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已不僅僅是滯留在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文化需求上,關愛生命、關注健康已成人民群眾和社會的共同需求,迫切需要能夠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的長效安全管理體系。
近年來,國家先后頒布了《安全生產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工傷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這是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變革,標志著安全生產工作真正被納入法制軌道。作為企業,必須無條件滿足并遵從。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員工行為的隨意性、盲目性與其對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增長需求之間的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辦法就是要逐步建立符合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特色安全文化,并依此指導、規范和鞏固員工的行為。
企業安全文化雖然并不直接解決安全問題,但可以解決企業的長效安全的問題。一種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一種原動力,潛移默化地影響每個人的行為定式,消除員工思想隱患,從而對安全管理系統產生協調、導向和凝聚的作用,沒有安全文化體系支撐的安全管理,企業就不可能的長效安全。
安全監督機制初步確立,法律法規完善,行業標準、企業標準、規章制度較完備,為建立安全文化體系提供了機制保障和制度保障。在石油系統實施安全監督、安全管理兩條線,建立安全監督體系,實現異體監督,在關鍵生產裝置、重要施工場所設立派駐監督,并賦予其安全監督與執法的權力和職能,將使業主、承包商與安全監督三者將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促進的矛盾統一體。
風險意識在相當一部分操作人員甚至一些管理及監督人員身上沒有得到普遍重視,根本原因在于:多年來形成的“遇到問題再尋找解決辦法”的傳統的習慣,在我們的企業以至整個社會根深蒂固,一時無法轉過這個彎,阻礙了新的管理思維和管理模式的推廣應用。
安全文化應向系統性方向發展。石油企業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安全文化氛圍,涉及安全文化方面的內容較多,但系統性差,導致安全監管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片面性,員工行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安全監督與管理人員是企業安全監管系統的基本單位,也是安全文化傳播的紐帶,充分發揮好其現場職能,對安全生產工作至關重要。在工作中安全監督及管理人員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兩忌”重點解決監管職責不清的問題。一忌監督人員以監代管:根據監督職責,安全監督人員查出現場不符合項時,不應安排由誰去整改。監督人員只負責對作業過程的監督,將查出的不符合項交由被監督單位管理人員確認,由管理人員安排整改,監督人員對整改結果按標準進行檢測評估。二忌監督人員及管理以監代辦、以管代辦:監督人員查出現場不符合項時,自己不應動手去整改,而應及時通知管理者,由管理者安排相關人員去整改。
“三種觀念”:重點解決員工對安全工作的價值觀問題。樹立安全生命觀念,且將此觀念植入每個職工思想。樹立安全效益觀念。應用數理統計方法,定量計算出某一不符合項可能導致事故的概率,計算出安全投入與產出比,分析安全投入的回收周期,確保安全投入和投入的經濟性、有效性。樹立安全教育觀念。除理論教育和會議教育外,安全教育應特別注重現場教育。查出違章時,現場就地組織員工講解違章的危害,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種意識”:重點解決員工對安全工作的認識問題。一是風險意識。安全工作的核心問題是風險管理,就是要求每個人干每項工作,事先要進行風險預測,即風險識別,將作業過程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風險一一列舉出來,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再進行風險評價,哪些是重點風險,哪些是次要風險,哪些應該重點控制,哪些不作為重點控制,控制措施是什么,由誰來負責,都應該心中有數。將這一過程寫在紙上并付諸實施就是“風險管理”;按照這種思路去做就是樹立了風險意識。二是查糾習慣性違章的意識。