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地面對一切,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當人們遭遇困境,面對挫折時,樂觀使心靈獲得走出陰霾的力量。
然而,在安全問題上,筆者更主張“悲觀原則”。對這一原則的堅持,可以使人的心靈避免遭受“陰霾”的入侵。
安全工作中的“悲觀原則”,就是將影響安全的諸多因素可能產生的后果,想象到最壞,從最壞的情況出發,盡最大的努力,進而達到最佳的安全效果。
從“悲觀原則”出發,我們就不會因偶爾的“幸運”而暗自慶幸。“一次違章便足以毀滅一切”,這是全人類用鮮血換來的教訓。在安全工作中,放棄所有的“僥幸”,“安全”才能與我們同行。
從“悲觀原則”出發,我們就會在安全工作中對自己、對設備、對安全工器具、對作業環境,對安全保障措施,少一份盲目的自信,多一份清醒的懷疑。千金難買回頭看,只有對是否安全進行反復檢查和確認,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從“悲觀原則”出發,我們就會在面對不確定因素時,少一份幻想,多一些準備。在安全工作中,丟掉幻想,對可能的隱患多一些思考,對已定的措施多一些推敲,未雨綢繆中安全才會更有把握。
從“悲觀原則”出發,我們就會在面對良好的安全局面時,少一份自得,多一份冷靜。古有樂極生悲之說,站在得意之巔沾沾自喜之時,便是危險來臨之日。戒驕戒躁、保持冷靜與理智,安全之路才能愈走愈遠。
在安全工作中,如果說,規章制度、安全規程的“強制性”是保證安全的第一道“保險”,那么,“悲觀原則”無疑則是確保安全的又一道“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