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女工健康造成危害的毒物、物理性因素以及勞動生理因素有哪些?
答:常見的有鉛、汞、錳、隔、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氯丁二烯、苯乙烯、己內酰胺、汽油、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強烈噪聲、全身振動、電離輻射、低溫和重體力勞動等。這些因素可引起月經變化或具有生殖毒性。
2. 有害作業分級評價的種類有哪些?
答:(1)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2)有毒作業分級;(3)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4)高溫作業粉劑;(5)噪聲作業分級。
3. 什么是應急救援?
答:為預防、控制和消除事故所采取的一種反應行動。
4. 什么是應急預案?
答:作為開展應急救援行動計劃和實施指南。
5. 什么是應急救援預案?
答:應急救援預案是指事先制定的關于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時進行緊急救援的組織、程序、措施、責任以及協調等方面的方案和計劃。
6. 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是什么?
答:(1)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2)迅速控制事態,防止事故影響范圍繼續擴大,并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采取封閉、隔離、洗消等措施,防止對人和環境的繼續危害),做好現場恢復。
(4)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
7. 國家對應急救援預案的規定或要求有哪些?
答:(1)危險化學品單位、有重大危險源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高毒物品作業的用人單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事故(包括職業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定期組織演練,并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預案報當地有關政府部門備案。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具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
(2)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8. 應急救援預案的作用是什么?
答:(1)明確了應急救援的范圍和體系,使應急準備和應急管理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2)有利于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降低事故后果;
(3)成為各類突發重大事故的應急基礎。通過編制基本應急預案,可保證應急預案足夠的靈活性,對那些事先無法預料到的突發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應急指導作用;針對特定危害編制專項應急預案,有針對性制定應急措施、進行專項應急準備和演習;
(4)當發生超過應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時,便于與上級應急部門協調;
(5)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的風險防范意識。
9. 為什么要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演練?
答:通過演練能提高參演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通過演練可對應急預案本身進行檢驗,發現其不足之處以便進一步完善。例如通過演練暴露預案和程序的缺陷,發現應急資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設備等);通過演練改善各應急部門、機構、人員之間的協調;增強公眾應對突發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應急意識;進一步明確應急人員各自的崗位與職責;提高各級預案之間的協調性;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等。
10. 什么是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答:為建立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聯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上一篇:基礎安全知識
下一篇:職業病的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