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全文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長李毅中提出搞好安全生產的五要素第一,安全文化,第二,安全規章,第三,安全法制;第四,安全投入;第五,安全科技。我相當贊成這五要素。確實,安全文化是第一位的。
所謂安全文化,就是安全價值、信念,道德,傳統風氣和行為準則的復合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什么是安全,無為則安,無損則全。我們講安全,不僅講生命安全,還講財產安全和環境安全。實實在在說,我們現在安全情況盡管是趨于好轉,但是形勢依然嚴峻。我們不僅要看到人員傷亡,還應該看到職業病的危害。現在國家很重視這個問題,共有101所院校設置了安全工程專業,安監局還新增了職業安全衛生司。
現在瞞報事故的情況很嚴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違章造成的,即使處理得很嚴,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安全文化建設是相當重要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在不斷完善、不斷提升,安全文化建設也要不斷創新。安全文化既是態度問題,也是體制問題,既關系到單位,也關系到個人。安全文化建設的本質是保護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實現人的最大價值,因此必須將以人為本放在安全價值觀念的核心地位。
企業是安全文化的主體
企業一把手對安全文化是否重視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人的安全意識是被動的。安全文化的組成,第一是安全觀念,就是正確的價值觀念、科學態度、安全道德。第二是安全管理,即系統工程,人、機、環境和系統評價方法等。第三是安全行為,即按照規范從事生產,自覺抵制冒險、違章等行為。第四是安全形象。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企業的安全文化是廣大職工在工作中形成的重大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和行為準則,是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創建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建立安全的長效機制,為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思想保障、智力支持,核心部分是人的安全素質、企業的本質安全。安全文化要從正面來抓,不能光用撤職處分等處罰手段。安全文化底蘊要豐滿,要做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要保證安全”。作為企業的領導人,要有“我要為保證企業的和諧來抓好安全”的觀念。
最重要的一點,企業是安全文化建設的主體。企業的重點是車間班組,車間班組的要害是人,人的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企業作為經濟組織,其生產經營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需要。企業在爭取自身發展的同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承擔國家、社會、人類的根本利益,安全生產是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企業的安全責任,包括企業內部的安全責任和企業外部的安全責任兩個方面。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是企業的首要任務,同時,保護用戶和公眾安全也是企業的安全責任。隨著新能源、新技術的使用,產品越來越復雜,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導致事故的危險性也越來越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則用戶在使用產品的同時就會受到損害。
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搞好安全文化建設
要深入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但是決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更不能以破壞人民群眾的安全來盲目發展。同時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要有大安全觀的思路和視野,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從傳統的工礦商貿領域延伸到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立足大局抓安全。
要從戰略上組織實施理念倡導、培訓教育、行為規范、環境建設、制度創新等五個方面的工作。在安全文化建設中,首先要從安全理念、安全意識入手,在職工中形成“事故是可以預防的”意識,領導要牢牢樹立“安全為生產,生產必須安全”的意識。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的靈魂。按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要求,我們要切實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緊密結合企業的實際,堅持與時俱進,這樣安全文化建設的生命力才會增強,效果才能更加顯著。
上一篇:如何營造企業安全文化氛圍
下一篇:創建企業安全文化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