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西山灣水庫防洪應急預案

2008-07-1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總則

  1.1、編制目的

  西山灣水庫防洪應急預案是針對因突發事件導致水庫面臨重大險情威脅,影響水庫防汛安全,為有效防止和減輕災害損失,保證水庫安全而預先制定的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突發事件(災害)的主要內容包括:

  (1)超標準水文氣象災害;

  (2)超設防標準地震災害;

  (3)地質災害;

  (4)工程本身突發的重大險情事件;

  (5)上游潰壩或大體積漂移物的撞擊事件;

  (6)戰爭或恐怖事件;

  (7)其它不可預見事件。

  恐怖事件是指有預謀的,帶有政治目的的,以暴力脅近阻撓緊急防汛期防洪調度或破壞水庫大壩工程安全。

  1.2、編制依據

  西山灣水庫防洪應急預案根據《防洪法》、《水法》、《防汛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等編制,并綜合考慮《綜合利用水庫調度通則》、《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水庫管理通則》、《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指導綱要》等。

  1.3、編制原則

  本預案充分體現“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行政首長負責負責制;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服從大局、團結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采取緊急搶護措施,力保水庫安全,減輕災害損失。

  1.4、適用條件

  根據本水庫工程特點和可能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需要啟動應急預案的范圍和條件如下。如滿足以下任意一項條件,可考慮申請啟動預案。

  1.4.1、工程發生重大險情

  1.4.1.1、擋水建筑物:如發生嚴懲的大壩裂縫、滑坡、管涌以及漏水、大面積散浸、集中滲流、決口等危及大壩安全的可能導致垮壩的險情。

  1.4.1.2、泄水建筑物:如緊急泄洪時溢洪道啟閉設備失靈,側墻倒塌,底部嚴重沖刷等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輸水洞嚴重斷裂或堵塞,大量漏水渾濁,啟閉設備失靈等可能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1.3、水庫下游防洪工程發生重大險情,需要水庫緊急調整當年高速度方案。

  1.4.2、其他原因如地震、地質災害、戰爭、恐怖事件、漂移物體、危險物品等可能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2.1、超設防標準地震導致大壩嚴重裂縫、基礎破壞等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2.2、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導致水庫水位嚴格壅高等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2.3、上級宣布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1.4.2.4、人為破壞等危及大壩安全的恐怖事件。

  1.4.2.5、庫區出現漂船、漂木、冰凌等難以通過泄洪道(孔)的漂移物體以及危險物品可能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2.6、其它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可能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3、超標準洪水

  1.4.3.1、超標準洪水指水庫超過設施的校核標準的洪水。

  1.4.3.2、根據審定的洪水預報方案,預報水庫所在流域內可能發生超標準洪水(包括上游潰壩可能形成的超標準洪水)。

  1.4.4、經水庫防洪應急預案的審批部門批準的需要啟動應急預案的其它緊急情況。

  申請啟動預案的程序是:由水庫防汛機構根據所發生的緊急情況及時上報上級防汛部門及主管部門,由政府決定預案的執行。

  2、工程概況

  2.1、水庫流域概況

  2.1.1、水系

  灤河是錫林郭勒盟唯一外流入海河流。灤河上游為閃電河,發源于河北豐寧山區,流經正藍旗草原,在多倫縣白城子處與黑風河匯合,始稱灤河。灤河穿過多倫縣中部境內河流長80公里,其間又有小河子河、吐力更河匯入,水量逐漸充沛。

  2.1.2、流域

  本流域地處中溫帶,屬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干旱風大,夏季溫熱雨水集中,秋季涼爽短促,冬季嚴寒而漫長。流域內多為緩坡丘陵,地勢平,植被好,分布有草灘、沼澤地、小泡子和小片森林,也有部分沙丘。河道曲度大,下切深,地下水補給豐富。河流徑流量年內分配比較均勻。洪水峰平量大,歷時較長。一年內春秋兩汛,春汛在4月上、中旬;秋汛在7、8、9月份,以秋汛為大。

