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平頂山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2008-07-16   來源:平頂山市環保局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為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結合平頂山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基本原則

  突發環境事件,是指由于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環境安全受到危害的事件。

  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遵循以下原則:

  (一)預防為主。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宣傳普及環境應急知識,不斷提高公眾環境安全意識。建立和加強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機制,切實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快速反應、有效控制。

  (二)部門合作。市環保局各部門按照職責,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不斷提高我市的整體應急反應能力。

  (三)分級負責。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級別,實施分級控制、分級管理。不同等級的突發事件,啟動相應級別的預警和響應。

  (四)快速反應。不斷完善應急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貯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依靠科學,加強科研指導,規范業務操作,實現應急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二、應急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平頂山行政區內發生人為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包括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包括有毒化學品)、電磁輻射、放射性污染源以及核、生物化學等方面的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事件等。

  三、事件分級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重大環境事件(Ⅱ級)、較大環境事件(Ⅲ級)和一般環境事件(Ⅳ級)4個等級。

  (一)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

  1、發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傷)100人以上;

 。、因環境事件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

 。、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遭到嚴重污染;

 。础⒁颦h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利用放射性物質進行人為破壞事件,或一類、二類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

 。、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故;

  7、因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生產和貯運中發生泄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污染事故。

 。ǘ┲卮蟓h境事件(Ⅱ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環境事件:

  1、發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上、100人以下;

 。、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受到污染;

  3、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

  4、一類、二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

  5、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庫及沿海水域大面積污染,或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

  (三)較大環境事件(Ⅲ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事件:

 。、發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下;

 。、因環境污染造成跨地級行政區域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

 。、三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

  (四)一般環境事件(Ⅳ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環境事件:

 。、發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群體性影響的;

 。、四類、五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

  四、應急機構及主要職責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應急辦公室、專家咨詢組、前方指揮所、各應急分隊。有關機構人員組成及主要職責如下:

 。ㄒ唬╊I導小組

  組長由市環保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市環保局副局長、總工程師擔任。

  主要職責:負責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工作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急處理工作的組織指揮;應急狀態下組建前方指揮所,確定前方指揮所負責人及成員;根據應急任務及有關情況下達預備命令,啟動相應的應急分隊;根據前方指揮所報告批準應急終止。

 。ǘ⿷鞭k公室

  主任由市環保局主管環境監察的副局長擔任,成員有: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污染控制科科長、環境監測站站長、局辦公室主任等。應急辦公室設在市環境監察支隊。

  主要職責: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應急處理工作的協調和管理事務;準確及時的記錄應急處理過程;負責對各類公告、公報、通報、通令、通知及重要指示的收集整理;將調查和確認結果,報告市政府、省環保局、國家環?偩郑回撠煂逼鞑摹⑼ㄓ、交通、醫療保障等的計劃審批和落實;負責應急培訓、演習等的組織實施。

  (三)專家咨詢組

  組長由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擔任,成員有環境監測專業人員、環境評價專家、危險化學品專家、環境評估專家、防化專家等。

  主要職責:協助應急指揮所研究、分析事態,提出應急措施和建議,對應急方案作出決策咨詢;對應急處理進行現場技術指導;進行事件后果評估,確定事件級別。

 。ㄋ模┣胺街笓]所

  指揮由市環保局主管環境監察的副局長擔任,成員有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環境監測站站長、污染控制科科長等。

  主要職責:在領導小組領導下擔負現場應急指揮工作;聽取應急先遣分隊的匯報,了解污染事態的發展趨勢,征求專家咨詢組意見,正確指揮、調度到達現場的各應急分隊展開應急處置工作;及時將應急處置信息向領導小組報告;確認應急終止時機,上報領導小組批準應急終止;向各應急分隊下達應急終止命令,指揮各分隊撤離。

  (五)應急先遣分隊

  分隊長由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擔任,成員由環境監察支隊有關執法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當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在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了解掌握基本情況,及時上報領導小組及前方指揮所;配合現場有關部門劃定警戒范圍,維護現場秩序;控制事態發展;完成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交給的其他任務。

