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安全發展”的新觀念。這一新的重大戰略思想,奠定了安全生產在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也為企業安全生產指明了方向。安全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和緊迫性,決定了企業必須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重新審視安全管理問題。
通過歷年的安全事故統計發現建筑企業始終占據交通、礦山之后的第三位,為此建筑行業被列為高危行業,但通過分析發現事故發生主要是由于工作環境中仍存在危險的能量、危險物質、人員違章操作、管理人員指揮失誤,即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以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從而避免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但物的不安全狀態無時無刻地存在于從業人員的周圍,只有通過危險源的辨識及評價,并根據危險源的性質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使危險源得到有效受控,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或少出事故。因此危險源是安全控制的主要對象,是“預防為主”的具體體現。正確地進行生產活動中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并針對重大危險因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可減少和防止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出現,從而達到減少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法律法規標準規程的收集與整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程的不斷完善,安全是指企業行為是否滿足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程的要求的說法越發被人們所認可,2001年12月,國家經貿委、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參照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也旨在企業通過執行職業安全健康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程以及采取各項預防措施,防止從業人員發生工傷和疾病,保證從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并促進企業全面、健康的發展。而企業采取各項預防措施的前提便是對本企業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與評價。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樣是適用于施工企業的有關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程,因此在進行危險源辨識與評價之前,應做好以下工作:
由企業的各層安全管理人員收集適用本轄區范圍內的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程,并摘錄出適應的相關條款。
集團公司安全部門負責收集、整理、匯總。
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審核,由單位負責人審批下發。
集團公司安全部門負責對各單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專項培訓,而后由其對本轄區范圍內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以達到整個集團公司范圍內的所有從業人員均能有效掌握自身范圍內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程,在進行危險辨識與評價時做到有法必依。
集團公司適應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程一覽表
序號 |
作業活動 |
適應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程 |
條款要求 |
備注 |
|
|
|
|
|
|
|
|
|
|
|
|
|
|
|
二、危險源辨識與評價:
由集團公司安全部門確定進行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的方法。
施工企業危險源辨識與評價常使用的方法:危險因素的辨識、評價的方法很多,目前建筑企業常采用的定量評價方法為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它是美國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F.Kinney)研究了人們在具有潛在危險環境中作業的危險性,提出了以所評價的環境與某些作為參考環境的對比為基礎,將作業條件的危險性作為因變量(D),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率(E)及危險嚴重程度(C)作為變量,確定它們之間的函數關系。根據公式計算的危險性分值,用對照危險性分值劃分的危險程度等級,來確定其危險程度。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后果
評價公式:D=L*E*C
注:D—危險性分值
1.1、L—將L值最小定為0.1,最大定為10,在0.1-10之間定出若干個中間值,如下表:
概率值 |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
10 |
完全可以預料 |
6 |
相當可能 |
3 |
可能,但不經常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0.5 |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
0.2 |
極不可能 |
0.1 |
實際不可能 |
1.2、E—將E值最小定為0.5,最大定為10,在0.5-10之間定出若干個中間值,如下表:
頻數值 |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
10 |
連續暴露 |
6 |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
3 |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
2 |
每月一次暴露 |
1 |
每年幾次暴露 |
0.5 |
非常罕見地暴露 |
1.3、C—把需要救護的輕微傷害規定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值規定為100,其它情況值為1-100之間,如下表:
概率值 |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
100 |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
40 |
災難,數人死亡 |
15 |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
7 |
嚴重,重傷 |
3 |
重大,致殘 |
1 |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
1.4、D—危險性分值。
危險等級的劃分是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局限性,不能認為是普遍適用的,應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正。危險等級劃分如下表:
分值 |
危險程度 |
>320 |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
160-320 |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
70-160 |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
20-70 |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
<20 |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
由各單位安全負責部門根據法律法規標準規程要求及集團公司確定的辨識與評價方法,對所轄范圍內的危險源進行辨識、評價,匯總后經本單位第一責任人審批后,報集團公司相關業務部門審核備案。
2.1、危險源辨識與評價所選擇活動、過程和服務
按施工工序將施工過程基本劃分為場地平整及臨建、基礎土方工程、基礎主體工程、主體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施工、腳手架施工、主體水電工程、主體施工安全防護、現場料具管理、外裝施工、設備安裝、內裝施工、后勤管理等十四部分。
按專業進行劃分為:項目部、分公司兩大類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和服務。
2.2、集團公司內可能存在的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可劃分為機械類、電器類、防護類、消防類、材料類、環保類、行政衛生類及其他,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環節:a.管理:施工(廠區)管理、工程(廠區)技術、操作規程、人員技能培訓、教育過程控制;b.人員素質:人員意識、操作規程、經驗;c.環境條件:作業環境與條件;d.職業衛生、消防。集團公司安全部門進行匯總、分析,形成整個集團公司范圍內的危險源檔案,經主管領導審批后下發。在施工中加強監控。
各單位根據集團公司下發的危險源目錄,結合自身的施工特點,在施工時,制定專項方案、措施,對危險源進行監控,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從而杜絕或減少事故的發生。
當施工中發現新的危險源時,重新執行以上條款。
2.3、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結果一覽表:
序號 |
作業活動 |
危害源及其產生 原因的詳細描述 |
可能發生的事故后果 |
作業條件 危險性評價 |
風險級別 |
判別依據 |
備注 | |||
L |
E |
C |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篇:建筑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