  2.1.2.1、氣象

  2.1.2.1.1、降水與蒸發

  本流域位于陰山山地北緣,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只有在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伸強盛時,暖溫氣流沿副高壓前緣輸送到本流域與西風帶里的低壓系流相遇,才能形成較多的降水。故冬春雨雪稀少,而夏季雨水集中,多暴雨。

  根據多倫縣氣象站1953-1990年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76.7毫米,夏季降水約占全年三分之二,20厘米蒸發皿多年平均年蒸發1937.8毫米,5月份蒸發量307.4毫米,為全年月最大,而該時期一般降水稀少,故春旱較嚴重。

  2.1.2.1.2、氣溫

  該流域地勢較高,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米以上,又處陰山東段北緣,受西伯利亞寒流侵襲,故冬季嚴寒漫長。年平均氣溫1.6℃,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月均氣溫在-5℃以下。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18.3℃,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18.7℃。溫差大,多年極端最高氣溫35.4℃(1955年7月23日),多年極端最低氣溫-39.8℃(1954年12月29日)。

  2.1.2.1.3、風、凍土

  本地區多大風,大風日數長達84天,多出現在春季,以西北風居多。年平均風速3.6米/秒,實測最大風速28米/秒(1977年6月10日),風向為WNW。

  地溫及凍土觀測資料表明,土壤一般從10月上旬開始凍結,次年3月中旬開始解凍,完全封閑期長達5個月之久,到5月中、下旬凍層才能完全融化,最大凍土深度可達2米。

  2.1.2.2、地質

  2.1.2.2.1、區域地質

  本區位于內蒙古地槽晚華力西褶皺帶,溫都爾廟—多倫復背斜范圍。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和地質構造都比較復雜。

  庫、壩區地貌表面為構造剝蝕低山地地形,剝蝕堆積地形、堆積地形及風成地形等四種成因類型。中、低山地由安山巖及閃長玢巖組成,地勢陡峻,但河谷不太發育,地面高程在1205-1305米。剝蝕堆積地形由第四系風積黃土質砂壤土、黑色砂壤土組成起伏不平的丘陵地,河谷發育,植被良好,高程在1205-1266米,堆積地形由第四系沖積、洪積砂礫石、細砂、砂壤土組成灤河一、二、三級階地。一級階地高出河床1-7米,二級階地高出河槽7-13米。壩址上游右岸二級階地大部分缺失,左岸成寬緩平臺。風成地形由第四系全新統風成粉細砂組成固定半固定沙丘,分布在左岸二、三級階地上。

  從地層巖性上看,有前侏羅系的安山巖和壓碎的安山質巖屑晶屑凝來巖,有上侏羅系建昌組玄武巖,有第四系中、上更新統Q2-3沖積,洪積砂礫層及全新統Q4沖積砂礫石風積砂層,還有燕山早期侵入的閃長玢巖侵入層。

  區內斷裂構造主要為燕山期形成,規模較小,且對大壩建造及水庫滲漏無影響,不復贅述。

  經國家地震局地震地質大隊在西山灣水庫實地調查,鑒定地震烈度為六度,國家地震局1976年出版的地震烈度分區把本區劃為小于六度區,故地震烈度采用六度。

  地下水離要有第四系松散沉積層孔隙潛水及基巖裂隙水,由大氣降水補給,一級階地地下水埋深1-2米,二、三級階地埋深8-16米,以泉水及地下徑流方式補給河水。

  2.1.2.2.2、庫區工程地質條件

  庫區兩岸呈不對稱地貌。右岸為中、低山地形,沒有鄰谷滲漏問題。左岸為二三級階地,二級階地和三級階地上部主要由砂土堆積而成,透水性強。三級階地下部為含礫粘土,透水性弱。

  2.1.2.3、泥沙和冰情

  灤河上游,河流含沙量很小,實測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為0.112公斤/立方米。

  實測記載,河流一般在11月上旬、中旬封凍,翌年4月上旬、中旬解凍,河心最大冰厚達1.3米。水庫封、解凍期與河流接近并稍有推后,水庫最大冰厚0.7-0.8米。

  2.2、水庫

  西山灣水庫修建在灤河上游,位于多倫縣城東南35公里處,工程始建于1998年1月,1999年9月大壩合龍蓄水。控制流域面積89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9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29立方米/秒。

