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義
建設安全文化思想的提出,使人類在實現安全生存和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的行動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安全文化建設除了關注人的知識、技能、意識、思想、觀念、態度、道德、倫理、情感等內在素質外,還重視人的行為、安全裝置、技術工藝、生產設施和設備、工具材料、環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態條件。
在人類社會的安全策略、思路、規劃、對策、辦法具體行為過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設的理論來指導其意義在于:
1、從安全原理的角度,在 “人因” (人的因素)問題的認識上,具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對于預防事故所采取的 “人因工程”,在其內涵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如過去我們認為人的安全素質僅僅是意識、知識和技能,而安全文化理論揭示出人的安全素質還包括倫理、情感、認知、態度、價值觀和道德水平,以及行為準則等,即安全文化對人因安全素質內涵的認識具有深刻性的意義。
2、 要建設安全文化,特別是要解決人的基本人文素質的問題,必然要對全社會和全民的參與提出要求。因為人的深層的、基本的安全素質需要從小培養,全民的安全素質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這就使得對于實施安全對策,實現人類生產、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標,必須是全社會、全民族的發動和參與,因此,在人類安全活動參與面的廣泛性方面,有了新的擴展。即表現出:從生產領域向生活領域擴展;從產業、工廠、企業向社會、學校、消防、交通、民航等領域擴展;從工人、在職人員向社會公眾、居民、學生等對象擴展。
3、安全文化建設具有的內涵,既包容安全科學、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層和軟科學的領域,同時也包含安全技術、安全工程、安全環境建設等物化條件和物態領域。因此,在人類的安全手段和對策方面,用安全文化建設的策略,更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和全面性。因為不僅安全教育、安全宣傳是安全文化,安全科學、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術也是安全文化的內涵。
在應用安全文化理論指導企業的安全生產策略方面,還有如下意義:1)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預防事故的一種 “軟”對策,它對于預防事故具有長遠的戰略性意義;2)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預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企業全員的安全素質為最主要任務,因而具有保障安全生產的基礎性意義;3)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通過創造一種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圍和協調的人機境關系,對人的觀念、意識、態度、行為等形成從無形到有形的影響,從而對人的
不安全行為產生控制作用,以達到減少人為事故的效果;4)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工程,建設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是一個企業預防事故、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需要我們從長計議、持之以恒,急功近利、半途而廢是不可取的。
建設安全文化的目的是提升社會和全民的安全素質,這對于提高人類的安全生存水平,提高企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具有基礎性意義和戰略性意義。在人的安全素質中,安全觀念文化是最根本和基礎的,而領導者和決策者的安全素質又是重中之重。因為安全觀念文化是管理文化、行為文化和物態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很多傳統的安全觀念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新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安全觀念。政府管理者和企業生產領導在現代社會應建立的安全觀念有:安全第一的哲學觀;安全也是生產力的認識觀;安全表征人類生存質量的效益觀;安全具有綜合效益的價值觀;設置合理安全性的風險觀;人機環境協調的系統觀;本質安全化與預防為主的科學觀;遵章(法)守紀的法制觀;珍惜生命與健康的情感觀等。
二、安全文化的建設范疇。
安全文化是一個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對象、領域、范圍是廣泛的。也就是說,安全文化的建設是全社會的,具有 “大安全”的意思。但是企業主要關心的是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企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安全文化與社會的公共安全文化既有相互聯系,更有相互作用,因此,我們要從更大范圍來認識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范疇可從如下三個角度劃分:
1.安全文化的形態體系
從文化的形態來說,安全文化的范疇包含安全觀念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態文化。安全觀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層,安全行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層,安全物態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質層。
安全觀念文化:主要是指決策者和大眾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識、安全理念、安全價值標準。安全觀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態文化的基礎和原因。當前,我們需要建立的安全觀念文化是:預防為主的觀點;安全也是生產力的觀點;安全第一的觀點;安全就是效益的觀點;安全性是生活質量的觀點;風險最小化的觀點;最適安全性的觀點;安全超前的觀點;安全管理科學化的觀點等,同時還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保險防范的意識;防患未然的意識等。
安全行為文化:指在安全觀念文化指導下,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行為準則、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的表現。行為文化既是觀念文化的反映,同時又作用和改變觀念文化。現代工業化社會,需要發展的安全行為文化是:進行科學的安全思維;強化高質量的安全學習;執行嚴格的安全規范;進行科學的安全領導和指揮;掌握必需的應急自救技能;進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等。
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安全管理文化是企業行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專門的地位來探討。管理文化指對社會組織或企業組織人員的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和作用,它集中體現觀念文化和物質文化對領導和員工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設包括從建立法制觀念、強化法制意識、端正法制態度,到科學地制訂法規、標準和規章,嚴格的執法程序和自覺的執法行為等。同時,安全管理文化建設還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經濟手段的建立與強化等等。
安全物態文化:安全物態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層部分,它是形成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的條件。從安全物態文化中往往能體現出組織或企業領導的安全認識和態度,反映出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學,折射出安全行為文化的成效。所以說物質是文化的體現,又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物態文化體現在:一是人類技術和生活方式與生產工藝的本質安全性;二是生產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術和工具等人造物及與自然相適應有關的安全裝置、儀器、工具等物態本身的安全條件和安全可靠性。
2.安全文化的對象體系
文化是針對具體的人來說的,是對某一特定的對象來衡量的。除了對社會一般的大眾、公民、學生、官員等都具有安全文化素質的問題外,對于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一般說有五種安全文化的對象:法人代表或企業決策者,企業生產各級領導(職能處室領導、車間主任、班組長等),企業安全專職人員,企業職工,職工家屬。顯然,對于不同的對象,所要求的安全文化內涵、層次、水平是不同的。例如,企業法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強調的是安全觀念、態度、安全法規與管理知識,對其不強調安全的技能和安全的操作知識;一個企業決策者應該建立安全觀念文化有:安全第一的哲學觀;尊重人的生命與健康的情感觀;安全就是效益的經濟觀;預防為主的科學觀等。不同的對象要求不同的安全文化內涵,其具體的知識體系需要通過安全教育和培訓來建立。
3. 安全文化的領域體系
從安全文化建設的空間來講,就有安全文化的領域體系問題,即行業、地區、企業由于生產方式、作業特點、人員素質、區域環境等因素,造成的安全文化內涵和特點就只有差異性及典型性。從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的需要出發,涉及的領域體系分為企業外部社會領域的安全文化,如家庭、社區、生活娛樂場所等方面的安全文化;企業內部領域的安全文化,即廠區、車間、崗位等領域的安全文化。例如,交通安全文化的建設就有針對行業內部(民航、鐵路內部等)的安全文化建設問題,也有公共領域(候機樓、道路等)的安全文化建設問題。從整體上認識清楚安全文化的范疇,對建設安全文化能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下一篇:先進企業安全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