對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單位,堅決予以否決。我廠與中標承包商簽訂合同時,在合同書中明確對承包商的HSE管理要求,由綜合管理部予以審核。
2.2 承包商的HSE教育
承包商在進入現場施工作業前必須先接受安全環保部的教育培訓,內容包括入廠須知、安全管理制度和規定、施工環境的主要危險因素、安全注意事項及施工安全要求等,通過培訓,使承包商基本熟悉我廠HSE管理模式。承包商憑安環部出具的《承包商HSE教育證明》到保衛辦理臨時入證,方可允許入廠。
承包商進入施工現場,首先要接受施工區域主管單位的安全教育,內容包括作業對象和地點的主要危險因素及注意事項;施工中應遵守的安全規定;易發生泄漏、跑冒、著火、爆炸、中毒的部位及防范措施;生產裝置消防報警設施和防護、救護設施的擺放及使用方法;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理方法等。
2.3 對承包商的監督檢查
承包商如果出現3次以上一般性違章、施工現場無人管理、對違章行為整改不及時或消極拖延,我們將下發《改擴建現場隱患整改通知單》,責令停工半天學習,隊伍整頓考核后再上崗。
對因嚴重違章造成未隧事故、存在嚴重施工安全隱患的承包商,除對其進行嚴厲的經濟處罰外,立即停工整頓,由安環部、項目部和承建單位安全部門聯合進行現場安全教育,只有做到糾正措施到位,認識深刻,態度端正并寫出書面整改材料后,才允許其重新施工。
3 風險評價、隱患治理和事故預防
乙烯改造全面展開后,生產和施工深度交叉,危險危害因素顯著增多,我們逐步將危害辨識、風險評估、隱患治理和事故預防貫穿改擴建工程的始終,牢固樹立起預防為主的理念。
3.1 改造施工的危害辨識及風險評價
在生產裝置內進行設備、動火、高處作業、吊裝、破土作業、用電等危險性作業時,基層單位主管領導組織技術員、設備員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使用危害與可操作性分析(HVZOP)、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等方法評價出重大危害因素15項,均采取了預防和控制措施,同時形成清單并向承包商交底。對一些擬新建項目,例如裂解分離新建火炬MS管線、芳烴裝置新加溶劑在線再生設施、苯酐新建殘渣回收裝置等,做了預先危險性分析(PHA)。
承包商根據交底,制定作業方案,其內容包括:風險分析、事故預測;針對危害的控制要求及風險削減措施;緊急情況或事故情況下的應急措施。作業方案要經過安全管理組、施工區域主管單位和承包商聯審通過方可實施。
一般性作業由承包商自己做危害分析和風險評價,在作業方案中予以體現,其內容包括危害因素分析、事故預測和針對危害的控制措施。
3.2 隱患治理
通過廠、部門、車間和班組4個層次,加強了對關鍵裝置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監控,排查出干燥器進料洗滌塔引壓線、冷箱氫氣線等多處重大隱患并立即整改。對評價出的個別屬重大危害但不具備整改條件的設備隱患,采取了嚴格的管理控制措施,并在停工后完成了裂解和芳烴車間6臺拱頂罐改內浮頂罐的隱患治理項目,消除了裂解氣壓縮機軸振動值大、裂解爐爐墻傾斜等一系列長期制約生產的頸瓶和存在重大危害的設備安全隱患。
3.3 事故預防
針對改造工程的各個階段特點,分別制訂了關鍵裝置和要害部位事故預案、檢修改造事故預案和停車事故預案,組織學習并進行反事故演練活動。由于這次改造擴能采用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為進一步明確開工過程中安全工作的重點環節和主要工作,特別組織進行了一次開車事故預案的演練,全面提高了領導干部、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的應變能力,為安全穩定開車提供了保障。
4 現場HSE管理
4.1 作業票證管理