習慣性違章往往有一定的隱蔽性,危害性大。它產生于人的思想惰性和行為習慣,一些人在作業過程中往往不遵守操作規程,而是圖省力省事,采取簡捷方式或者根據自己的習慣去操作,久而久之,某些操作動作或存在的現象就會形成習慣,大家見怪不怪,似乎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什么危險的,不構成違章;學徒跟著師傅所學的操作動作也是違章的而自己卻不知,這就演變成了無知性違章。作為安全監督和安全管理人員,應對作業中的每一個過程,從操作規程、設備工作原理、安裝使用、安全附件等各方面進行認真檢查分析,找出其危害因素并進行有效控制,必要時采取強制措施。三是全面意識。對現場存在的各類不安全因素,不能留下監督和管理死角,要樹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監管意識。四是應急意識。有些單位長時間保持安全平穩勢態,員工的應急意識就會逐淡化,導致應急處理能力差。針對這種情況,安全監督與管理人員應保持高度警惕,經常對員工進行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習,提高全員警戒。五是分工協作意識。由于分工協作不明確,在發生緊急事件后,全體人員一涌而上,全部參與應急處理,導致一些作業環節出現“空崗”,無人管理,無人操作,其結果往往是最先發生的緊急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而“空崗”位置則發生了新的緊急事件,如同“多米諾古牌”一樣,引起連鎖事故。管理人員應在作業開始前,按照崗位配置要求,進行定崗分工,發生緊急事件后,哪些崗位繼續堅守崗位,哪些崗位負責通信,哪些崗位負責緊急事件的處理等等。六是超前思維意識。即居安思危,干某項工作都要預測可能遇到的風險,提前做好防范控制工作。
要重點解決好安全監管“七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文件的可操作性與現場實用性一致原則。文件制定要盡可能全面,將各種違章現象、每個動作都要在文件中規范,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全面。但相關表格設置不宜復雜,因為文件是作業現場的指導標準和規范,而不是為現場“搞寫作”而設置的文本模式。文件規定一定要適應作業現場實際,標準不能定得太高太復雜,太高了讓人操作起來望而卻步,編假資料;也不能定得太低,太低了管理水平就提不高。文件制定要來源于作業現場而略高于現場標準,逐年修訂完善,保持文件與作業現場同步持續改進。在現場監督中,必須依據文件規定去執行處罰與獎勵,文件中沒有規定而生產中存在的,不應作為不符合項進行處罰,只作為以后改進的方向。二是重點監督高風險作業環節,必要時進行可行性方案論證,實施“作業許可制”。如在油氣區進行動火時,應使用“動火票”制度,對動火過程實施有效控制;固井準備工作完成后進行檢查驗收;鉆井作業一開、二開前進行安全檢查驗收;下套管等高危作業中進行旁站監督。三是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講求平穩,就是要保持制度措施的持續改進和現場管理及操作的持續改進。最大的忌諱是搞大規模的突擊行動,以及制度措施跨度大、衍接性差,讓操作人員無從適應。四是安全監督屬抽樣監督,而不是全部監督;安全管理則是全面管理,而不是抽樣管理。判別監督人員監督職責是否落實到位,就是要看監督人員對作業過程的各個環節及作業現場的各個方面是否都進行了抽查。五是他人關注唯我冷淡,他人冷淡唯我關注。就是說,當大部分人員關注某項作業過程或作業過程中的某個危險段的安全工作時,安全監督與管理人員不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去監督管理它;當大部分人不去關注那些不易引起人們覺察的風險時,監督與管理人員應特別重視,并作為重點監督管理對象予以有效控制。六是把握人員的思想動態變化。安全監督和安全管理人員除了對現場履行監督職責外,還應清楚地掌握所在區域的人員的思想變化動態。由于家庭、社會、工作、子女、身體等各種原因,使作業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情緒波動,必然對安全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因素。對此,管理人員應盡可能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并盡可能安排其從事風險較小的工作,降低風險系數。七是加強學習,注重知識積累。系統安全學屬綜合性很強的多學科專業,涉及法律法規、企業規章、操作規程、工藝流程、設備設施及心理學等多方面。所以,安全監管人員應不斷提升理論知識和現場生產知識,了解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靈活應用于生產建設中,這才是現代企業長久保持活力和長效安全的重要的內在因素。
上一篇:“硬管理”與“軟約束”
下一篇:“班后五保”唱響人本安全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