 。⿷北O察分隊

  分隊長由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擔任,成員由環境監察支隊有關執法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協助有關部門搞好人員疏散、隔離和警戒;負責對事故責任單位的違法行為的調查取證,提出處理建議;完成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交給的其他任務。

  (七)應急監測分隊

  分隊長由環境監測站副站長擔任,成員由環境監測站有關專業技術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負責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現場監測的布點、采樣、化驗分析;鑒別污染物種類、排放量、濃度、危害特性;預測可能產生的影響結果,提出減輕危害的技術措施;制定跟蹤監測計劃,對發出和解除污染警報的時間、區域提出建議;完成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交給的其他任務。

  五、應急響應

 。ㄒ唬┓旨夗憫獧C制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堅持屬地為主的原則。按突發環境事件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響應)、重大(Ⅱ級響應)、較大(Ⅲ級響應)、一般(Ⅳ級響應)4個等級。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應及時請求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

 。ǘ⿷表憫绦

  對一般環境事作(Ⅳ級)、較大環境事件(Ⅲ級),市環保局按下列程序和內容響應: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根據發生事件的性質立即派出各應急分隊,并保持與各應急分隊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件進展情況;

  2、成立前方指揮所,指揮、指導現場應急救援;

 。、及時向市政府報告突發環境事件基本情況和應急救援的進展情況;

 。、根據專家組的建議,為各相關專業應急指揮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5、當超出市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市環保局及時請求省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省級應急預案,并配合執行。

  (三)部分化學品泄漏和污染發生時應采取的應急處置

 。.一氧化碳污染事故

  一氧化碳主要來源于冶金工業的煉焦、煉鋼、煉鐵、礦井,化學工業的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廠石墨電機制造等汽車尾氣、煤氣發生爐以及所有碳物質的不完全燃燒等。

  應急處置:首先切斷氣源;急性中毒患者,應立即脫離現場,移至空氣新鮮處,解開領口,保持呼吸道暢通;救援現場應采取個人防護措施,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或一氧化碳防護口罩等,現場禁止使用手機或產生電火花的器具等。

 。病蔽廴臼鹿

  氨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體,比空氣輕,屬于低毒類,急易揮發。在石油精練、氮肥工業、合成纖維、鞣皮、人造冰、油漆、塑料、樹脂、醫藥以及制造氰化物中都有氨的使用和排放。

  應急處置:首先切斷氣源;急性中毒患者,應立即脫離現場,給氧氣吸入;皮膚污染和灼傷,用大量清水及時沖洗,再用稀硼酸溶液洗滌。救護現場應采取個人防護措施,戴供氧式防毒面具。

  3、氯氣污染事故

  氯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體,比空氣重。主要用于冶金、造紙、紡織、染料、制藥、農藥、橡膠、塑料及其它化工生產的氯化工序,并用于制造漂白粉、光氣、顏料,以及飲用水的消毒等。

  應急處置:處理含氯廢氣或廢水,可用石灰或氫氧化鈉做吸收液;急性中毒者須立即移到新鮮空氣處靜臥,注意保暖并松解衣帶,給氧吸入。救護現場應采取個人防護措施,戴供氧式防毒面具等。

 。、氯化氫污染事故

  氯化氫易溶于水。主要用于制造氯化鋇、氯化銨等。對眼和呼吸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在泄露事故中可引起急性中毒。

  應急處置:首先切斷氣源,急性中毒者應脫離現場,給氧氣吸入;皮膚污染和灼傷,用大量清水及時沖洗。

  5、氰化物污染事故

  氰化氫主要用于電鍍業(如鍍銅、金、銀等),采礦業(如提取金、銀),制造各種樹脂。氰化氫主要經過呼吸道吸入而中毒。初聞到氰化氫時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口內有苦杏仁味,口舌發麻,接著頭疼、胸悶、呼吸困難、身體不支、意志消失、強直性痙攣,最后全身麻痹以至死亡。

