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呼和浩特局把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管理創新的有效手段,作為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切入點,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凝聚導向、激勵約束和協調融合功能,堅持用共同價值觀引導人、規范人、激勵人,促進了運輸安全的持續穩定。到11月30日,實現行車無重大、大事故2607天。2004年,路局榮獲了全國企業文化“實踐創新獎”和企業文化建設“十佳單位”稱號。
一、立足跨越式發展,培育支撐安全生產的共同價值觀
局黨委把培養職工自覺遵章守紀的主人翁意識作為安全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注重用先進的理念引導,用深入持久的教育滲透,努力在培育干部職工廣泛認同的安全價值觀上下功夫。
1.深入思考,形成創建共識。2003年,局黨委以局領導在一個岔區的三根枕木上用手捏出11根道釘等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干部職工從主人翁責任感、班組自控力、安全價值觀上查問題、找根源。通過深入討論,引發了干部職工的深刻反思:鐵路各項規章不可謂不全,各級領導的要求不可謂不嚴,對一些問題的處理不可謂不重。就是在如此的“高壓”下,為什么安全基礎薄弱、干部作風不實、職工違章違紀現象仍時有發生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支撐安全生產長治久安的內在驅動力,缺乏共同遵章守紀的心智模式,缺乏追求卓越的共同價值觀。作為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發揮作用,局黨委認為,按照部黨組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的要求,必須改進方法,創新載體。而鐵路安全文化貼近運輸安全實際,指導工作方向,解決突出問題,可以促進黨組織作用的更直接發揮;貼近職工生產生活,注重行為引導,體現人文關懷,可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貼近構筑“安全屏障”工程,目標措施同步,有機融合促進,是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保安全的新載體。為此,局黨委、鐵路局決定把安全文化建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跟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加強安全管理、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以培育干部職工廣泛認同的安全價值觀為核心,實現安全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全面提升企業和職工保安全的素質。
2.全員發動,構建理念體系。堅持“從職工中來、到職工中去”的原則,在全局廣泛開展了征集安全理念、警句、格言活動。路局專門成立由專家、職工代表組成的評審小組,在總結安全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安全高效,追求卓越”的安全價值觀,“精益求精、精細管理、精雕細刻、精心作業”的“四精”核心安全理念。其內涵就是,把“安全第一”的理念固化到職工思想中,樹立“精細、求實、高效”的安全觀;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理念貫穿到安全管理的始終,做到落實責任“人人用心、人人精心、人人盡心”;把“執行標準一點不差、差一點不行”的理念滲透到現場作業中,追求標準化作業零違章,設備故障零缺陷,安全監控零漏洞;把“以人為本、創新超越”的理念落實到提高隊伍素質中,不斷改善職工心智模式,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各運輸系統以“四精”理念為主線,提煉了頗具特色的安全理念。如車輛系統形成了“安全是根,質量是金”的理念;工務系統形成了“線路質量無小事,安全責任重如山”的理念;機務系統形成了“不推卸一次責任、不遷就一次失誤、不放過一個細節”的理念。各單位用人性化、親情化的語言,編制了“恪守安全責任”、“嚴格安全行為”、“明達安全哲理”、“謹記安全經驗”等十幾類安全理念,匯編成安全文化手冊,下發到車間班組,拓展了“四精”理念內涵,做到了站段、車間有安全理念,班組、職工有警句格言。
