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題目 |
參考答案 |
1 |
某造紙廠三車間有一面漿池,容積為35米3,池深約3.2米,池頂有一邊長0.6米的正方形入口。2000年2月2日停工時未及時清理,池內殘留漿液,2月19日準備開機前,車間主任安排清理衛生。幾名工人從面泉池頂入口用水沖洗后,一名27歲的碎漿工從池頂入口沿踏梯下到面漿池內清理,到池底即暈倒。在池頂的工人見狀呼救,3名工人聞訊趕到現場,以為是該工人站立不穩滑倒,先后2人下池救人均跌倒,剛到池底的第3人才意識到是中毒,迅速爬上來,叫人找來繩子、風扇和濕毛巾等。在池上面的工人用電扇向池內吹風,2名工人在其他人的幫助下,腰系繩子、口罩內墊濕毛巾下到面漿池內把3人救出,2人已死亡,1人昏迷住院,救人的2名工人也因中毒住院治療。在經過幾小時吹風和對池內灌水又排出之后,采樣檢測硫化氫為1 590毫克/米3,超過標準159倍。請分析事故原因。 |
造紙工業以木材、棉、麻、葦、草、竹、甘蔗渣、破布和廢紙等為原料,加入酸堿等不同藥劑,在高溫高壓下蒸解,再經洗滌、篩選、漂白、打漿,進入造紙機,生產出不同的紙張和紙板。在制漿造紙生產過程中因使用大量的化工原料,在高溫、高壓和強酸環境下進行作業,排出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和氣體,如硫化氫、二氧化硫、氯氣和硫醇化合物等,嚴重危害職工的健康。國家要求造紙企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塵毒危害,特別是防止硫化氫中毒。硫化氫是無色可燃氣體,有惡臭味。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如果短時間內接觸大量硫化氫氣體,將導致急性中毒,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眼結膜和呼吸系統損害,出現意識不清很快死亡。若吸入濃度極高(1000毫克/米3以上) 時,可在數秒內突然昏迷、呼吸驟停,發生閃電型死亡。本案例中,面漿池內有殘留漿液,由于原料腐敗生成大量硫化氫。清掃作業時,未事先檢測池內有毒氣體濃度,也未采取機械通風和佩戴防毒器具的措施,造成中毒死亡事故的發生,該企業對此負有主要責任。 《造紙行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輕工部[90]輕紙字第1號]第31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塵毒危害。特別要采取切實措施,防止硫化氫中毒。第34條:有毒有害作業,應根據毒物的性質和勞動條件,給操作者配備符合安全衛生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和用具,并教育使用者合理正確使用。 |
2 |
1999年6月18日下午16時許,某市環保局接到報告:有關執法人員在破產的市水泥廠核查放射源時,發現一枚“銫137”料位儀隨同被拆除的生產設備,作為廢鋼鐵賣給了某沙鋼集團。廢鋼運輸船已停靠鋼廠碼頭等待卸貨。隨后,市環保、衛生、公安部門和市防疫站放射衛生專業的同志來到鋼廠碼頭。經儀器監測,確定放射源“銫137”位于“掛01223”掛機船右后艙內。經過1個半小時的查找,這枚“銫137”終被截獲。據測試,該放射源鉛封罐表面放射強度高達近1萬微倫/小時,強行關閉源窗后,降至3475微倫/小時。最后,放射源被妥善安置于鋼廠消防倉庫內專人看守,次日下午被送入省放射源倉庫。請分析如果放射源“銫137”沒有及時被處理,將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
答題思路: 如果沒有被發現、處理,將被溶入煉鋼爐而釀成重大事故。 放射性物質產生的射線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很大威脅,嚴重時甚至導致放射病。如在沒有防護的條件下接觸放射性物質,全身一次性受到100倫以上劑量照射,會產生急性放射病。1987年巴西的戈亞尼亞市因丟棄放療用的“銫137”輻射源而使數十人受害,其中4人死亡。本案例中的“銫137”一旦流失,會給接觸它的人造成傷害;若投入煉鋼爐,會使熔煉出的同批量鋼材具有超量放射性,這批鋼材若用于建房,會對接觸它的建筑工人和房屋內的人員的健康造成極大危害。我國對放射源的管理極為嚴格,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衛生、環保和公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能對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生產、使用、銷售中的放射防護實施監督管理。 |
3 |
1997年10月21日上午,某肉聯廠的一輛內裝兩只容積400升的空液氨鋼瓶的北京牌農用車到某化肥廠購買液氨,采購員周某隨車前往。為了能多裝點,少計算點,周某到化肥廠后,先去找熟人打通關系,然后才去辦理充裝手續。在有關環節的“關照”下,上午10時充裝結束。采購員周某離廠回家,司機羅某因等人直到下午2時才離開縣城返回。下午3時10分,當車行至距縣城8公里地段時,一只鋼瓶突然爆炸,飛出30多米,落到路邊的溝里,爆炸沖擊波將汽車擋板沖壞,駕駛室沖扁,玻璃全部震碎,另一只鋼瓶也被沖滾下車,司機羅某和乘車人楊某被凍灼傷并中毒。下午5時左右,當地派出所民警和附近群眾在清理現場時,第2只鋼瓶又突然爆炸,造成2人中毒受傷,從鋼瓶噴出的大量液氨迅速揮發成氣氨向周圍擴散,致使100米外下風頭的2名過路群眾中毒倒地。這起事故造成1人重傷,5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2萬余元。 請分析事故原因,以及氣瓶充裝、儲存、運輸的安全要求。 |