  應急處置:首先切斷氣源,將泄漏露氣體送至通風櫥或將氣體導入碳酸鈉溶液中,加等量的次氯酸鈉,以6mol/L氫氧化鈉中和,污水放入廢水系統做統一處理。

  含氰化氫的液體泄漏時,首先切斷泄漏源;將泄漏物倒入大量水中,加入過量次氯酸鈉或漂白粉,放置24小時,確認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處理。污染區用次氯酸鈉溶液或漂白粉浸泡24小時后,用大量水沖洗,洗水放入廢水系統處理。

  氰化氫引起的火災,用霧狀水滅火,禁止使用酸堿滅火器。救災人員須穿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及全身防護服。急性吸入中毒者,立即脫離污染區,脫去受污染的衣著,在通風處安臥、保暖。

 。、苯污染事故

  苯是一種無色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液體,是煤焦油分餾或石油的裂解產物。苯具有易揮發、易燃的特性,苯蒸氣有爆炸性的特點,苯化合物為強烈致癌物質。

  應急處置:發生苯泄漏,有大量苯蒸汽存在的地方,應立即切斷一切火源,無關人員迅速撤離現場。

  大量苯泄漏地面時,應立即在四周堆積沙土、泥塊阻斷苯液的蔓延、擴散。操作人員須佩帶防毒面具、手套,將漏液收集在適當容器內封存,再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殘液,并轉移到安全場所。

  苯進入水體,立即構筑堤壩,阻斷污染水體流動,然后再做必要處理。

  苯進入土壤,應立即將被污染土壤全部收集起來,轉移到空曠地帶任其揮發。

  中毒人員應立即轉移到通風安全的地方,脫去沾染的衣服,清水漱口,大量飲水,立即送往醫院。

  一旦發生火災,立即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滅火器滅火。用水滅火無效,反而有可能導致苯隨水擴散。

 。、甲苯污染事故

  甲苯是煤焦油分餾或石油的裂解產物。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甲苯時,可出現頭暈、頭痛、惡心、胸悶、乏力、意識模糊等癥狀,嚴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長期接觸一定濃度的甲苯會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現頭痛、失眠、精神萎靡、記憶力下降等癥狀。

  應急處置:甲苯易燃,事故現場嚴禁明火、火花和吸煙。一旦發生火災,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滅火器滅火,并可用水冷卻容器。

  進入事故現場,需配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和防護手套。將泄露在地面的液體收集在適當容器內封存,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附殘液,轉移到安全地帶。

  大量甲苯灑在地面上時,立即用砂土、泥塊阻斷液體的蔓延;

[NextPage]

  甲苯進入水體,立即構筑壩,阻斷污染水體流動,然后再做必要處理。

  甲苯進入土壤,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任其揮發。

  中毒人員立即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安全地帶,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清水多次清洗污染皮膚,清水漱口,大量飲水,催吐。

  加強現場通風,加快殘存液的揮發。

 。浮⒈揭蚁┪廴臼鹿

  苯乙烯為無色透明液體,常溫下具有辛辣香味,易燃,難溶于水。苯乙烯溶于甲醇、乙醇等溶劑中。在空氣中允許濃度為0.1ml/l。濃度過高、接觸時間過長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在高溫下容易裂解和燃燒。苯乙烯蒸汽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應急處置:苯乙稀易燃,事幫現場嚴禁明火、火花和吸煙。一旦發生火災,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等滅火器滅火,并用冷卻容器。

  苯乙烯泄漏時,首先阻斷泄漏源。救援人員戴防毒面具、手套收集漏液,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附殘液,并轉移到安全場所。

  苯乙烯進入水體,立即構筑堤坎,阻斷污染水體流動,然后再做必要處理。

  中毒人員應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安全地帶,脫去污染的衣服,沖洗污染皮膚,用大量水沖洗眼睛,淋洗全身,漱口,大量飲水,催吐。