  樞紐工程為Ⅲ級,水庫為多年調節水庫,5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404立方米/秒),5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823立方米/秒),總庫容1億立方米,死庫容0.65億立方米。水面面積13.5平方公里,水庫回水長15公里,與上游1996年竣工的大河口水電站首尾相接,正常高水位1196.5米,死水位1193.5米,汛限水位1195.5米,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道、引水洞及發電廠房組成。擋水建筑物為土工膜防滲砂礫土混合壩。基礎為高壓擺噴防滲墻。最大壩高22米,壩長231米,壩頂高程1199.5米,頂寬5米。泄水建筑物為開敞式溢洪道,長241米,閘室段長15米,寬16.5米,陡槽段長106米,寬10米。三個泄流孔設三面4.5×5.5米露頂弧型鋼閘門,用三臺13噸液壓啟閉機啟閉,前設疊梁式檢修門。最大洪水泄流量698立方米/秒,單寬泄流量45立方米/秒。駝峰堰頂高程1191.0米。消能方式為底流消能。引水建筑物為內徑3.0米,壁厚為0.6米的圓型現澆鋼筋砼涵管,長55米。引水流量23.98立方米/秒,進水口型式為淺孔式,安裝2.6.×3.4米平面鋼閘門,洞中心高程1186.5米。發電廠為引水壩后式地面廠房,位于左岸坡腳下,廠房輪廓尺寸長26.3米,寬23.8米,地下高度10.5米,為鋼筋砼結構,地上高程10米,為磚混結合。廠內安裝兩臺軸流定漿式,比轉數410,立軸金屬蝸殼,動輪直徑140公分的水輪發電機組(16級,轉速375轉/分,額定電壓6.3千伏),單機容量1600千瓦,正常發電水頭19.7米。

  2.3、水庫上下游水利工程基本情況

  西山灣水庫上游為1996年建成的大河口水庫。其庫容為2600萬立方米,正常水位1215.5米,校核水位1216.5米。水庫大壩亦為土工膜防滲砂礫土壩。與本水庫首尾相接,泄水直接進入西山灣水庫,其庫容小對西山灣水庫影響不大。.

  2.4、水情水工監測及預報、調度

  氣象預報依靠本縣氣象局提供的氣象信息,水文觀測由流域內閃電河白城子水文站、黑風河白城子水文站、吐力更河白城子水文站、灤河外溝門水文站提供水文資料。工程水工監測制定了大壩監測制度,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對水庫及建筑物進行位移、沉陷、浸潤線、滲流等各項監測,確保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并上報解決。通過對觀測資料的分析發現左壩肩繞滲,滲漏量0.0988立方米/秒,2002年實施左壩肩防滲處理續建工程,使滲漏量減少為0.0469立方米/秒。

  2.5、歷史災害情況及搶險措施

  外溝門水文站具有1956-1976年共21年實測資料,其中1967年洪峰流量值為最大,其值為104立方米/秒。據考證1939年洪水的洪峰流量為760立方米/秒,其值為1226年以來的第二位。

  2000年建庫以來,連續干旱,降雨量少,沒有發生雨情、水情事件,運行正常。

  2.6、風險分析

  遇有險情造成災害,影響最大的就是下游居民,水庫下游村莊7個,人口800人,耕地6萬畝,草場2萬畝,自然榆樹林地4萬畝,國營林場1座,發電廠房及鍋爐房、管理房各1處。

  3、應急組織保障

  3.1、應急指揮機構及分工

  按照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要求,根據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成立水庫防洪應急指揮部,由政府縣長任總指揮。相關職能部門及水庫管理部門組成。下設參謀部、后勤部。