組織成立現場HSE辦公室,由安環部、項目所在車間、項目主管部門和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人員每天現場聯合辦公,按規定程序辦理和審批各類作業票證,共同指定,確認施工范圍、作業對象、限制條件和請示事項,逐項落實安全措施,特別是有重大風險項目的控制措施的落實,保證了每天的有效施工時間,施工進度明顯加快。
4.2 HSE監護網絡
烯烴廠副總工程師以上領導重心下移,作為HSE總督察,深入一線開展工作。組建了以管理部門部長任組長,各專業組管理人員、車間分管領導、安全工程師和安全員組成的現場安全督察組。加之由車間操作人員、各部門富有生產經驗的管理人員組成的現場監護隊,形成“總督察、督察組和現場施工監護”三級HSE監護網絡。各級監察人員層層負責,緊盯現場,把低標準、老毛病和習慣性違章作為重點檢查內容,發現問題,每天記錄,每周暴光一次,對于檢查出的問題要在項目部主持召開的協調會上進行通報,責任單位要分析原因,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由HSE管理組檢查糾正措施落實情況。
4.3 現場監護
以現場防護和監管為重點,烯烴廠選派160名有豐富生產經驗的管理人員組成現場施工監護隊,由于改造施工現場監護的重要性,規定監護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通過考試,才能持證上崗。為了規范行為,統一標準,我們編制了《現場監護人員工作流程圖》,監護人員必須遵照流程圖的要求去做,填寫好《監護任務單》的檢查項目,認真履行監護職責,保證監護質量。在改造過程中,由監護人員發現并制止重大危險作業一百余次,避免了重大生產、設備和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增加了現場的安全可靠度。
承包商在裝置內或重大危險源點作業,項目所在單位必須指派監護人。特別危險的作業,由基層單位和承包商施工隊伍分別安排專人進行現場監護。改造期間共完成動火23000次,其中特級、一級動火19800余次,沒有發生一起上報安全事故。
4.4 施工區域的條件確認
在項目施工之前,加強對動改裝置所在區域的條件確認,例如在壓縮區、冷區等危險性大的區域,利用氣密瓶和測爆儀等工具,進行拉網式普查,對查出的問題認真組織整改,對危險部位掛牌警示,直至具備施工條件時,方允許項目開工。在施工現場配備了可燃氣體報警器和便攜式可燃氣體、有毒氣體報警儀,要求每個區域的施工人員在動火或作業前必須再次確認,落實好防范措施。
4.5 安全防護措施
在生產和改造深度交叉期間,我們監督落實施工單位按高標準完善安全防護措施,提高危險區域生產和施工的安全系數。在兩臺新增10萬噸裂解爐安裝、汽油分餾塔和急冷塔組焊、丙烯精餾塔組焊、三元制冷壓縮機安裝、乙醇胺系統拆除的現場,按高標準搭設了防火墻、防火棚、安全通道等安全防護設施。特別在最危險的分離冷區管廊加固加高施工中,用鐵皮、跳板、架桿和石棉布將冷區管廊作業區一段一段地封閉,對空中作業區下方的機泵、儀表等設備設施,全部都搭設防護棚,以防止空中墜落物造成傷害,影響生產安全。
4.6 探傷作業管理
現場的探傷作業量大、時間緊,職工反映和顧慮較大,我們通過協調理順好關系,要求施工單位能用X射線探傷的,就不要用γ射線,堅決不允許未經批準進入現場探傷,探傷一定要在申請的區域和時間段進行;并布置了監測點,采用便攜式放射性測量儀隨時檢測,做到萬無一失。同時教育職工以科學的態度認識探傷,解除職工顧慮,確保工程進度與人身安全。
4.7 現場安全警示標識
在大型機泵類安裝作業、拆除作業、打壓試驗作業、試車、大型吊裝作業、無損檢測(射線)作業、高壓帶電作業和其他存在潛在危險的區域周圍必須搭設安全警戒繩,并有相應的作業標識牌。施工隔離區內凡與生產有關的工藝設備、閥門、管線等,均設有明顯的警示標志。
4.8 改造例會制度
生產和改造工作任務千頭萬緒,內容繁復,為加強現場組織指揮,建立了每天一次的改造例會制度,參加會議的成員包括廠領導和各專業組、施工、設計、監理單位的有關負責人。例會首先匯報HSE監督檢查情況,在滿足HSE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協調解決其他問題,促進改造項目順利進行。
4.9 專項措施
