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常看足球比賽的朋友對這樣的場景一定不會陌生:攻防過程中,我方幾名防守隊員在距離相近,都有機會攔截到球的情況下,卻因為彼此“讓”球而出現漏洞而讓攻方漁翁得利,這是常讓鐵桿球迷氣惱的事情。
“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讓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實際上在很多領域、很多時候也需要勇于近前,敢于上搶,絕不能一味地觀望和避讓。比如說在競技場上,進攻中隨意的“讓”可能會因此失去先機,防守上不負責任的“讓”可能就會因此而落敗。
“當仁不讓”出自《論語》,指的是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它告誡我們說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是義不容辭、理所當然的,當“仁”就不可退卻,不能推讓。聯系到鐵路運輸生產工作中,“仁”就是安全生產這個大局,我們以往多是強調單人作業時能否“慎獨”,而另一方面,往往忽略了兩人以上作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讓”出的漏洞。事實上,單人很多事故恰恰正是在多人作業中發生。只有遇到問題時心懷“當安全不讓”的態度,方能在安全生產過程中過關斬將,無往不利。
當然,“當仁不讓”也不能盲目拼搶,否則會適得其反,進入另一個誤區。為此,生產現場要做到明晰崗位職權,明確聯控責任,消除安全控制上的“盲區”和“交叉點”。通過落實獎懲措施,鼓勵職工積極主動地出擊去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嚴格追究失職人員的責任。在我們的工作和生產中,如果每個人都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心懷安全責任,做到“當仁不讓”,事故就無機可乘了。
上一篇:工作伴我行 安全要滿分
下一篇:抓安全就要“不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