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事故是“吝嗇的代價”
2009-06-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瀏覽:
評論:
收藏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負責調查華盛頓地鐵列車相撞事故原因的美國交通安全委員會官員德比·赫斯曼23日表示,有明顯證據顯示,編號為112的地鐵列車一頭撞向前方靜止列車時處于自動控制模式,即隨車電腦系統應該可以控制列車速度,并在接近前方列車時及時停車。赫斯曼還表示,事故中死亡的列車操作員在相撞前也啟動了應急剎車裝置。地鐵公司則排除了操作失誤和信號失靈的可能性。按照美國地鐵的安全設計,在不存在操作失誤的可能下,自動模式和人為模式的結合,應該可以有效防止此類惡性事故的發生。
6月22日在華盛頓發生的列車相撞事故是華盛頓地鐵開通33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事故。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場本應不可能發生的事故成為現實?專家認為,事故原因有幾種可能性,即操作員啟動剎車裝置不及時,電腦系統或剎車裝置存在問題,也有可能是這些問題的綜合。調查人員還表示,事故發生地點是一個彎道,他們正在用相似列車試驗是否是彎道影響了操作員的視線。同時,他們還將檢查操作員手機通話和短信記錄,調查她的工作和休息時間表,并化驗其血樣,以判定操作員是否處于疲勞駕駛狀態。
輿論的關注點則是地鐵車廂的老化問題。地鐵公司的信息顯示,事故列車的頭兩節車廂的剎車裝置已超過規定保養時間兩個月。當時列車上的一些乘客表示,他們一點也未感到列車減速。美國媒體還披露,由6節車廂組成的112列車排列組合不符合常規。一般情況下,起關鍵作用的第一節車廂應是“A”級車廂。“A”級車運行平穩,與埋設在軌道沿線的電子裝置通信也更方便及時,但112列車的首車廂卻是一節“B”級車。地鐵官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不明確這是否是導致事故的原因。
有一點明確的是,112列車的車廂屬于美國地鐵中“資格最老的”,購置于1974至1978年間,與首都地區地鐵系統的運行時間一樣長。盡管地鐵公司官員表示,由于翻新保養及時,這些老列車都處于良好狀態,聯邦官員表示,這些老式列車存在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相撞事故,容易擠壓變形,降低了乘客的生存空間。2004年發生在國家動物園附近的地鐵列車事故中,同類地鐵列車就被擠壓變形。美國交通安全委員會的官員建議讓這些老式列車“退休”,或者采取措施加固車體的安全性。但地鐵公司表示,這類列車占地鐵列車的1/3,預定于2014年“退休”,如果提前“退休”,地鐵公司需要投入10億美元購買新列車,公司目前拿不出這筆錢。如果進行技術改造,成本同樣太高,實踐中也不可行。
美國交通安全委員會認為地鐵公司的理由“不可接受”,但該委員會只有建議權,沒有強制執行權。這次地鐵事故是1996年以來美國地鐵第三起導致人員死亡的嚴重事故。此后,該委員會就一直批評地鐵公司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消除安全隱患。《華盛頓郵報》的文章分析認為,這次惡性事故完全是“吝嗇的代價”。在美國公共交通體系中,地鐵不像高速公路等有固定資金來源。每年,地鐵公司要向特區政府及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政府申請資金,這種資金來源的不確定性一直困擾地鐵公司,非常不利于地鐵公司做長期發展規劃。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