  參謀部負責水文、氣象、水工觀測和搶險救災技術指導。

  后勤部負責搶險物質、食品、通訊、電力、治安、交通、醫療、衛生、宣傳、車輛調度等。

  防洪抗洪是一項全社會的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在當地的黨政統一領導下,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同完成防汛渡汛任務。按照上級防汛部門的要求,明確各自的職責任務,積極主動的承擔應盡義務,相互支援,密切配合。在情況緊急時,各部門要服從大局,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絕不能推諉扯皮,貽誤時機,為安全渡汛和抗洪搶險共同努力。

  3.2、信息的傳遞和報告

  根據預報,宣布進入應急期,宣傳工作組按照規定及時向上級報告,向社會發布并向下游告警,做好人心工作,宣傳防汛抗災和疏散群眾。

  3.3、決策的制定與執行

  水庫防汛應急指揮部及時同相關成員會商,制定決策,并簽發下達主要責任人,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3.4、搶險隊伍

  3.4.1、成立專業搶險隊,組成人員為水庫工程管理單位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做到隨叫隨到,隨時準備投入到搶險一線,服從命令,顧全大局。(人員名單見附表)

  3.4.2、成立群眾搶險隊,組成人員為選拔出的庫區附近村莊村民。要身強力壯,服從指揮。(人員名單見附表)

  3.5搶險物質準備

  工程搶險必需的土料、砂、塊石在大壩下游右側儲備,木料、草袋、鉛絲、油料在縣城儲備,均采取緊急調運方式。

  3.6、通訊保障

  現有通訊設施為無線電話一部,電力載波電話一部。

  3.7、救災防疫保障

  供銷、衛生防疫部門均為應急指揮部組成部門,分別責成該部門保障救災物質的儲備供應和衛生防疫,并落實責任制。

  4、主要應急措施

  4.1、險情監測和巡視

  日常工作中加強工程監測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加強水庫預警系統的開發和建設。

  4.2、工程應急搶險措施

  4.2.1、可能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坍塌指壩體臨水岸坡,在水庫蓄水后改變了地下水動態,在水力作用下岸坡發生不均勻變形或滑坡、山體崩塌等。

  漏洞(管涌)指壩體或壩基質量差,內部有蟻穴,填土與圬工或山坡接觸部位等在高水位作用下使滲漏加劇,帶走土壤細粒的現象稱為管涌、形成漏水通道,貫穿壩身或基礎的滲流漏洞的現象稱為漏洞。

  滲(漏)指填筑壩體結構間存在大量孔隙,在高水位作用下,庫水通過孔隙向外滲透,在壩背坡或壩基以上出現散浸或集中滲流現象。

  滑坡(脫坡)指壩體填筑質量差、邊坡陡或庫水位驟降、劇烈震動等,在高水位作用下滑動力增加,邊坡失穩,發生滑動。

  陷坑指壩體填土與圬工或山坡連接外因接觸滲漏帶走土粒,形成漏水通道,在持續高水位作用下,壩身或壩腳附近發生局部凹陷現象。

  裂縫指壩區建筑物,因基礎或施工質量差、沉陷變形或溫度影響等易發生裂縫。

  防漫溢搶險指預防洪水或風(涌)流從壩頂溢出的緊急搶護。

  風(涌)流搶險指大壩臨水坡遭受風(涌)浪沖擊破壞時的緊急搶護。

  4.2.2、相應搶險方案

  4.2.2.1、漏洞的搶修應按“前堵后排,堵排并舉,搶旱搶小,一氣呵成”的原則進行,即在臨水坡堵塞漏洞進水口,截斷漏水來源,在背水坡導滲排水,防止險情擴大。不許用不透水材料強塞硬堵出水口,以免造成險情。

  臨時堵塞洞口常用的方法有塞堵和蓋堵,或兩者兼用。當漏洞進口部位明顯且較大時,可采用投物塞堵洞口、蓋堵閉浸或圍堰閉浸;當漏洞進口部位不明顯,可采用土工膜或篷布蓋堵方式堵塞漏洞進口。

  背水導排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反濾蓋壓或反濾圍井方法把水安全排出。當漏洞出水口小而多,且漏水量不大量,可用反濾蓋壓法;當漏洞出口只有一處,或較集中且流量較大時,可用反濾圍井法。

