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2011-03-25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 總 則

  1.1 編制目的

  規范民用爆炸物品行業(以下簡稱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工作;提高對突發生產安全事故的綜合應急處置能力;及時、科學、有效地響應民爆生產銷售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保護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

  1.2 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466號令);

  (4)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302號令);

  (5)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493號令);

  (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

  (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

  (8)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9)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

  (10)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

  (11)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國辦發[2008]72號);

  (12)其他有關規定。

  返回目錄

  1.3 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用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指導地方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編制相應預案。

  返回目錄

  1.4 應急預案體系

  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分為四級、三類。四級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級、省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級、市縣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級和民爆生產銷售企業級;三類是: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框圖,見圖1。

  圖1 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框圖

  返回目錄

  1.5 應急工作原則

  (1)屬地為主原則:充分利用國家和當地事故應急救援各種資源,在當地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發揮各地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相關單位應急機構作用,組織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2)分級響應原則:各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根據各自職責,按照事故大小、危害程度并依據反應快捷、救援有效的要求,實施分級響應,開展應急救援。

  (3)科學規范原則:應急預案的制定,要經過危險因素辨識、事故類型與風險分析、危險源評估、應急救援措施制定和專家評審等過程,力求形成科學、規范、實用、有效的應急預案。

  (4)平戰結合原則:應急預案實施后,應定期組織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以確保其內容和措施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應保證應急機構及人員、裝備處于備防狀態,一旦發生事故能夠快速、有效地投入應急相關工作。

  2 危險性分析

  民用爆炸物品具有易燃易爆危險屬性,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存在的重大風險有:

  (1)爆炸

  民用爆炸物品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爆炸事故。

  (2)燃燒

  民用爆炸物品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燃燒事故。

  (3)急性中毒

  民用爆炸物品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可能造成急性中毒事故。

  (4)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過程中的其他傷亡事故。

  3 應急管理機構和職責

  3.1 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機構

  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機構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民爆行業應急管理機構、省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急管理機構、市縣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急管理機構、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急管理機構。

  各級民爆行業應急管理機構依照法定職責和相關責任分級負責,分別與國家、地方相應機構和部門銜接,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機構設置框圖,見圖2。

  3.2 工業和信息化部民爆行業應急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工業和信息化部設立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并作為民爆行業應急管理機構,成員單位包括辦公廳、運行監測協調局、安全生產司等相關司局。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分管副部長、總工程師擔任。

  應急領導小組下設應急辦公室和應急專家組。

  應急辦公室設在安全生產司,辦公室主任由安全生產司主要負責人擔任,副主任由安全生產司主管負責人擔任;應急專家組由民爆及相關行業專家組成。

  應急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貫徹國家有關事故應急工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2)審定工業和信息化部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相關事宜;

  (3)指導開展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

  (4)及時上報事故信息、傳達領導指示;

  (5)協調處理應急過程中的重大事項。

  應急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1)負責落實應急領導小組議定的相關事項;

  (2)制定、修訂應急預案及配套文件,組織開展預案演練;

  (3)監督指導地方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民爆生產銷售企業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4)負責應急專家組日常管理;

  (5)負責參與事故應急和現場處置;

  (6)承擔其他交辦事項。

  應急專家組的主要職責:

  (1)參與現場應急救援技術指導工作;

  (2)研究并提出相關技術報告和建議。

  3.3 地方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急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地方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設立事故應急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為:

  (1)貫徹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有關事故應急工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2)制定本行政區域應急預案,建立應急專家組,指導企業建立應急隊伍,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

  (3)監督、檢查本行政區域內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培訓、演練和應急準備工作的落實;

  (4)依據當地人民政府應急管理工作分工,開展相應的事故應急工作;

  (5)及時上報事故和應急信息;

  (6)積極與當地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為及時開展應急工作創造條件。

  3.4 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急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民爆生產銷售企業必須設立事故應急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為:

  (1)貫徹落實國家、地方人民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關于應急工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2)對生產經營現場進行危險性分析、評估,確定危險源,并組織制定、修訂應急預案;

  (3)根據事故應急工作需要,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和器材、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

  (4)發生事故時,按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及時上報事故信息和應急救援情況;

  (5)建立完整的社會救援、救助網絡體系,在本單位救援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態時,及時向社會救援機構求助。

  4 預防與預警

  4.1 事故預防

  各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組織開展危險源評估、安全評價、隱患排查等危險源監控管理工作,并監督指導民爆生產銷售企業進行隱患整改。

  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開展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工作,及時預測事故風險,采取防范措施。

  4.2 事故預警

  遭遇地震、洪水、極端氣候等自然災害,以及發現某類工藝技術或設備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時,應予以事故預警。

  4.3 信息報告與處置

  4.3.1 事故等級

  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分為四個等級:

  一級為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及以上死亡,或者100人及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級為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及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級為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及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級為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3.2 事故應急報告

