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中記有這樣記載:扁鵲三兄弟從醫,長兄醫術最好,中兄次之,其本人最差,原因是長兄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中兄治病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扁鵲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扁鵲三兄弟從醫給人的啟發是: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病急早救。
防病治病如此,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不是這樣?筆者認為,安全管理工作貴在“三早”,即:早防、早治、早救。
事前早防,防范是根本。禍患常積于忽微,企業和單位要見微知著,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思想,多深入現場,多深入實際,抓好安全的事前控制與防范。在企業或班組之間,建立互查、督查、排查等防范機制,扎實開展提前預測、相互監督、結對互保、超前防范的管理活動,提高安全管理的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大局意識。
隱患早治,根除是目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就必須要在超前防范的基礎上,運用逆向思維去查找問題、橫向思維查找隱患,對發現的思想、行為、裝置等隱患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根治,將隱患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根除隱患,要做到準、穩、狠,盯得準苗頭,拿得穩“病癥”,打得狠“戰役”,這樣才能“鏟得出病根”。
故障早救,減災是責任。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的道理婦孺皆知,對于因交通、裝置、自然災害等引發的故障,企業和個人要有高的的責任感,在第一時間內確定排除故障的方案,快速組織力量投入援救行動之中。為國家和人民挽回不必要的安全損失、經濟損失、形象損失。同時,對發生的故障和事故,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事故,對事故責任人要像扁鵲治病那樣,敢于動刀子,下猛藥,進行嚴肅處理,以事故的處理警醒和教育干部職工,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切實擔當起應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