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成語典故叫“亡羊補牢”,出自《戰國策.楚策》曰:“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焙髞沓蔀槌烧Z“亡羊補牢”。意思是說羊丟失了,才修羊圈。比喻在受到損失之后,想辦法補救,避免以后再損失。這是避免再次遭受損失的一種措施。但是如果在安全生產的角度來講,這種方法就值得商榷。
亡羊補牢在某些場合、某些地方可能是一種補救的好辦法。但是在安全生產方面,我認為“亡羊補牢”的辦法不值得提倡。其原因是:一是人的生命不可挽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發生事故造成人員死亡,這些死了的人就再也不能復生。這將對家庭、對社會都將造成巨大損失和不良影響。二是損失不可挽回。事故一旦發生造成的經濟失不可挽回,我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建立起的事業,就可能付之東流,三是不利于社會穩定與社會和諧。如果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將影響到社會穩定,如果處理不及時、不果斷,有可能出現更過激事件,造成新的事故或事件。
如果我們能夠提倡“羊”不“亡”而補“牢”,哪才是真正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在生產工作中,我們要居安思危,居危思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能習慣于不出事故不知道,出了事故嚇一跳;不出事故不關心,出了事故找原因的“亡羊補牢”式做法。在安全生產管理中,我們不需要英雄,只需要每一位管理者和員工負起自己的責任,采取較好預防措施,做好安全的基礎工作,將安全事故扼殺在搖籃之中,避免事故發生,哪么我們就不會出現黑龍江鶴崗煤礦火災事故(19人遇難,12人下落不明)、深圳舞廳火災(43人死亡,88人受傷)、河南登封煤礦煤與瓦斯突出事故(37人遇難)、山西襄汾潰壩事故(260多人遇難)等等,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家庭失去親人,就不會有哪么多的悲劇產生,就不會有哪么多的經濟損失。在安全生產工作中,要做到三點:
1、防在前。
事實證明,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防在前,才能牢牢掌握安全生產主動權,才能使事故,才能使事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點。這就要求做到:
一是不能忽略平時的安全工作,要及時發現和排除隱患,不要等到隱患擴大、惡化,甚至造成嚴重后果,才想辦法解決。
二是要有嚴、細、勤、實的工作作風。安全生產管理要嚴格、細致,要口勤、眼勤、手勤、腦勤,工作要扎實,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任何一個隱患,以扎實、認真的工作態度,確保生產安全。
三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的力度,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對違章操作的人和事,一定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造就。
2、想在前。
每天工作之前,要想想通過什么辦法、措施、手段,才能保證安全生產
一是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大力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要從我做起,以身作則,在做到“三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護別人不被傷害。
二時時以我為中心,從身邊做起,增強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注意身邊的環境的安全性,及時消除身邊的隱患,時刻注意保護自己,切實做到安全生產。
三是安全部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安全責任制度,不斷查找和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盡可能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不斷加大生產現場和工作環境的整治力度,讓員工有安全感。要讓員工有安全感,就必須“想在前”,有強烈的超前意識,才能保證安全生產工作抓細抓好抓出成效,才能保證安全生產。
3、做在前。
一是及時采取果斷的措施,消除和防止事故的發生。對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機械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工作中矗的問題和尚未整改的缺陷等,要事先鑒別和判斷可能導致發生傷害事故的的各種因素,特別是重大事故的隱患,要及時采取果斷的措施,消除和防止事故的發生。
二是要從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訓。要認真分析各種事故的原因,對已經出現的事故要進行認真分析,從中找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防止和杜絕類似事故的在自己身上發生和重演。
三是要對安全生產現狀、作業場所的基本情況、事故多發區域的防護等,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
四是付諸于行動,把安全生產工作當成職工的生命、企業財產的大事,不能有絲毫訂麻痹和懈怠。
總之,在安全生產管理中,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就一定能把安全生產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確保企業的安全運轉。
上一篇:安全生產的13劑“藥方”
下一篇:安全管理中的“尷尬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