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是創建企業安全文化的全部內涵。樹立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安全生產管理首先要求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自身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們都知道,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安全。因而在安全文化建設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實現人的價值、保護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為宗旨。安全文化的建設,重要的是轉變讓“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要使“我要安全”的意識深入到每個人心中,充分體現“我要安全”的自覺性、主動性,逐步使每個人時時處處事事都把安全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被別人傷害”。
當前,很多工程項目不論具有多高資質等級的施工企業中標,施工人員中都要有一大部分從勞務市場招聘來的農民工。(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事各種建筑施工的人數有3000多萬,其中2000多萬是農民工)有的企業沒有對農民工進行系統的安全培訓,有的雖有培訓也只是流于形式,與現場施工要求差距很大,導致農民工不熟悉施工現場作業環境,不了解施工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危險源,同時,在因企業對具體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不重視,大量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淡漠,無視自己的生命安全,加之企業對操作人員、民工等培訓工作的滯后,形成斷層,現場的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大多未經培訓合格,無證上崗,冒險蠻干,在施工中不按操作規程完成施工任務,致使企業投入了資金、人力、物力,但在具體施工過程中人仍帶來大量安全隱患,致使安全生產事故頻頻發生。所以要加強對施工人員自我安全意識,使每個施工人員了解施工環境,能夠正確識別施工現場的不安全因素和重大危險源,同時提高農民工技能素質相結合,加強安全技術培訓,逐步使農民工向綜合性工人過渡。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專業化公司的產生,安全隱患也在慢慢的滋生,電梯業作為國家特種設備作業,技術含量高,危險性大,電梯作業中同樣的錯誤同樣的事故層出不窮,屢見不鮮。 2005年11月18日 ,某市發生一起電梯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過程是 11月18日9點半 左右,一名乘客在北大資源樓電梯廳,準備推車乘座電梯向上運送貨物.當電梯下行至一層平層開門后,該乘客背對電梯向后拉車進電梯,這時電梯突然開始關門,同時向上運行,將該乘客帶動上行.該乘客在隨電梯上行中被電梯廳門上坎撞擊翻落地面后,掉入井道底坑,經搶救無效死亡.經事故調查,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維修工在處理電梯故障時將門鎖回路人為短接,修理后忘記拆除封線,造成電梯在門未關閉的情況下向上運行,從而引發事故.做為該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的北京北方西子電梯服務中心對這起事故負全部責任.此外,該維修工無操作證,未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進行定期維護保養,無電梯自行檢查記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維保單位管理混亂,未及時對施工人員進行有效的安全培訓,安全責任未落實,導致當事人對安全生產的淡漠,缺乏辨別不安全因素和危險源方面的知識,導致重大傷亡事故。
企業安全文化是安全價值觀,信念,最高目標,道德理想, 傳統,風氣,行為準則的復合體。沒有先進的安全文化做基礎,沒有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產,安全生產工作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常言道: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的基礎,抓基礎建設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經濟關系市場化,企業行為自由化,各種利益分配的盲目性導致一些決策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背離客觀實際,違背科學,拼設備,拼體力,靠僥幸追求生產目標而忽視安全生產的現象十分嚴重,客觀上使得“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被扭曲,安全事故自然層出不窮。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連發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產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觀念還比較淡薄;二是對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還不夠得力,有的責任沒有真正落實,措施沒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業經營規模擴大和建筑施工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嚴,管理粗放;四是一線操作人員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較差。據權威人士估算,我國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人民幣,間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人民幣,因此用科學發展觀創建安全文化既是體現“三個代表”思想的精神,也是促進小康社會發展的要求。
我們很多企業還不能充分認識,不重視安全,施工中單憑以往的經驗和僥幸心理,雖然只能帶來一時的好處,卻不能促使企業持續、長遠發展,諸如這起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給人們留下來的反思:某建筑安裝公司承包了某市某街3號樓6層建筑工程項目,并將該工程項目轉包給某建筑施工隊。該建筑施工隊在在主體施工過程中不執行《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有關安全施工規定,未設斜道,工人爬架桿乘吊籃進行作業。某年4月12日,施工隊長王某發現提升吊籃的鋼絲繩有點毛,未及時采取措施,繼續安排工人施工。15日,工人向副隊長徐某反映鋼絲繩“毛的厲害”,徐某檢查發現有約 30 cm 長的毛頭,便指派鐘某更換鋼絲繩。而鐘某為了追求進度,輕信鋼絲繩不可能馬上斷裂,決定先把7名工人送上樓干活,再更換鋼絲繩。當吊籃接近四樓時,鋼絲繩突然中斷,導致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這起事故都說明了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當事人安全生產意識不強,操作者專業知識不夠,野蠻操作,違章作業,盲目施工。通過對事故的分析,我們找出引以為戒的教訓,再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達到防止事故發生的目的,尤其對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有著非常大的實用價值。
依法從嚴管理是創建企業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證。依法治國、依法從業、依法保安是現代社會、現代企業確保安全的“法寶”。 《安全生產法》的頒發實施為我們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會營造了“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安全氛圍。規章制度是企業內部法定的行為規范,具有外加的強制性和獎優罰劣的職能,這對于形成安全文化的濃厚氛圍有著重要的作用。依法從嚴管理,要轉變觀念,要從人治轉變為法治,要習慣于在各項管理制度下進行規范的工作。安全問題是人命關天的大事,要有完善的安全規程,獨立的執行機制,同時要進行第三方監督。要引進國外現代企業的規范管理和安全保障制度,推行與國際接軌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MS),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要加強現代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培訓,其中包括理念、知識、實際操作等諸多方面的培訓,要持證上崗,應建立定期的安全考核制度。所以 加強對施工企業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不僅是形勢的要求,也是強化施工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安全生產意識、規范安全生產行為 。
綜上所述,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的發展觀創建企業安全文化已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事情,在社會和企業內創造一個充分體現“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圍,讓我們接受血的教訓,群防群管,抓住這條長遠的命脈,使其深入到我們每個成員心中,實現安全文明管理理念,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窗口更加明亮。
上一篇:企業安全文化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