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太太見一院墻傾斜,就及時提醒靠墻走的行人:當心墻倒砸住了!可沒有一個人聽她的,大家依然在圍墻邊匆匆忙忙的過來過去。時間一長,見別人走著無事,老太太也不由自主的順著這段圍墻走起來。然而就在她走時,圍墻卻突然坍塌,將她砸傷了。
我們的生活需要“提醒”,因為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危險”,有時難免有注意不到或疏忽的地方。因此,就特別需要“明白人”的提醒,以避免問題的發生。“提醒”也是一種責任,只有大家都來關注安全,并及時提醒尚未注意到或注意到但不以為然的人,才有可能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這種“提醒”不能僅僅只是去注意提醒他人,也要時時告誡自己要遠離危險。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種意識到了“危險”的存在,也能及時提醒他人注意安全,但最終自己卻被危險“傷害”的事情,并非鮮見。這是因為,有時對危及安全的問題,我們雖然看到了,也知道其危害性,但時間一長便有些見怪不怪,甚至麻木不仁。“別人走得,我也走得”的僥幸和從眾心理,最終會讓麻痹戰勝警惕,不出問題才怪呢!
許多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都有一條搞好人身安全的寶貴經驗,即: “三不傷害”,首要的一條就是“不傷害自己”。要想實現這一點,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僅要及時提醒他人注意安全,更要時時提醒自己克服麻痹松懈和從眾心理。只有嚴格按章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持之以恒,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不傷害自己”。如果人人都能把握好自己的安全關,又何愁企業的安全生產搞不好!
上一篇:安全生產要在“嚴”上做文章
下一篇:“破窗理論”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