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蓬勃興起的安全文化,在萌發初期僅在理論探討、安全求索及中外文化對比方面,由少數專家、學者研究,在核工業領域內傳播和實踐。
1994年原勞動部部長李伯勇就提出:“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來認識”,以科學的態度,道破了當前事故頻發和安全工作在低水平上徘徊的原因,也找到了四次傷亡事故高峰的要害,他提出要倡導和弘揚安全文化,提高人民的安全文化素質,安全文化在我國興起,有他的遠見卓識和功勞。
近10年,在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的專家、學者的倡導下,茬勞動部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我國安全文化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果。特別是經貿委安全生產管理局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關注、支持和正確引導,安全文化建設已成為政府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尤其是進入21世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領導更加重視和促進在安全生產宣教工作方面的理論創新、觀念創新和方法創新,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我國的安全文化建設,使全國安全文化建設領域空前活躍,出現了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社區安全文化建設的新局面。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滿足新形勢下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就必須以全新的安全價值觀念、更務實的精神,關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為本、安全第一、人命關天,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責任感,正在深入、扎實地改進我國的安全生產,推動安全文化建設,保護人民的安全與健康。
安全文化建設,自古到今是一個長期的運動和發展的過程,人們必須堅持歷史唯物和辨證唯物的科學觀點,來分析我國的安全文化建設,總結經驗并豐富和發展安全文化。近十年間,我國安全文化建設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1.安全文化建設得到國家領導關心和支持
鄒家華、吳邦國副總理多次講話,號召全民:“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力度,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強化全民安全意識”。1994年已故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沛瑤為<中國安全文化建設——研究與探索>題詞:“普及安全文化知識,提高人民安康水平。”吳邦國副總理在全國安全生產電話上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通過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和教育,倡導安全文化等措施,促進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素質普遍提高。”勞動部李伯勇部長在答記者問時指出:“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基礎”。王建倫副部長在北京減災協會1995年學術年會上強調“安全文化需要大普及,安全文化要落實到勞動者身上,它不僅控制生產中的安全行為,發展成企業安全文化,還必須服務于大眾生活,發展成大眾安全文化,因為安全文化是現代安全管理的靈魂,是做好安全與減災工作的基礎”。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張寶明指出,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安全文化建設。
2.倡導和弘揚安全文化已納入國家安全生產宣傳周(月)并作為重要活動內容
在第五個全國安全生產周期間,把“倡導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識”作為三大主題之一,在全國開展活動。原勞動部安全生產管理局在其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具體意見(討論稿)中提出,要“倡導安全文化,全面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和素質。”開展大眾安全文化建設實行全面普及,廣泛傳播,以點帶面,以面促點的原則;大力開展全民安全文化宣傳活動,包括“安全生產周”、“礦山安全法宣傳月”、“交通安全宣傳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119”消防宣傳日、健康消費年和質量安全月等活動;深入普及和推廣企業安全文化活動經驗等。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落實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更務實的關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為本,大力弘揚和倡導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質已成為當前安全宣教工作的主流。從安全生產周改為安全生產月,啟動“安全生產萬里行,,活動,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安康杯競賽,旨在提高全民安全意識,推動我國安全文化建設。
3.安全文化建設已寫入勞動部科技發展計劃、規劃及勞動部有關規定之中
在勞動部貫徹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和全國科技大會精神的意見中,勞動部頒發的<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中,在勞動部制定的勞動科學與安全科學技術“九五”計劃和20t0年遠景目標中都有“弘揚和倡導安全文化,把勞動者的生活、生存和生產工作中的安全問題引導為對安全文化的認識,大力宣傳安全觀、安全思維,傳播科學的消災避難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全民族、全社會的安全文化素質”的條款和章節。
1995年11月8日,勞動部頒發的<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共27條,其中有6條均涉及安全文化教育和安全文化知識。明文規定企業職工(包括領導層、管理層及操作者)必須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教育使其具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文化基礎知識,將倡導安全文化、提高職工安全文化素質的有關措施,納入法制軌道。
