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性毒物的來源、存在形態及分類
1、生產性毒物的來源
生產性毒物,是指在生產中對人體有害的毒物。主要來源于生產過程中的原料、輔助原料、中間產品(中間體)、成品、副產品、夾雜物或廢氣物;有時也可來自熱分解產物及反應物。
2、存在的形態
毒物可以固態、液態、氣態或氣溶膠的形式存在于生產環境中。
3、生產性毒物的分類及致病特點
生產性毒物種類很多,按化學成分可分為金屬、類金屬、非金屬、高分子化合物等;按毒作用則可分為刺激性、腐蝕性、窒息性、神經性、溶血性,以及致畸、致癌、致突變性等。
二、生產性毒物的接觸機會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產環節有機會接觸到毒物,如原料的開采與提煉,加料和出料;成品的處理、包裝;材料的加工、搬運、儲藏;化學反應控制不當或加料失誤而引起冒鍋和沖料,儲存氣態化學物鋼瓶的泄漏,作業人員進入反應釜出料和清釜,物料輸送管道或出料口發生堵塞,廢料的處理和回收,化學物的采樣和分析,設備的保養、檢修等。
三、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1生產性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吸收進入人體
2、經皮膚吸收
3、經消化道食入
四、職業中毒
1、定義: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過量接觸生產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由于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與所從事的作業密切相關,所以稱為職業中毒。
2、職業中毒類型(按發病過程可分為三種類型)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亞急性中毒
五、職業中毒的處理原則
1、脫離有毒環境
2、排毒治療
目前,許多職業中毒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對無特效解毒藥物治療的職業中毒,只有進行對癥治療。減少職業中毒的發生關鍵在于預防。
上一篇:砷化氫職業危害及防護
下一篇:密閉空間的職業中毒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