為進一步提高生產和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水平,我們邀請集團公司和其它乙裝置的安全專家來齊魯深入交流 改擴建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經驗和教訓,選聘富有吊裝、改擴建施工經驗的外部專家在現場監督和指導作業。
5 裝置開、停車的安全監控
5.1 停車過程的安全監控
停車過程中,為確保裝置能倒控排凈,我們不斷優化各裝置的倒空置換方案,針對裂解裝置倒空難度大的情況,安排其他裝置為裂解裝置吹掃置換讓路,并新增一條氮氣管線供裂解倒空置換,效果明顯。同時對裝置倒空置換進行了明確的區域劃分,包干到人,制定了嚴格的安全驗收標準,驗收不合格不交出。從停工后轉入設備拆除情況看,沒有發生著火爆炸事故,說明這次停車在短時間內倒空置換非常徹底,為施工順利展開創造了條件。
5.2 開車準備的安全措施
在檢修和改造施工的同時,我們提前做好開車的安全準備工作,從開車方案的安全論證到人員培訓,從開車安全物資準備到開車過程事故預案編制等,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為開車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引入燃料氣為控制點,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規定,現場清理干凈,保證消防通道暢通、聯系消防隊增派力量在現場戒備;對防爆電器、儀表的安裝質量進行了一次專項檢查,確保安全可靠;對技改工程涉及的防爆防火安全設施、檢測報警系統和聯鎖停車、勞動安全防護設施、防靜電接地設施,及早進行檢查確認,保證了開車時這些設施的投用。充分準備好消防、個體防護器材和防爆器具,數量予以保證。
5.3 開車過程的安全監控
在引入物料之前,按照要求進行逐級條件確認,并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對引入物料的流程,車間主任最終要親自確認,防止出現串料、跑料等事故。
投料試車期間,專門組成了一支30多人的可燃氣檢測隊伍,與操作人員晝夜工作在現場,不間斷巡回檢查,及時發現了裂解氣壓縮機干氣密封線泄漏著火、倒淋裂解氣泄漏、乙炔轉化器出口倒淋斷裂、三元制冷壓縮機系統倒淋砂眼泄漏等事故,由于發現及時,處理果斷,幾度避免了重大惡性事故。
5.4 試車期間直接作業環節的監督管理
對投料試車過程中的動火、進空器等作業,安環部人員晝夜保運在現場,及時和車間處理緊急問題,對特別危險的用火作業點,例如裂解氣壓縮機四段吸入罐裂解氣入口線補焊,由安環部、生產部、機動部、車間、施工單位和消防聯合進行現場特別監護。
6 檢查和考核
在“烯烴廠COS績效考核實施方案”中,重點加大了對改造HSE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每月定期由廠長、書記分別帶領一個由副總、機關各部室有關人員參加的綜合檢查,同時由綜合管理部組織基層單位負責人組成檢查組對機關部室進行檢查考核,最終排列出名次,對檢查出的問題限期整改,并在當月綜合獎中兌現獎懲。
另外,根據制定的《烯烴廠改擴建施工安全管理考核細則》和《烯烴廠外來施工隊伍安全管理制度》對承包商進行嚴格考核,考核的結果作為承包商HSE表現的重要依據,多次發生違章違規作業的承包商將被從《烯烴廠合格承包商名錄》中除名,3年內不得參加烯烴廠項目投標,并交納罰金,而表現良好的承包商將會在下次投標時被優先考慮中標。
7 結語
齊魯乙烯裝置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改造,在歷經19個月的工期中,有16個月是邊生產邊改造施工,安全管理的難度和風險極大。我們通過積極推進HSE管理體系,逐步樹立先進的HSE管理理念,貫徹實施科學的HSE管理方法,杜絕了因改造施工造成的重大生產和設備事故,沒有發生一起上報的火災、爆炸、人身傷亡、嚴重中毒和環境污染事故,實現了“最大限度地追求零事故、零損失、零傷害、零污染”的HSE目標,圓滿地完成改造工程并一次安全開車成功,HSE管理獲得了成功,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