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溫作業的概述
高溫作業——指在熱環境下從事的作業。
我國目前衛生標準中關于高溫的含義:
1、有熱源的生產場所中每小時散熱量大于8Kj/m3;
2、當室外氣溫實際出現本地區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時,其工作地點的氣溫高于室外2℃或2℃以上;
3、工作地點熱輻射強度超過12.56J/cm2.min;
4、工作地點氣溫在30℃以上,相對濕度超過80%。
(二) 高溫作業的類型:
1、高溫強輻射作業(干熱環境):冶金工業的煉焦、煉鐵、軋鋼等車間;機械工業鑄造、鍛造、熱處理等車間;火力發電廠和輪船的鍋爐間等。
2、高溫高濕作業(濕熱環境):氣溫、氣溫高,而熱輻射強度不大。如印染、巢絲、造紙等工業中液體加熱或蒸煮時。
3、夏季露天作業:夏天在農田勞動、建筑、搬運等露天作業。
二、高溫作業對人體的危害
高溫作業對人體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方面均有影響。
(一)中暑——是高溫、強熱輻射或高溫高濕的異常氣象條件下,發生的以體溫調節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急性疾病。 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體弱等都易發生中毒。
(二)中暑主要臨床表現是過熱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1、先兆中暑:表現為大量出汗、口渴、頭暈、頭痛、全身疲乏、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2、輕度中暑:體溫常在38.5℃以上,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有呼吸及循環衰竭的早期癥狀,如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等。
3、重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還會出現突然暈倒或肌肉痙攣、皮膚干燥、無汗、體溫在40℃以上。
(三)現場救治
1、高溫作業人員在工作時,倘若出現多汗、頭暈、惡心、嘔吐、或突然暈倒,應疑為中暑。
2、要將患者迅速搬離高溫作業環境,移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解開衣扣,給以食鹽清涼飲料或物理降溫。
3、盡快將患者送醫療單位進行診治。
三、高溫危害的預防
1、廠礦企業要重視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2、采用各種措施隔絕熱源,做好作業場所的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降低生產環境氣溫。
3、注意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工作,應使用適當的防護用品,如防熱服裝(頭罩、面罩、衣褲和鞋襪等)以及特殊防護眼鏡等。
4、合理飲用含鹽飲料和補充營養。每人每天應飲水3-5升,鹽20克,配以0.2-0.3%的鹽開水或汽水。口渴飲水,少量多次為宜。營養膳食應是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A、B1、B2和C。平時多吃番茄湯、綠豆湯、豆漿、酸梅湯等。
5、進行就業前及每年暑前健康體檢。凡發現有心血管系統器質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壓、潰瘍病、活動性肺結核、肺氣腫、肝腎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重病后恢復期及體弱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若是高溫作業工人在體檢中發現上述禁忌癥者,應調離高溫作業。
6、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保證高溫作業工人夏季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上一篇:了解職業危害——高氣壓
下一篇:高溫作業的職業病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