  4.2.2.2、管涌和流土的搶修

  管涌的搶修應按“反濾導流、控制涌水、留有滲水出路”的原則進行;一般在背水面進行搶修,搶修方法應根據管涌險情的具體情況和搶修器材的來源情況確定,常用的方法有反濾壓蓋、反濾圍井、減壓圍井和透水壓滲臺等。

  4.2.2.3、塌坑的搶修

  塌坑發生后,應迅速分析產生塌坑的原因,按塌坑的類型確定搶修方案。塌坑的類型有:塌坑內干燥無水或稍有浸水,屬干塌坑;塌坑內有水,屬濕塌坑。濕塌坑常伴有滲水、漏洞發生,要特別注意搶修。

  搶護辦法,干塌坑可采用翻填夯實法修理;濕塌坑可采用填塞封堵或導滲回填等方法進行修理。

  采用翻填夯實修理干塌坑時,應先將坑內松土雜物翻出,然后用好土回填夯實。

  4.2.2.4、滑坡的搶修

  對于發展的滑坡,應采取快速、有效的臨時措施,按照“上部削坡減載,下部固腳阻滑”的原則及時搶修,阻止滑坡的發展。

  搶護方法:

  (1)發生在迎水面的滑坡,可在滑動體坡腳部位拋砂石料或沙袋壓重固腳,在滑動體上部削坡減載,減少滑動力。

  (2)發生在背水面的滑坡,可采用壓重固腳、濾水土撐、以溝代撐等方法進行搶修。

  4.2.2.5、洪水漫壩頂的搶護

  當可能出現洪水位超過壩頂的情況時,應快速在壩頂部位搶筑子埝,防止洪水漫壩頂;子埝形式以能就地取材、搶筑容易為原則進行選擇;常用的有土袋子埝。

  4.3、超標準洪水應急搶險措施

  超標準洪水指水庫遇到超過設計的校核防洪標準的洪水。

  通常考慮的應急措施有:

  (1)加高加固大壩防浪墻或搶筑子埝。

  (2)在主、副壩交點0+000處破口泄洪,保障主壩避免遭受洪水浸溢潰決。

  (3)其他有效的搶險措施。

  4.4、潰壩應急措施

  4.4.1、潰壩洪水計算

  4.4.2、潰壩應急逃生方案

  西山灣大壩潰壩后直接危及到下游村莊和耕地、草場、自然林等,淹沒村莊7個,人口800人。人員緊急撤離,由村(組)長組織人員,由縣客運公司提供撤離交通工具,撤離地點為水庫上游縣城。

  4.5、預警應急通訊措施

  根據突發事件引發的重大險情,設定警報信號,制定嚴格的報警方式和責任制。“警報信號”及“解除警報信號”要做到家喻戶曉,可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以及通過社區機構預先通知群眾。

  4.5.1、警報形式

  可使用鑼(鼓)警號、發信號彈、對講機、電臺、報警器等發布警報。

  4.5.2、出險標志

  可在出險處白天懸掛于辨認的標志,夜間使用紅燈警報等標志。

  4.5.3、解除警報

  險情過后,搶險成功,人員撤離,即可解除警報,由防洪應急指揮部發布,統一解除。

  4.6、人員轉移應急措施

  西山灣大壩潰壩后直接危及到下游村莊和耕地、草場、自然林等,淹沒村莊7個,人口800人。人員緊急撤離,由村(組)長組織人員,由縣客運公司提供撤離交通工具,撤離地點為水庫上游縣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芦山县| 万载县| 牟定县| 临澧县| 衡水市| 杭锦后旗| 班戈县| 建瓯市| 惠水县| 新沂市| 广南县| 专栏| 永新县| 锦屏县| 酉阳| 九台市| 全南县| 依兰县| 阳信县| 光山县| 浙江省| 镇平县| 岗巴县| 墨玉县| 英山县| 澄江县| 长武县| 花垣县| 应城市| 滨海县| 石城县| 镶黄旗| 乡宁县| 叶城县| 洛川县| 潢川县| 扎鲁特旗| 台中县| 台北县| 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