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開展三項活動中,各單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問題庫,通過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納入“庫”中進行整治,來達到消除安全隱患的目的。
從以前列入庫中時間、發現的問題、整改措施、問題消號時間的“廖廖”幾項,發展到目前,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問題類別、責任班組、考核人、包保干部、整改負責人、復查結果、是否需段解決、過渡措施、配合部門等多項,可以說,問題庫內容已比較完善,這對于規范問題庫的管理、讓問題得到有效、徹底地整治很有益處。
但筆者發現,在問題庫“眾多”項目中,還缺少關鍵一項內容,即“問題的發現人”,如果單單只對檢查問題的數量、各問題類別的數量、整改問題的數量做好統計分析,而不對每名干部發現問題的數量進行認真分析的話,那結果必有所“缺失”。
我們總說的“強化管理”,不僅是對“直面”安全的問題進行強化管理,而且還必須重點對干部作風進行強化管理。干部作風扎不扎實,也直接關系到安全管理上的強不強,因此,我覺得,活動期間對管理干部發現問題數量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看作是檢驗干部作風的一種方式,是了解干部工作能力的一種體現。
有多少干部是帶著問題下現場、是一心撲在“一線”認真查找安全上的問題,是在腳踏實地的幫助班組解決實際問題?多少干部是在走形式、還“懷揣”著好人主義,過著得過且過 “安逸”日子?是可以通過對發現問題數量分析略知一二的。
略知一二總比籠統統計不知的要好。所以,筆者建議,在各單位建立的問題庫增加“問題的發現人”一項,在每條問題后面注明“發現人姓名”,以周為單位對干部發現問題的數量進行排名、分析,從中找出干部群體的“關鍵人”,及時警示與加強管理,促使干部扎實工作作風,全面查找與消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