1995年9月勞動部公布了該部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和全國科技大會精神的意見,其中的第31條指出:“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弘揚和倡導安全文化,把勞動者的生活、生存和在生產工作中的安全問題引導為對安全文化的認識,大力宣傳安全觀、安全思維、安全意識,傳播科學的消災避險方法和技能,提高全民族、全社會的安全文化意識和素質,實現安全文明生產,減少意外傷害事故”,使安全文化建設真正納入勞動部安全科技長遠發展規劃。
近幾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開展的科學技術成果進步獎評定,全國重大危險源的普查及其控制試點;安全預評價;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標準化等工作,都是安全文化系統工程的內容,安全文化建設深入安全科技與安全工程之中,并得到豐富和繁榮。
4.安全文化建設的專著書籍及論文陸續出版
沒有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實踐證明的理論是無用的理論。通過安全文化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的驗證,提高和升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普遍,從個性到共性,安全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1994年至2002年公開出版了一批主要的安全文化建設方面的專著叢書約30部,安全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有六部。
5.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正在推廣,初步取得成效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要結合企業文化,根據各自的經濟、文化、科技、管理的背景,采取突出企業特點的辦法。安全文化已在兵器工業、鐵路、航空、船舶、石油天然氣、核工業、有色冶金、建設、煤炭、化工、冶金等行業的企業開始試點和推廣,堅持自愿的原則,已取得可觀的成效。例如:“鐵路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大實踐——鐵路系統的安全標準線建設”、“城市建筑安全減災設計與科研活動——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安全文化建設”、自貢硬質合金廠安全文化建設5年規劃、資陽內燃機車廠安全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兵器工業創建企業安全文化”、大亞灣核電站的安全文化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設、“企
業安全文化建設新形式——安全謎語志趣”、“燕山石化公司安全文化之路——安全文化建設”等等都各有特色,試點和推廣工作正在逐步展開,不斷創造出各行各業的安全精神、安全形象和安全風貌。取得初步成效,具體表現為:
(1)在安全宣傳方面有:“三個第一”、“三個一工程”、“標志建設”、宣傳墻報等。
(2)在安全教育方面有:“特殊教育”、“全員教育”、“家屬教育”、“班組讀報活動”、“干部教育”等。
(3)在管理方面有:‘‘全面管理”、“四全管理”、“三群對策”、“三負責制”、“系統管理工程”“定期管理”、“5s管理”等。
(4)在安全百日競賽活動方面有:“安全競賽”、“安全生產周”、“安全生產月”、“安全講演比賽”、“事故祭日”、“安全賀年活動”、“安全信得過活動”、“安全文藝活動”等。
(5)在安全科技方面有:“標準崗位建設”、“綠色崗位建設”、“人機界面安全設計”、“應急預案”、“三點控制”、“三治工程”、“隱患整治”等。
(6)在安全日常活動有:“三不傷害活動”、“事故判定活動”、“危險須知活動”、“班組建家活動”、“六個一安全主題活動’、“安全目標管理”、“安委會會議”、“經濟對策”、“風險抵押”、“無隱患管理”、“開工安全警告會”、“現場安全正記時”、“事故告示”等。
(7)在安全檢查方面有:“人因安全性檢查”、“物態安全性檢查”、“四查工程”、“安全管理效能檢查”、“崗位責任制檢查”等。
(8)在安全演練活動方面有:“滅火技能演習”、“火災應急技能演習”、“爆炸應急技能演習”、“泄漏應急技能演習”等。
(9)在安全報告活動方式有:“安全知識競賽”、“事故報告會”、“安全匯報會”等。
(10)安全評價活動有:“安全評價會”、“安全慶功會”、“安全人生祝賀活動”等。
總之,可從事故預防技術,現代安全文化理論、觀念,安全文化的實踐活動、安全文化適用的手段等方面摸索符合自己特點的方法,從員工和大眾的安全人生觀、價值觀、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規范入手,通過適合企業安全生產特點的有效方法,寓教于樂,寓教于民,生動活潑,喜聞樂見,踴躍參與,創建企業安全文化的氛圍,用各種各樣安全文化的活動,啟發和塑造職工崇尚安全的積極性和自律性,潛移默化的影響職工的安全行為,提高勞動者的安全文化素質。
6.安全文化知識已進入中小學校和大專院校,大眾安全文化進入社區
1996年3月由國家教委、勞動部等7部委發出通知,規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不少大專院校把安全工程技術列為選修課,或必聽的講座。一些大專院校聘請安全科技專家為兼職教授,為學生舉行安全科技發展報告或專題講座,提高學生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科技素質。國家地震局、公安部消防局和交通局每年都向中小學校贈送防災、消防、交通安全方面的小冊子和其他宣傳品,增強青少年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文化知識和自護急救教育的水平。校園安全工作已納入法制軌道,為青少年學習創造安全、健康、穩定、寬松的環境。
與此同時,大眾安全文化進入社區,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安定、健康、舒適、長壽已成為公眾的時代需求,社會文明、環境保護、安全、祥和、穩定的社區建設已在國內試點。安全文化、質量安全文化、環境保護文化、減災安全文化、消災安全文化、保健安全文化、老年安全文化、消防安全文化、交通安全文化等等已成為大眾安全文化的新領域。
7.加大了安全文化建設宣教力度,保護人民的安全與健康新聞輿論界開始重視安全文化的傳播,加大了安全文化的宣傳力度,廣播、電視、報刊、雜志陸續開辟大眾安全、安康之聲、安全文學、減災防災等園地。據不完全統計:科技日報、北京日報、中國減災報、安全生產報、中國環境報、中國企業報、中國科協報、中國安全科學學報等40余家報社和全國勞動保護或安全科技雜志50余種都大力倡導和弘揚安全文化,利用各自陣地,以不同形式和手段,傳播安全文化,繁榮安全文化。
特別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2年提出的安全生產宣教工作要以倡導和弘揚安全文化為基礎,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質及其安康水平為目的,實現安全生產、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為控制目標和活動領域,采用務實的精神,尋求安全工作的新舉措,在趣論上、觀念上、方法上提出創新思路和方法,從中獲得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加上政府正確的指引和導向,各族人民在解決溫飽而奔小康的道路上,對自身的安全與健康,社會的穩定、居家的安寧有更高的需求,毋庸置疑,我國安全文化建設在21世紀一定會結出豐碩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