  加強現場通風,加快殘存苯乙烯的揮發并驅趕蒸氣。

 。、硝基苯污染事故

  硝基苯是有機合成的原料。在水中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其密度大于水,進入水體的硝基苯會沉入水底,長時間保持不變。所造成的水體污染會持續相當長時間。硝基苯的沸點較高,自然條件下的蒸發速度較慢,與強氧化劑反應生成對機械震動很敏感的化合物,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傾翻在環境中的硝基苯,會散發出刺鼻的苦杏味。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急性中毒有頭痛、頭暈、乏力、手指麻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甚至心律紊亂、昏迷、抽搐、呼吸麻痹。慢性中毒可有神經衰弱綜合征。

  應急處置:硝基苯易燃,在發生硝基苯泄露事故現場,嚴禁明火、火花和吸煙。

  當硝基苯灑在地面時,立即用沙土、泥塊阻斷漏液的蔓延,配戴好面具、手套,將漏液收集在適當的容器內封存,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殘液,并轉移到安全地帶。

  硝基苯進入水體,立即構筑堤壩,阻斷污染水體流動,以免污染擴散。

  硝基苯進入土壤,立即仔細收集污染土壤,轉移到安全地帶。

  人員中毒,應立即脫離現場,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脫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的水沖洗皮膚,漱口,大量飲水,催吐。

  一旦發生火災,用大量水和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滅火器滅火。

  接觸硝基苯的人員嚴禁飲酒,以免加重加速毒性作用。

  加強通風,驅趕硝基苯蒸氣。

 。保、酸性物質污染事故

 。ǎ保}酸

  鹽酸為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純鹽酸無色。易溶于水,有強烈的腐蝕性。濃鹽酸在空氣中發煙,觸及氨蒸氣會生成白色云霧。

  應急處置:泄漏時戴隔離式的防毒面具收集漏液,用堿中和,再用大量水沖洗。含鹽酸的廢料用堿—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鈣,用水稀釋后排放。

 。ǎ玻浞

  氫氟酸是氟化氫氣體的水溶液,為無色透明至淡黃色冒煙液體,有刺激性氣味,為弱酸?山浧つw吸收,氫氟酸酸霧經呼吸道吸入。對皮膚有強烈刺激性和腐蝕性。氫氟酸中的氫離子對人體組織有脫水和腐蝕作用,也可經皮膚吸收而引起嚴重中毒。

  應急處置:處置人員需戴隔離式防護面具收集漏液,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殘液,用過量石灰水中和,析出的沉淀物填埋處理或回收利用。上清液稀釋后排入下水道。

  皮膚接觸后立即用大量流水作長時間徹底沖洗,盡快地稀釋和沖去氫氟酸。

  (3)硝酸

  純凈的硝酸為無色液體,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98%以上的硝酸會產生“發煙”現象,具有不穩定性和強腐蝕性。

  應急處置:處置人員需戴隔離式防護面具收集漏液,用堿中和,再用大量水沖洗。含硝酸的廢料,用純堿-消石灰溶液中和,生成中性的硝酸鹽,用水稀釋后排放。

 。ǎ矗┝蛩

  純硫酸是無色油狀液體,是一種高沸點、難揮發的強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與水混溶。濃硫酸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還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

  應急處置:處置人員需戴隔離式的防護面具收集漏液,用堿中和,再用大量水沖洗。中和時要注意有發熱現象和酸液飛濺。把廢料緩慢加入到純堿液-消石灰溶液中,不斷攪拌中和。

  (5)磷酸

  磷酸為無色透明或略帶黃色稠狀液,易溶于水和乙醇,屬中性酸,具吸濕性。用于制造各種磷酸鹽,大量用作電鍍拋光劑、鋼鐵防銹劑、印刷工業去污劑、 有機合成催化劑,廣泛應用于洗滌劑、涂料、醫藥、水處理、金屬表面處理、橡膠、飼料、建材、塑料添加劑、食品等工業。

