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一個基層采油隊采訪時了解到,由于該隊管轄的油井分布存在片區面積廣、井數多、巡檢路線長的特點,為確保巡檢人員能夠按要求對每一口油井進行認真巡查,該隊想出了一個“歪點子”,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們不妨看看。
每日,在巡檢人員出發前,該隊專職安全人員前往需巡檢的井場,在井口的關鍵位置貼上小紙條,每日抽一兩處便可,上面提示幾點鐘之前,將該紙條交與隊領導。如果巡檢人員認真查看每一口油井生產參數,不難發現貼在壓力表等處的小紙條,反之便不可能發現小紙條。隊領導每日根據安全員提供的井號和“貼條”數量,便可掌握油井巡查狀況。
該隊通過此法,不僅杜絕了巡檢人員的漏檢、巡檢“走馬觀花”等不良現象,而且能及時發現、整改油井隱患,提高了巡檢時效,對油井的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
如今,各基層單位的安全規定已經相當完備,這些安全規定多以處罰或說教為主,雖然說是“警鐘長鳴”,但時間一長,職工習慣于這種“鳴響”,其警示作用也在慢慢降低。
因此,筆者認為,安全管理可以突破常規思路,采用有利于安全生產的“歪點子”,不斷刺激職工的警覺神經,提高職工對安全規定的執行力,從而保證企業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