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址
總平面布置
道路及運輸
建筑構物
工藝過程
生產設備裝置
作業環境
安全管理措施
控制危險、危害因素的對策措施有:
1)實行機械化、自動化;
2)設置安全裝置;
3)機械設備、裝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須具有必要的機械強度和安全系數;
4)保證電氣安全可靠;
5)按規定維護保養和檢修機器設備;
6)保持工作場所合理布局、整潔;
7)配備符合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
重大危險源申報范圍
1) 貯罐區(貯罐);2) 庫區(庫);3) 生產場所;4) 壓力管道;5) 鍋爐;6) 壓力容器;7) 煤礦(井工開采);8)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9) 尾礦庫。
(記憶:鍋、壓、壓管兩礦、兩庫一區、一場所)
事故預防對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則
事故預防對策應能:
預防
降低
處置
人員保護
選擇事故預防對策的原則
•消除 •隔離 •降低 •個體防護 •報警、警告
預防事故的基本指導思想
(1)消除—防止產生危險和危害因素。
(2)降低—排除或降低已產生的危險有害因素。
(3)失效安全——預防生產裝置失靈和操作失誤產生的危險和危害因素
(4)應急行動——發生意外事故時能為遇險人員提供自救條件的要求。
選擇事故預防的對策
1)直接安全技術措施
•生產設備本身具有本質安全性能,不出現事故和危害。
2)間接安全技術措施
•為生產設備設計出一種或多種安全防護裝置,最大限度地預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發生。
3)指示性安全技術措施
•采用檢測報警裝置、警示標志措施,警告、提醒作業人員注意,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或緊急撤離危險場所。
4)若間接、指示性安全技術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發生,則應采用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教育、培訓和個人防護用品等來預防、減弱系統的危險、危害程度。
選擇事故預防措施——3E
——工程(技術) •消除•隔離•降低•個體防護•報警、警告
——教育 •培訓
——管理 •制定規章制度•監督檢查•違章處理•應急預案與響應
上一篇:水電站危險因素分析
下一篇:偏磷酸鉀工藝危險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