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大檢查期間,全路各單位以非常規的手段、高標準的落實,解決了一大批安全問題,使安全基礎得到明顯加強。但是隨著安全大檢查的結束,一些單位的工作很快出現反彈,職工思想松勁,安全控制下滑,工作又回到既有的軌道。筆者認為,其原因在于這些單位把安全大檢查當成了“突擊行動”,畢其功于一役,活動到期,就把安全大檢查當成“過去時”,所有的要求都拋到了腦后。
安全管理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持久戰。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職工隊伍的新老更替和思想的不斷變化,決定了鐵路安全管理不可能一勞永逸。它應該是一個“反思檢查—整改完善—再反思再檢查—再整改再完善”的循環過程,因此,安全生產不能依賴突擊式的管理,而要形成常態化、規范化的反思檢查機制,定期審視、隨時查找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隱患和薄弱環節,并制定針對性措施,做到對安全管理的持續改進。從這個意義上講,安全大檢查應該始終保持在“現在進行時”。
筆者在工作感受到,職工的狀態往往能夠折射出管理者的狀態。防止安全大檢查成為“過去時”,管理者必須時刻保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必須始終保持“解決問題等不得、慢不得”的緊迫感,必須始終保持“輕看成績,重看問題”的警醒,要勇于對鏡反思,對標檢討,不怕揭短,敢于亮丑。特別是在安全穩定期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破除“自滿松懈、厭戰麻痹”的思想暗礁,重點防止問題反復和抬頭。
智者以教訓制止流血,愚者以流血換取教訓。在安全管理中,能反思、會反思是管理理性和智慧的表現。雖然安全大檢查已經結束,但是期間推出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應該及時固化為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對于安全管理的審視、檢查和反思,更應該成為管理者的一種思維方式和管理習慣。安全大檢查沒有“過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