3.廣泛宣傳,進行共同價值觀教育。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運用多種宣傳形式,開展了深入持久的宣傳教育活動。納入職工崗位培訓教材進行系統教育,做到價值觀和理念教育制度化;在職工工作現場和生活學習處所,懸掛充滿人情味、體現共同價值觀的安全理念、警句格言,做到價值觀和理念教育日常化;把“四精”理念融入各種文藝形式,編輯淺顯易懂的安全文化知識讀本,舉辦別開生面的安全知識競賽,開展情真意切的安全演講,組織職工藝術家繪制編印集理念、規章為一體的安全漫畫,用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感染人、引導人,做到價值觀和理念教育藝術化;開行“跨越號”安全教育專列,深入局管內各站區與職工進行現場交流,宣講安全價值觀和“四精”理念,做到價值觀和理念教育及時化。通過宣傳教育,“精細才能標準,標準才能安全”、“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意識逐步深入人心,“安全高效、追求卓越”的安全價值觀得到職工普遍認同。
二、堅持以人為本,建設體現共同價值觀的職場環境
職場環境建設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安全共同價值觀和以人為本理念的物質載體。路局不斷優化運輸安全生產和學習生活環境,通過環境建設,潛移默化影響職工的行為,全面提高全員的安全文化素養。
1.建設科技保安全的生產工作環境。堅持安全與科技同行、文化與科技一體的理念,不斷充實安全文化的科技內涵。通過提高設備的科技含量,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增強了職工依靠科技保安全的意識。機務系統建立了多媒體查詢識別系統,使檢修作業管理實現信息化;工務系統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對防洪和晃車儀檢測軌道動態信息的實時監控。現代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為運輸安全生產強了筋、壯了骨。今年上半年,鐵道部給呼和局古店口的交車任務從日均53對上升到68對、78對、88對。面對挑戰和機遇,全局上下發揚苦干實干拼命干的精神,充分發揮先進設備的優勢,確保了行車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完成全年運輸經營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2.建設有利于職工全面發展的學習成才環境。幾年來,路局投資2000多萬元,為一線車間、班組配備了彩電、音響、DVD機、投影機等教學器材,建立學習文化室、圖書室、文檔資料庫,配備報紙、雜志、資料書籍60多萬冊(份),全局職工人均擁有學習書籍10冊以上,做到了職工時時有學習之機,處處有學習之所。路局和各單位每年拿出近千萬元用于職工教育培訓,形成了日常培訓、定期驗收和職業技能鑒定一體化的培教格局。在25個主要運輸站段建立了現代化、多功能的職工技能培訓中心和模擬演練室,車、機、工、電、輛等系統設備先進、功能配套的7大標準化演練基地正在建設中。采取在職定期培訓、校企聯辦脫產學習、崗位實作演練等形式,引導職工“精一門、專兩門、會多門”,向業務“多面手”和技能“全能型”方向發展,不斷適應新技術、新設備對業務素質提出的新要求。通過優化職工學習和培訓環境,職工學技練功、技術攻關蔚然成風,每年提合理化建議近萬條,采納和獲得技術改造成果1000多項,“靠提素質保安全、靠高素質求發展”已成為廣大職工的自覺行動。
3.建設和諧向上的文化生活環境。按照凈化、亮化、美化、綠化的標準,三等以上車站建設和改造堅持與文化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建設了一批布局合理、站容整潔、交通順暢、環境優美、協調發展的標志性車站。對站段、車間、班組和沿線工區小站進行統一治理,使全局生產一線班組基本實現了職工宿舍公寓化、食堂家庭化、學習規范化、娛樂多樣化的目標。增加100萬元,提高行車公寓的伙食補貼標準。為確保一線職工安全健康,為各工區、小站和每臺機車配備了急救藥箱,局領導下現場都要檢查藥箱使用情況。針對內蒙古冬季寒冷的氣候條件,為沿線工區和小站新建了室內水沖廁所,體現了對職工的人文關懷。實施了“三個不讓”工程,救助基金由700萬元增加到2000萬元,去年以來共發放各類救助款266.78萬元,幫助700余名困難職工子女圓了上學夢。此外,各站段注重規劃,把安全文化理念融入環境建設中,使職工在充滿人性化的溫馨氛圍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培育安全職業道德,養成自覺實踐共同價值觀的行為習慣