  應急處置:處置人員需戴隔離式的防護面具收集漏液,用堿中和,再用大量水沖洗。把廢料加入到堿液-石灰水中,不斷攪拌中和。

  11、堿性物質污染事故

  氫氧化鈉液態為無色或淡藍色液體,有滑膩感,呈強堿性,對皮膚、織物等有強腐蝕性;固體燒堿為白色,微呈淡藍色,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為碳酸鈉并發生潮解,易溶于水。廣泛用于造紙,有機合成、化工、紡織、人造絲、醫藥、冶金、精練石油、制皂、提煉煤焦油等。

  氫氧化鉀俗稱苛性鉀,為白色半透明晶體或非晶態粉狀物,很易潮解;微有引起嘔吐的氣味、強辣味,腐蝕性很強,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熱,具有強堿性。

  應急處置:當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泄漏后,用等量酸中和,再用大量的水沖稀后排放。

  12、三氯甲烷污染事故

  三氯甲烷為無色透明重度液體,易燃、易揮發,有特殊氣味,微溶于水,與醇、醚、苯、石油醚等有機溶劑能以任意比例混溶,在空氣中易氧化。用于氟碳致冷劑、氟塑料、聚四氟乙烯等的原料。

  應急處置;當發生污染事故時迅速用土、沙子或其他可以取到的材料筑成壩以阻止液體的流動,然后將液體收集到合適的容器中。

  三氯甲烷進入水體時,立即筑壩以阻斷污染水體流動。

  三氯甲烷進入土壤時,要及時收集含三氯甲烷的土壤。

  三氯甲烷進入眼中,立即用水沖洗;如接觸皮膚,迅速用肥皂和水清洗干凈;如大量吸入蒸氣,立即移離現場至新鮮空氣處,供氧吸入;如誤被吞服,需催吐、洗胃;嚴重者立即送醫院救治。

  在處理過程中不要用鐵器。操作人員應戴上防毒面具或其它防護設備。

  13、氯乙烯污染事故

  氯乙烯易燃,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30000ppm時有嚴重的爆炸危險,溫度升高時,能發生聚合作用,并能使容器破裂。氣體重于空氣,能擴散到相當距離外的火源處點燃,引起火災。其著火時熱分解產物有氯化氫、光氣、一氧化碳等劇毒物品。

  應急處置:當發生火災時,首先切斷氣源,再用水噴灑暴露在火中的容器,使之保持冷卻。

  可將含有氯乙烯的廢棄物溶于可燃溶劑,在備有復燃室和滌氣器的焚燒爐中焚燒。

  發現急性中毒時,立即移離現場,呼吸新鮮空氣,靜臥、保暖、松衣,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和輸氧。

  如液體濺入眼中,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如皮膚接觸液體或被液體污染,用大量清水沖洗;用肥皂和水將身體污染部位洗滌干凈。

  14、溢油污染事故

  當發生溢油事故時,立即關閉產生溢油事故的各種閥門,停止向破裂的管線輸油,及時修補原油的滲漏處。

  應急處置辦法:

 。ǎ保┯闷∈絿蜋冢瑲馀菪蛧蜋诨蚧瘜W型圍油欄將水面上的油污圍在一個較小的范圍里,使油層變厚,用機械方法清除。

 。ǎ玻⿲⑽絼┲苯尤鲈谟湍け砻妫接秃,再用網、手、鏟或篩子等工具回收。此方法適于水域的小量溢油,以及棧橋、船碼頭等地使用。

 。ǎ常┯孟蛣⿲⒂头稚⒂谒小

  (4)用沉降劑將油吸附后一起沉降到水的底部。

 。ǎ担⿲⒛蛣┚鶆虻貫⑾蛞缬捅砻,經過一段時間后,使溢油的粘度增加,與溢油形成塊狀物,打撈回收。

  (6)用燃燒辦法燒掉溢油。

  六、突發環境事件報告時限、方式與內容:

  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3類。初報,從發現事件后起1小時內上報;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后隨時上報;處理結果報告,在事件處理完畢后立即上報。

  初報可用電話直接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環境事件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人員受害情況、捕殺或砍伐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的名稱和數量、自然保護區受害面積及程度、事件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初步情況。

