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對癥下藥解決社區安全問題
鄂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針對當前基層社區安全工作中容易出現的“軟骨病”、“麻痹癥”、“冷熱病”、“貧血病”和“跛腿癥”等問題,對癥下藥,積極探索安全管理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責任目標,加強網絡制度建設,不斷用“新辦法”解決“老大難”。
加強監管網絡建設,根治“軟骨病”
為防止各類事故發生,確保一方平安,鄂州市安監局把安全生產工作的觸角向縱深延伸,完善了社區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在整合資源、互相配合、強化監察的基礎上,推進網絡化管理。成立了以街道駐村(社)工作組、駐廠聯絡員、業主法人代表、村(經聯社)、居委會一把手、派出所等為主體,辦事嚴謹、業務熟、思想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的專人、專班,夯實了社區安全生產監管機構,采取了“自身抓、行業管”的多重管理模式加強了對轄區重點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管,有效根治了社區安全生產監管松軟乏力的“軟骨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實效。
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根治“麻痹癥”
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建立和完善了街道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消防安全責任制、工作例會和匯報制、定期檢查制、責任追究制和年終安全生產考核制等多項制度。從深入落實事故責任追究制度著手,制定可行的事故責任報告制度和調查處理制度,認真落實“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得不到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教訓不吸取不放過”。各街辦年初與村(經聯社)、居委會、各重點單位共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與各單位防火第一責任人簽訂了防火責任狀,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各重點單位也分別與基層班組簽訂了責任狀,并制訂了相應的獎懲制度,做到了安全生產“責任重擔眾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通過以制度管人、管事,有效克服了長期工作中容易滋生的麻痹大意的思想。
嚴格檢查督辦,根治“冷熱病”
從狠抓制度落實入手,督促各村(經聯社)、居委會、各重點企業和重點崗位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定期進行抽查。積極推行安全生產督辦日制度,把每月的 6日作為各社區的安全生產督辦日,在各單位都安排了一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具體負責安全隱患的督辦整改。為全面落實事故為零的責任目標,做到守土有責,街道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健全了安全生產目標考核機制,對所簽訂的責任狀加強了平時檢查和年終考核力度。根據企業自律自查機制,轄區各單位每月組織一次安全生產“三查”活動,即:查責任意識、查安全隱患和查監督管理,做到早發現、早整改。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及時建立起事故隱患檔案,加強隱患整改的情況反饋,對重大安全隱患,街道還派出專人、專班督促單位認真整改。到目前為止,全市各社區共開展安全生產督辦檢查36次,查出安全隱患56處,督促 7家隱患和危險源點按要求在限期內進行了整改。通過加大安全生產督辦力度,實現了監管工作的經常化和規范化,有效克服了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忽冷忽熱癥。
加大安全投入,根治“貧血病”
安全生產經費投入不足是阻礙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貧血癥”,各社區、街辦通過采取村(社)、居委會督促,業主單位落實等方式加大了經費投入,做到了工作經費有保障、整改經費有著落、培訓經費有專項、防范投入有籌措,實現了“舍得投入,有錢辦事”。去年,全街累計投入安全生產資金285萬元,先后投入 8萬元用于日常性安全生產工作,投入 12萬元用于學習和培訓。
加強防護設施建設與維護,根治“跛腿癥”
針對各社區有的單位片面重經濟效益、輕安全生產基礎防護建設的現狀,寓監管于服務之中,通過加大走訪宣傳、積極聯系相關單位,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等方式,督促 10 家企業單位完善和配置了滅火器、消防栓、消防柜、消防水帶等安全消防設施,共建立消防安全文明社區15個,固定宣傳欄80個,投放資金20萬元建立了樓道消防栓30個和家庭滅火器180個。按照“五冊三錄”的要求(即消防基本情況登記冊,消防組織人員登記冊,火災情況登記冊,消防設施器材登記冊,消防宣傳教育登記冊和防火檢查記錄,火災隱患整改記錄、消防會議及活動記錄),建立和整理齊全了社區各單位的消防檔案,有效根治了部分社區、部分單位安全防范意識不夠,安全設施配備不齊全的“跛腿癥”。鄂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姜威 倪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