  (1)一級事故、二級事故報告程序

  發生事故的民爆生產銷售企業(以下簡稱事發單位)必須于事故發生后1小時內向當地縣、市、省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及相關部門報告。省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在接到事故報告1小時內書面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告;

  (2)三級事故、四級事故報告程序

  事發單位必須于事故發生后1小時內向當地縣、市、省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報告。省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在接到事故報告1小時內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告。

  報告內容應包括: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簡述(事故類別、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發展趨勢)、原因初步判斷、現場處置和救援情況等。

  4.3.3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接報、傳遞與處置

  工業和信息化部事故信息接報部門為應急辦公室和辦公廳總值班室;

  (1)接到一級、二級事故報告后,接報人應對事故基本情況進行記錄,立即逐級上報;

  (2)接到三級事故報告后,接報人應對事故基本情況進行記錄,立即向事故應急辦公室副主任和主任報告;

  (3)接到四級事故報告后,接報人應對事故基本情況進行記錄,及時向事故應急辦公室副主任和主任報告。

  5 應急響應

  5.1 響應分級

  民爆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三個級別:

  Ⅰ級響應——對應于一級和二級事故;

  Ⅱ級響應——對應于三級事故;

  Ⅲ級響應——對應于四級事故。

  5.2 響應程序

  響應程序框圖,見圖3。

  圖3 響應程序框圖

  5.2.1 應急預案的啟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接到一、二級事故報告,立即啟動Ⅰ級響應。

  地方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事發單位根據事故等級,啟動相應應急響應。

  5.2.2 現場應急指揮與調度

  Ⅰ級響應啟動后,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領導小組應立即派部級領導或司局級以上領導趕赴現場,配合當地地方政府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協調現場有關事項,核實事故情況并上報事故信息。

  應急響應聯系和上報內容涉及國家秘密的,必須使用保密通信設備和手段。

  5.2.3 應急督導

  工業和信息化部接到三、四級事故報告后,啟動應急督導程序。

  應急督導主要包括:

  (1)進一步了解事故現場和應急救援實際情況和進展情況;

  (2)結合事發單位實際情況,提出應急指導意見。

  5.2.4 應急支援

  (1)調派技術專家趕赴現場;

  (2)應急領導小組協調有關單位提供物資、器材、設備、人力以及技術支援。

  5.3 應急結束

  事故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完成后,按照“誰啟動,誰結束”的要求,事故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宣布事故應急程序結束,相應的應急響應狀態解除。

  6 信息發布

  應急預案啟動后應依據相關規定發布信息。

  7 后期處置

  (1)現場應急結束后,事發單位要實施現場保護,為事故調查做好準備。

  (2)事故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完成后,應總結事故應急經驗,修訂應急預案,補充事故處理中消耗的應急裝備、器材,使之恢復至備防狀態。

  (3)根據有關規定,事故調查組正式進駐事發單位后,應急機構應向事故調查組移交必要的事故情況材料。

  8 保障措施

  8.1 通訊與信息保障

  各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建立事故應急救援信息體系、民爆行業應急通訊錄,明確各級應急聯絡人及應急聯絡專用電話。現場應急通訊方式由各單位在其事故應急預案中明確。

  8.2 應急隊伍保障

  各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建立應急專家組,以保證應急救援工作需要。

  8.3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各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配置應急救援所需的通信器材、交通工具、監測儀器等裝備,并定期檢查維護,確保急需。

  8.4 經費保障

  各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落實應急裝備與物資、應急預案培訓及演練等年度資金預算,保障必要的應急能力。

  9 培訓與演練

  各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應急預案培訓。

  各級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應定期開展應急預案演練,以提高應急指揮、現場處置、各種應急救援力量的協同配合能力。

  10 獎懲

  10.1 獎勵

  在事故應急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1)對處置及時、正確、果斷,有效制止險情擴大,或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或在應急救援中有突出立功表現的;

  (2)完成事故應急任務成績顯著,有效防止重大損失發生的;

  (3)搶險、救災、排險工作中有突出立功表現的;

  (4)對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提出重要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5)有其它特殊貢獻的。

  10.2 責任追究

  對于在事故應急工作中有違反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為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責任追究。

  11 附則

  本應急預案應進行周期性評審和演練后評審,并依照評審結果進行修訂。

  遇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或者應急管理機構設置及人員發生較大變動時,應及時對本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評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邻水| 瓦房店市| 南乐县| 织金县| 屯昌县| 柳林县| 泰州市| 丹江口市| 观塘区| 芜湖市| 信丰县| 岳阳县| 衡阳市| 简阳市| 团风县| 武冈市| 依安县| 浏阳市| 白山市| 漾濞| 旬阳县| 义乌市| 高清| 霍邱县| 阿克陶县| 日土县| 金门县| 宽城| 普兰店市| 奉新县| 龙里县| 吴江市| 马山县| 延安市| 柏乡县| 基隆市| 玉屏| 江阴市| 米林县|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