  續報可通過網絡或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

  處理結果報告采用書面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件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

  七、信息發布

  市環境保護聯席會議負責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對外統一發布工作。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要及時發布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八、安全防護

  (一)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環境事件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

  (二)受災群眾的安全防護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

 。、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的方式;

  3、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九、應急終止

  (一)應急終止的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二)應急終止的程序

  1、現場救援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救援指揮部批準;

  2、現場救援指揮部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3、應急狀態終止后,相關類別環境事件專業應急指揮部應根據市政府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直至其他補救措施無需繼續進行為止。

 。ㄈ⿷苯K止后的行動

  1、環境應急指揮部門指導有關部門及突發環境事件單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2、應急結果評價應由應急辦公室組織實施。

  評價的基本依據:應急過程記錄;各應急分隊的總結報告;應急處理辦公室掌握的其他應急情況;應急的實際效果及產生的社會影響;公眾的反映等。

  得出的主要結論包括:事件等級;應急任務的完成情況;是否符合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總要求;采取的重要防護措施與方法是否得當;儀器設備的使用、應急響應是否與應急任務相適應;應急處置中對利益與代價、風險、困難關系的處置是否科學合理;發布的公報及公眾信息的內容是否真實,時機是否得當,對公眾心理產生了何種影響;成功或失敗的典型事例;需要得出的其他結論等。

  3、根據實踐經驗,有關類別環境事件專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并及時修訂環境應急預案。

  4、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負責對應急儀器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十、應急保障

 。ㄒ唬┭b備保障

  根據工作需要和職責要求,加強危險化學品檢驗、鑒定和監測設備的配備,增加應急處置、快速機動和自身防護裝備、物資的儲備,不斷提高應急監測、動態監控的能力,保證在發生環境事件時能有效防范對環境的污染和擴散。

 。ǘ┩ㄐ疟U

  要建立和完善環境安全應急指揮系統,配備必要的有線、無線通信器材,確保本預案啟動時環境應急指揮部門和現場各專業應急分隊間的聯絡暢通。

  (三)人力資源保障

  加強環境應急隊伍的建設,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素質和能力;培訓一支常備不懈,熟悉環境應急知識,充分掌握各類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措施的預備應急力量;對各大中型化工等企業的消防、防化等應急分隊進行組織和培訓,形成環境應急網絡。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能迅速參與并完成搶救、排險、消毒、監測等現場處置工作。

  (四)技術保障

  組建專家組,確保在啟動預警前、事件發生后相關環境專家能迅速到位,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建立環境應急數據庫,建立健全各專業環境應急隊伍。

  十一、宣傳、培訓與演練

  (一)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編印、發放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公眾防護“明白卡”,增強公眾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范能力。

 。ǘ┘訌姯h境事件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重要目標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ㄈ┌凑窄h境應急預案定期組織不同類型的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十二、獎勵與責任追究

  (一)獎勵

  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跡之一的單位和個人,應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1、出色完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

 。、對防止或挽救突發環境事件有功,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免受或者減少損失的;

  3、對事件應急準備與響應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ǘ┴熑巫肪

  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1、不認真履行環保法律、法規,而引發環境事件的;

  2、不按照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拒絕承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義務的;

  3、不按規定報告、通報突發環境事件真實情況的;

  4、拒不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事件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

  5、盜竊、貪污、挪用環境事件應急工作資金、裝備和物資的;

  6、阻礙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7、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8、有其他對環境事件應急工作造成危害行為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罗平县| 渭南市| 内黄县| 保康县| 扶绥县| 连山| 海南省| 宜州市| 德庆县| 夹江县| 高要市| 宜丰县| 桂东县| 沅江市| 卢氏县| 宁海县| 武邑县| 二手房| 八宿县| 兴业县| 高安市| 张家川| 汕头市| 嘉祥县| 贵溪市| 四子王旗| 合水县| 仁怀市| 长岛县| 喀喇沁旗| 达日县| 雷州市| 康保县| 巴南区| 平和县| 离岛区| 怀化市| 隆化县| 日照市|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