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有著西南一枝花之稱的打通一礦,正用她厚實的文化之魂,打造出一個平安的礦井,鑄就著企業的發展希望。
三零工程:安全文化的起點
開展文化創建之初,礦黨政班子就認為:文化的精髓源于群眾的實踐總結,優秀的企業素質是靠一流的團隊塑造的。一開始他們就把企業文化建設定位在群眾創建這個主體上,立足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出了“以人為本,用特色文化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的要求。他們在外出學習考察、邀請專家授課輔導、開展理論中心組研討、不斷加深對安全文化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博采眾長,突出個性,經過系統總結,提煉整合,以建立和實施“理念引領、制度保障、載體強化、行為達標”的16字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培育管理文化、質量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等五種文化打造具有一礦特色的安全文化品牌,實施“三零工程”:管理零盲區、質量零缺陷、行為零違章;打造“三個可靠”:人的安全可靠性、物的安全可靠性、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實現“兩個目標”: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塑造本質安全人。建立安全理念、安全六預、精確管理、親情教育、行為規律和安全聽視覺六大安全體系;確立安全目標愿景和本質安全理論兩大目標引領體系。自此,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化建設工程拉開了帷幕。
安全,這個融合了血與汗、痛與淚的字眼,使人們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訓。在這里,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好的愿景和企盼:“平安礦井,幸福人生”。為了這份企盼,為了這個美好愿景,他們無不涌動著創建安全文化的沖動,他們征集提案,獻計獻策,集思廣益,整合提煉了以“塑造想安全、會安全、能安全的本質安全人”為核心、“以人為本、全面塑造、循環推動,持續提升”為內容的本質安全理論,在這一安全哲學的導引下,滿懷熱情地投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建設中去。
文化賦予安全新的概念
實踐的碩果源于盛開的理論之花。礦黨政一班人從培育安全理念體系入手,在深入挖掘質量標準化文化底蘊的同時,融合企業文化管理理論,確立形成了以安全核心、價值、哲學、行為、管理、操作等為主體的8大安全理念體系,并通過深入細致的理念滲透、宣灌、導入,使其融入到員工的思想行為中。在主要公共場所進行了必要的裝飾和功能改進,制作懸掛了大量富有人情味的安全警句、理念牌板、提示燈箱,建成了井上井下安全文化長廊,這些抬頭能看,側耳能聞;既有親情期盼,又有安全警示;既有溫馨提醒,又有安全囑托的有效載體和形式,使職工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對安全理念的認知,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啟迪。實施了安全聽視覺體系建設,將安全色、安全標識、警示語音、背景音樂等聽視覺要素運用到礦井生產現場,在井口、大巷、工作場所、危險地段等關鍵部位安裝設置了背景音樂、聲光信號、安全警句、安全提示語和避災路線指示牌等安全標識,這些以人為本、富有個性、極具人情味的安全標識,給人以全新的視聽覺感受。
在這里,到處洋溢著親情的關愛和春天的氣息。一樁樁寄予領導厚望的安全心聲報告會、“三違”人員培訓班、安全知識競答賽;一次次群監、青崗安全檢查;一幕幕安全小節目、井口送涼爽、送溫暖活動;一席席協管幫教的促膝談心和交流……使生活工作在這里的人們無不感受到親情的感召和激勵。通過構建親情教育體系,不僅密切了干群關系,而且增強了安全教育的實效性,使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教育,“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蔚然成風。
新的安全締結了安全碩果
打通一礦這片孕育希望的土壤上賦予了文化內涵,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他們立足于質量標準化建設的優化升級,以完善精細化管理體系為著力點,把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到質量標準化建設全過程,在精細管理的基礎上,制定了30多萬字的《崗位作業標準》和10多萬字《質量標準化細則》,有力促進了員工行為的規范化、標準化、精確化,增強了團隊意識和執行力。同時,狠抓了隊長、安監員、班組長、員工“四個培訓”, 礦每年制定出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實行全員培訓,全員考試,深入學習質量標準、安全制度、基本技能、行為規范和紀律要求,提高全員素質、素養。凡是考試不合格的不上崗,反復不合格者,解除勞動合同。對“三違”人員實行“四過關,四亮相”制度,凡是安全積分超標的員工進行安全幫教、亮相、軍訓等處罰。礦專門建立了員工心理咨詢室,幾名礦領導親自任組長,每周三定為心理咨詢日,及時化解思想矛盾,發現并解決安全生產中的各類問題,使員工盡可能地保持正常的心理和情緒投入安全生產。培訓率達到100%,提高了全員操作水平和實踐能力。積極開展安全行為模擬訓練和崗位技能操作訓練,使職工從一上崗就達到了行為精確。管理精細化。建立了安全信息閉合循環管理制度,同時著眼于礦井的長治久安,積極探索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構建,狠抓了“三個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推行“12345”精細化管理模式,構建了組織保障、目標管理、素質提高、科技保證、激勵創新和責任追究等12大機制,成為確保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強大支撐;著力于提高礦井安全裝備水平,堅持每年投資千余萬元,形成了兩綜采、三綜掘的生產格局,從根本上改善了采掘一線安全技術保障條件。同時運用DLP數控技術,對礦井原安全監測系統,做到了“人機互補、人機制約”,提高了礦井安全生產能力。檢查精細化。從現場施工、檢查問題到整改處置、考核兌現、信息反饋、復查落實,所有環節都做到了逐項落實,提高了安全檢查的質量和效果。考核精細化。完善了安全、質量、任務、將考核細化量化到每一個單位、每一事、每一人。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如今,井下現場整潔亮麗,管線吊掛藝術美觀,作業牌板統一規范,采掘質量精品實效,安全裝備系列有序,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示了現代企業的管理風貌,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肯定和好評。
精心培育的文化之花必然結出豐碩的希望之果,為提高員工隊伍素質,加強安全管理,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百萬噸死亡率為0,原煤生產逐年上升,2007年生產原煤150萬噸,成為西南地區年產量最高的礦井,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煤礦”、“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重慶市文明單位標兵”,“全國煤炭工業先進集體”等稱號。
上一篇:懲處寓于和諧
下一篇:安全文化建設 “三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