答題思路: 盛裝壓縮氣體或液化氣體的氣瓶,常因氣瓶超裝而在使用或運輸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氣瓶超裝是指氣瓶實際充入氣體或液化氣的質量超過了它的最大充裝量。超裝的氣瓶,雖然充裝時的壓力一般都在規定的范圍內,但在運輸、儲存或使用過程中,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瓶內壓力就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嚴重時則引起氣瓶爆炸。 我國《氣瓶安全監察規程》中對氣瓶的充裝、儲存、運輸都有具體規定。在充裝壓縮氣體或液化氣體的氣瓶時,必須嚴格按規定的充裝系數進行充裝,發現充裝過量時,應立即將超裝量抽出;充裝過量的氣瓶不準出廠;裝在車上的氣瓶要妥善加以固定,防止氣瓶跳動或滾動;在夏季要對氣瓶采取遮陽措施,防止曝曬。 本案例中,過量充裝是造成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液氨是一種液化氣體,在-33.4℃以下或在承壓密閉容器內儲存。液氨鋼瓶屬移動式壓力容器,容器內的壓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液氨也隨溫度的升高而膨脹。這起事故當天午后當地最高氣溫為32℃,兩只鋼瓶上午10時充裝完畢,在車上曝曬4個多小時,加上運輸中兩只鋼瓶僅靠幾塊磚頭墊著,未采取任何緊固措施,路面凹凸不平,顛簸碰撞,發生事故也就不足為奇了。 |
4 |
1991年2月19日18時,內蒙古巴盟五原縣化肥廠一臺水洗塔(D 325毫米,δ 5毫米,Pw0.6兆帕)突然發生爆炸。該設備在1990年壓力容器定檢時,由于壁厚嚴重減薄,單位自行更換筒節、補板未探傷,上環縫錯邊嚴重超標等原因,由巴盟鍋檢所定為5級,予以報廢。但該廠無視檢驗結論,繼續使用判廢容器,導致水洗塔在不足0.6兆帕的壓力下爆炸起火,塔體嚴重損壞,距爆炸中心200米范圍內建筑物的門窗玻璃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為9136元。請分析事故原因,以及壓力容器報廢的安全規定。 |
答題思路: 由于壓力容器作為承壓的特種設備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保證其安全運行,我國根據各類壓力容器的使用狀況和安全程度,將其劃分為1—5級,將一些確有危險的容器定為4級或5級,作出了監控使用或報廢的決定。但由于種種原因,某些企業的領導對此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按要求對這類容器進行處理,而是冒險繼續使用,最終導致爆炸,給國家財產及職工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損失,本案例就是一典型事例。 對已判廢或監控使用的壓力容器,使用單位如能嚴格按照檢驗結論作出相應的處理,爆炸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這給那些存在僥幸心理,仍在冒險使用判廢壓力容器的企業領導敲響了警鐘。如只顧生產效益,不重視安全,繼續將報廢的壓力容器承壓使用,此類事故將會不斷發生。所以,企業必須尊重檢驗結論,凡已定為四五級的壓力容器,該監控的要監控,該報廢的要報廢,不能含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生產效益的目的。 《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規定,安全狀況等級核定為4級的在用固定式壓力容器,辦理注冊手續后,允許在滿足檢驗報告所限定的使用條件和檢驗周期內監控使用;經妥善處理,安全狀況等級達到3級以后再發使用證。安全狀況等級核定為5級的在用固定式壓力容器、在用液化氣體罐車,辦理注銷手續后,予以報廢。 |
5 |
1995年9月15日下午5時40分,福建石獅市寧發服裝廠發生一起土鍋爐爆炸事故,造成了3名女工兩死一傷的悲劇,該廠直接經濟損失2萬元,間接經濟損失23萬元。請分析使用鍋爐的有關安全規定。 |
答題思路: 鍋爐是生產和生活中廣泛使用并具有爆炸危險性的水壓設備,不得隨意設計、制造。我國對鍋爐壓力容器設計、制造、安裝實行許可證制度,企業必須使用由專業定點廠制造的鍋爐壓力容器。 鍋爐操作工是特種設備人員,國家規定司爐工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土鍋爐實際性質是以水為介質的固定式承壓鍋爐。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嚴禁購買、私自制造和盲目使用土制鍋爐,但在一些小型集體企業和個體作坊中,為圖方便或省錢,購買非法生產或使用自制土鍋爐現象屢禁不止。由于產品質量低劣,有的剛剛使用,就發生爆炸事故,給國家和個人都造成很大損失。 本案例中,廠長李仁發購買使用非法生產的土鍋爐,雇用無操作證的人員燒鍋爐,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造成人員傷亡,給企業和工人都造成巨大傷害。 《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規定,使用鍋爐、壓力容器的單位,必須向當地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登記,取得使用證,才能將設備投入運行。使用單位應根據設備的數量和對安全性能的要求,設置專門機構或專職技術人員,加強對鍋爐、壓力容器的安全技術管理,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使用鍋爐、壓力容器的單位,必須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考核工作。司爐工必須經過考試,取得當地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頒發的合格證,才準獨立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