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太原鐵道》報一則消息,很受啟發。侯馬車務段段長張培基在安全大檢查中親歷親為,幾乎每天都要下現場檢查,對待問題不護短,3月13日在檢查新絳站時,一直盯控在現場3個多小時,發現一批調車作業就存在4個紅牌范圍的問題,在嚴格考核責任者的同時,主動要求段安全科上報路局,使全局車務系統都從新絳站的問題中吸取教訓。筆者在為張培基段長“自曝家丑”勇氣擊掌的同時,更為他抓安全直面問題“不護短”的作風叫好。
“短”是癥結、矛盾、隱患。“護短”就是遮掩問題、隱蔽矛盾,是一種“短視”做法。長此以往,就容易將隱患堆積如山,到問題多了的時候,就會積重難返。與“護短”相反的是“揭短”。“揭短”是正視問題、消除隱患應有的態度。“揭短”如同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比喻過的“打掃房子”和“洗臉”。鐵路安全生產這部“大機器”處于永不停歇的運動之中。要運轉有序,就要經常“加油”、“潤滑”、“給力”,否則就會“生銹”、“積滿灰塵”。因此也應該經常“打掃和洗滌”。“揭短”、“亮丑”、“挑刺”就是維護安全生產流程協調銜接的必要手段,是從事安全生產人員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和應當學會的一門“必修課”。唯有常牽于心、經常實踐,才能駕輕就熟。唯有防微杜漸,才能象飛行安全中著名的“海恩法則”給我們的啟迪和警示那樣,將各種可能影響安全生產的隱患、苗頭、征兆消除在萌芽狀態。在此奉勸各級干部,如果為了“政績”而“報喜”,趁早別干安全生產這個行當。安全生產與好大喜功格格不入,安全生產決不可“護短”,一定要“報憂”。
“不護短”要求我們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利劍”勇于同自身的主觀思想、深層的麻痹思想、惰性懶散思想“較真”,向各種明哲保身的習慣勢力“開刀”。“短”一味地被掖著、藏著,可能會躲過一時,但躲不過一世,遲早會被“暴露”出來的。如果把“短”直接“亮”于大庭廣眾之下,不僅有利于問題本身的整改,而且能使問題的主觀責任人“面紅耳赤”、“心驚肉跳”、“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同時能夠使“短”轉變為“長”,也能讓別人在“吃一塹長一智”中把缺點修正為優點,把問題轉化為財富。
上一篇:安全生產要“當仁不讓”
下一篇:安全問題要敢于開“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