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安全監管工作十九年,最大的體會便是‘抓好安全文化建設能夠帶動安監全盤工作’,安全文化建設實實在在是安全生產監管的重要手段!”長樂市安監局局長吳生瑜這樣對記者說。的確,長樂市安監局正是通過多年來的不斷探索,摸索出了一條具有長樂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設之路,帶動了全市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
安全管理工作體系主要由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理四個方面構成。而每個方面都離不開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這五個安全生產關鍵要素。在這五個要素中,安全文化起到靈魂和統帥的作用,它可以滲透于企業的管理工作中,滲透于職工的思想深處。為了能用“安全文化的錘”敲好“安全生產的鼓”,長樂市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套書
長樂市根據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編纂了《長樂市安全生產警示錄》、《企業安全生產知識問答》、《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指南》、《安全生產管理指導書》、《安全檢查指南》、《安全生產監督執法指南》一套書籍。
《長樂市安全生產警示錄》就是其中最有份量的一本。書中記錄該市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所發生的所有工礦企業安全生產傷亡事故,全書共收入了220多個真實的案例。對于每一個案例,吳生瑜局長都親自下工廠,找資料,逐一進行查證,真實詳盡地記錄了事故發生的經過概況,深刻地剖析了事故發生的原因及從中應吸取的教訓。此外,書中還對所有的事故進行統計數據和傷亡規律分析,具有普遍的指導借鑒作用。
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相關部門和企業的一致認可。正如長樂市航城街道安辦主任陳洋所說的:“這一套書籍,不僅是我們工作中的好幫手,對企業來說也是很好的參考書。這幾年來在市安監局的努力下,通過安全文化不斷熏陶,企業安全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從前有些企業看到我們進廠進行安全檢查,認為我們是給他們找麻煩,十分反感,有的甚至不讓我們進門,現在這種現象沒有了,許多企業還主動邀請我們去幫忙查找不足。現在我們開展安全工作,感到干勁十足。”
一套方案
安全教育培訓是提高企業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長樂市安監局對此嚴把關、嚴要求,成立了市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中心,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培訓方案。針對特種作業人員的特殊工種,他們在注重安全理論教育的同時,還同相關企業合作建立了實踐基地,把安全理論和安全操作技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除了理論考試,還進行實踐考核,只有兩者都合格才能發證,極大地提高了特種作業人員證書的含金量。市安監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雖然從培訓的數量上看,培訓的人員不是很多,與安全生產的實際需要還有差距,但從培訓效果來看,企業和基層安監部門還是比較滿意的,培訓人員覺得確確實實學到了東西,回去又用得上。此外,市安監局還針對十一個工種,利用信息化,建立了有一萬多道的題庫,供培訓人員練習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套系統
安全生產監管的對象包括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監管對象的底數必須清楚。吳生瑜以“數字安全”為理念,他根據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利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并發展了一套安全生產信息系統。
長樂市安全生產信息網就是這個系統的核心。該網站是目前福建省縣級安監系統中比較完善的安全生產信息網。在此基礎上,委托軟件公司制作一款應用于安全生產在線管理的軟件。這款軟件以企業為終極管理對象。逐一采集數據,建立了企業信息數據庫。將該數據庫嵌入網絡上,就形成了“長樂市企業在線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現在只要輕點鼠標,就能隨時查閱到長樂市3000多家企業的基本情況、特種作業人員培訓1持證情況、近百起工傷事故發生情況、員工培訓教育情況、安全檢查情況、隱患整改情況及各種文件、圖片、通訊聯絡等資料。同時根據企業安全生產條件的變化,及時變更,可以查找到最新、最全的各企業的安全生產等信息。
與此同時,2008年,長樂市安監局又建設了“長樂市安全生產全球眼視頻監控系統”,對104家“四重”單位安裝了137個全球眼監控探頭,在市安監局安裝了四臺大屏幕液晶電視墻,實現了對所有露天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及其他有重大危險源企業的監控監管,進一步完善了這一系統。
如今,安全文化建設的成效已初見斑斕。2008年長樂市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全面下降,安全生產態勢良好。
我們可以聽到,長樂市安全生產的鼓樂已經奏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一個理念的指導下,長樂市安全生產工作定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長樂市安全發展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