建設安全文化就是要把先進理念內化到職工心中,把“安全高效、追求卓越”的共同價值觀落實到職工的安全行為中,通過思想引導、道德實踐、制度規范,增強職工實踐安全職業道德和遵章守紀的主動性、自覺性。
1.思想引導,培育職工遵章守紀的自覺意識。在局域網上開設局史虛擬展覽館,展示全局發展進程中運輸安全成果及事故教訓,使大家認識到安全是興局之本,強化了安全第一的責任意識。許多單位結合實際,組建段內小電視臺,覆蓋到車間、班組、崗點,開辟站段新聞、走近職工(先進)、安全立功臺、家屬囑托安全等欄目,利用班前班后和工余時間,用職工身邊的人和鮮活的事例教育人,效果非常明顯。開設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網站,開辟職工論壇,干部職工可以通過網絡零距離、心貼心地進行交流,做到思想互動、情感互通,拉近了管理者和職工的距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困難面前沖在前、干在先,特別是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激發了職工主動保安全的責任意識。把安全文化建設和創建學習型組織統籌規劃、融合推進,在干部職工中大力倡導“崗位學習、團隊學習、終身學習、知識共享”的學習理念,激發了職工在保安全中學習創新的熱情,涌現出一大批“學習型示范班組”和“知識型職工標兵”,成為安全生產的中堅力量。
2.道德實踐,增強職工遵章守紀的自覺意識。大力開展誠信鐵路教育,引導職工樹立“安全就是愛崗敬業、安全就是最大的誠信”的理念。組織編寫了《誠信呼鐵教育讀本》,發放到車間班組,通過道德小點評、安全道德規范等,教育職工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做到愛路、愛局、愛崗位。同時,正在組織編寫《呼鐵員工手冊》,把安全職業道德作為重要內容寫進其中,并納入到在職職工崗位培訓和新工人入路教育的教材中。堅持典型引路,樹立“先進群體是企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品牌”的理念,把培育安全生產典型作為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使職工學有榜樣,趕有標尺。培育和大力宣傳了以苦干實干拼命干聞名、被譽為內蒙古“金牌工人”的全國勞模劉懷玉,苦干奉獻57年堅持標準不走樣、安全天數居全路正線養路工區第一位的福生莊養路工區等一大批安全典型。大力宣傳安全生產能手和先進經驗,組織安全生產標兵事跡報告團巡回報告,使職工心靈為之震撼,保安全的熱情為之高漲。堅持為先進人物樹碑立傳,組織編寫了《時代工人的楷模劉懷玉》等系列安全先進人物叢書,用職工的名字命名安全工作法。這些典型群星閃爍,在千里鐵道線上形成了獨特的“勞模安全文化”,成為引導職工遵章守紀的楷模。
3.制度規范,增強職工自覺遵章守紀的法規意識。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安全生產法》、《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強化安全生產的法制意識,使“違章就是違法、違紀就是犯罪”的理念深入人心。把現代管理理論與傳統安全管理經驗有機結合,建立并實施了“三個兩”安全管理模式,即實現“兩個轉變”:安全管理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落實“兩個負責”:分層管理、逐級負責和專業管理、系統負責;健全“兩個機制”:安全預警機制和安全考核機制。堅持“嚴管就是深愛”的理念,制定實施了運輸安全精細管理評估、現場作業安全卡控、三級危險源防控、事故和設備故障考核等22項基本制度,初步形成了機制健全、控制嚴密、管理閉環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提高了專業管理的針對性,增強了系統負責的實效性,確保了業務處、站段、車間三級安全管理“無縫”對接,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安全管理的“空檔”和真空地帶。堅持激勵與處罰并舉、過程與結果考核并重的原則,實施了《運輸系統干部安全管理積分考核辦法》和《運輸系統職工兩紀一化積分考核辦法》,對干部按照“三個兩”量化要求進行考核,業績好的積正分,業績差的積負分,積分情況與年終資產經營責任制業績考核掛鉤。正負積分考核辦法,體現了“嚴格管理就是嚴肅的愛”的理念,為安全行為的養成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從激發職工保安全的主觀能動性出發,健全和完善了收入分配機制,實施了標桿職工評選獎勵辦法,對在安全生產中作出突出成績的職工給予重獎,極大地調動了干部職工保安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