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海工廠,有兩個一把手,這無論是在國有企業還是在私營企業都是少見的。然而,“一把手”張大春,卻是有名無實。他這“一把手”,只是個綽號。
那一年,他帶領同班的同志維修設備,在試車時,機器卻反著轉,把他的一只手齊肘給截掉了,他從此成了“一把手”,全廠上下無不為他感到可惜。他進廠十多年,不但練就了一手絕活,從未出過一件殘次品,他的為人也是沒說的。這樣一個能人、一個好人,卻由于一時的疏忽,造成了終生的遺憾。為了他那一只手的事,全廠上上下下都沒少忙活,花的錢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他那被截下的斷臂,已沒有接活的可能。事隔不久,工廠要改制,人們都感到正在養傷的他下崗下定了,甚至有人斷言,下崗名單上他一定排名第一。然而,他卻出人意料地被留了下來。張大春成了廠里的一名門衛。他雖然十分感謝領導能給他一個工作崗位,但在車間風風火火地忙活慣了的他,空著一只袖管忙前忙后地給人開門關門、檢查進出車輛時,心中不時生出一絲悲哀。盡管他與人交往時臉上時時掛滿微笑,但有心的人,不難發現他內心的痛苦。一些老師傅趁著沒人的時候,時不時地開導他一下,誰也不愿攤上這樣的事情,既然趕上了,就只能正確面對。他在門衛的崗位上干了兩年多,那次事故給他帶來的哀痛,使他刻骨銘心。因此,在他擔任專職安全員后,他下定決心要把這項工作干好,讓廠里不再出現類似他這樣的悲劇。
上任后不久的一次全體職工大會上,廠長讓他談一下受傷后的體會。沒講幾句,他就泣不成聲,把自己壓抑在心中的真情實感全部傾吐出來。那是全廠多年來效果最好的一次安全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覺抓安全成了一種風氣。他不停地奔走在各個車間科室,那空蕩的一只袖管,成了對人們的最好警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有的同志的安全意識開始弱化,有人甚至認為像他那樣的事故,多年不會發生一次。
張大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動請教有關領導和安全生產方面的專家,一起研究完善了廠里安全生產方面的規章制度,很快下發實施。一些人得知制度是他制定的,都說張大春現在牛起來了,學會想著法兒治人了,可以和廠長平起平坐了,于是在私下里稱他為“一把手”。對此他雖有耳聞,但只要能讓同事們不受工傷之苦,廠里少受經濟損失,叫他什么都無關緊要。
對于每一處隱患,他都緊盯著,直至排除。發現誰有違章行為,他都毫不客氣地指出,甚至還要在廠報上進行批評,以至于人們見到他比見到副廠長都害怕,他似乎真的成了廠長了,成了一把手。
過了幾年,廠長因工作成績突出,被調到市主管機關。在同全廠人員告別的大會上,廠長在感謝完大家對他的支持后,第一個單獨感謝的就是“一把手”張大春。他語重心長地說:“我知道張大春同志近年來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但大家不要忘記這樣一個事實,自他負責安全生產以來,咱們廠連個輕傷的小事故也沒發生過,我可以自豪地說,這在咱們機械制造行業,是絕無僅有的,在咱們廠的歷史上,也是空前的。安全是企業的效益,是員工的福分,我們大家都應好好地感謝他!”
上一篇:《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
下一篇:讓平安幸福躺在安全的懷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