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組織及社會成員的生活理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關注安全、珍惜生命、提高生存質量已成為人們維護自身權益的強烈訴求。因此,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是構筑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時代的要求。
“人是社會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等科學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更多的員工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更多的經營者對安全與生產的辯證統一關系認識更加全面,市場對企業的安全行為亦更加關注,政府對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從人治走向法治。這都為企業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動力。
導致事故發生無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這兩種因素。而物的不安全狀態歸根到底也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自然因素除外)。由此可見,只要有效地規范了人的安全思想與行為,就可以為安全生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而安全文化建設正是要解決人的意識、觀念、倫理、知識、技能、職業操守等內在的素質問題,從而為安全生產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
安全文化建設除了關注人的內在素質之外,還應對人的行為、設施環境、機具裝備、物資材料、工程技術、管理體制等外在的物態條件予以關注。引導、促進在企業內部形從成安全意識、安全策略、安全裝備、安全技術直到安全管理的一套完整體系,從而達到預防事故、減少傷害、維護職工與企業權益、保障安全、建設和諧社會之最終目的。
上一篇:以“四化”推進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