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規范建立好電廠堅強有力的木棕河流域洪水、小水溝洪水、及山洪、暴雨漬澇、臺風暴潮、土建工程隱患、地質災害、地震災害等突發災害事件的應急機制和響應程序,做到信息共享,搶險聯動,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并盡可能的排除事故,同時控制各類事故對事故現場處置人員、場外人員、公司財產及就近農民的生命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明確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形成統一指揮、處置科學、反應靈敏以此來全面提高全廠職工的預警能力和應急能力。確保電廠安全生產能力及經濟和社會效益。
1.2編制依據
《防洪法》、《水庫大壩管理條例》、《防汛條例》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國家制訂的有關方針政策;國務院《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流域規劃及地方政府防洪搶險規劃等專業規劃及行政機關防洪搶險救援方案。
1.3適用范圍
適用于楓香峽電廠范圍內洪水(含木棕河流域洪水、小水溝洪水、及山洪等)、暴雨漬澇、工程隱患、地震災害、地質災害、大體積物體堵塞引水渠等災害事件的防御和處置。
1.4工作原則
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是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電廠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預防是基礎,做到預有準備,救援行動必須達到迅速有效。電廠慣切以人為本和廠長責任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搶與治理相結合;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堅持服從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堅持與電廠各項措施相結合等原則。
電廠基本情況
2.1自然地理及電廠設施基本情況
楓香峽電廠地處武隆縣后坪鄉白石村,平均海拔高度650米,取水于木棕河流域源頭。電廠引水渠全長5000米,沿途地質結構復雜,邊坡高,土壤結構松散,屬于典型的沙壤土。引水渠下方農民居住集中。特別是在引水渠2400——3800段位更為集中。引水渠邊坡時有跨蹋現象發生。多數蓋板部位對大體積、大重量、高邊坡的墜物無抵擋作用。廠房坐落在楓香峽,橫跨水溝一條,2003年6月24日,就因為水溝的排水不暢通,導致主、副廠房全被洪水淹沒。引水渠沿途排水能力差,5000米只有兩處溢洪道,在非常時期不具備降低引水渠水位的能力。對引水渠來水具備調節能力的只有攔河壩放水閘門,由于此閘門屬于手動閘門啟閉時間在兩個小時以上;引水渠沿途有沖沙閘門四個,每個沖沙閘門能夠調節的流量在1.2個左右,它們分別分布在引水渠0+0、0+550、3+380、4+500部位。
2.2社會經濟
楓香峽電廠引水設施及生產設備建設地所涉及區域內有常住人口500多人,行政區域一鄉一鎮,兩個行政村,四個農業社。電廠固定資產3700多萬元,年上繳國家稅金50萬元以上,屬后坪鄉目前最大的外來投資企業。
2.3洪災風險分析
2.3.1洪災前期特征:楓香峽電廠取水與木棕河流域源頭,水源的漲伏較大,有時在晴朗的天氣都會出現漲水現象。電廠引水渠設計過流量6.3m3/s,河流漲水后最大流量超過4-5倍,在連續5個下雨天后,河水也開始有漲伏,并且持續時間較長;遇到暴雨天氣,由于所處位置積雨面積較大,同時引水渠途中水溝較多,山洪的爆發就會導致引水渠的過流量超負荷。
2.3.2洪災風險分析:A:洪水導致引水設施事故風險:引水渠翻水事故、引水渠主體跨塌事故、邊坡跨塌事故;B:洪水導致廠區-事故風險:壓力管道邊坡跨塌事故、八軸線排洪溝堵塞導致水流改向而引發的主、副廠房水淹事故。
2.4洪水防御體系
2.4.1引水設施防御體系:攔河壩放水閘、1、2、3、4號沖沙閘、四個接水橋、溢洪道。攔河壩放水閘負責控制木棕河流域漲水后引水渠的來水流量,控制范圍在6.3m3/s;1、2、3、4號沖沙閘負責暴雨引起的山洪暴發進入引水渠的水流量的增加調整,控制范圍在6.3m3/s;四個接水橋保證其用途良好,以達到控制水溝洪水少進入或不進入引水渠;溢洪道保證其工作正常,確保部份超量引水渠來水正常溢出,保證壓力前池不超負荷運行。
2.4.2廠區防御體系:八軸線排洪溝的正常暢通;主廠房后壩擋水墻的正常使用;檢修間通道的暢通;副廠房門道的防洪沙袋的堆積。
2.5重點防護對象
2.5.1引水渠2000—3600段位下方居住的農戶的生命財產;引水渠3500米、4700米及各部位溢洪的啟閉設備。
2.5.2電廠職工宿舍樓的安全;主副廠房的機電設備。
說明:通過對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建立,以實現機構的快速反映及整體行動,信息共享。盡可能提高應急救援的速度,縮短應急救援的時間,降低事故災害后果。該系統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動態調整應急救援行動,最大可能地完成最優化的應急救援。
指揮機構框架
應急總指揮
應急操作總指揮
事故現場總指揮
通信信息保障組
搶險救援保障組
物資運輸保障組
社會動員保障組
引水設施部份
機電設備部份
治安、醫療保障組
3.3成員組別責任
3.3.1:應急總指揮:
、欧治鼍o急狀態下和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搶險指揮中心:
2、指揮、協調相應的反映行動。
3、與企業外應急反映人員、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4、直接監督操作人員的行動。
。、保證現場和企業外人員的安全。
。、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反映組織。
3.3.2:應急操作副指揮:
1、協調應急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
2、響應總指揮提供的相關意見和建議;
。、保持與現場操作的隨時聯系;
。础f調應急所需要的其他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操作。
3.3.3:事故現場操作指揮:
。薄⑺惺鹿尸F場的操作指揮和協調。
。病⑹鹿尸F場評估;
。、保證應急行動的有效執行;
。础⒖刂凭o急情況;各部門之間的協調。
3.3.4搶險救援保障組:首先負責保護所危及到的生命安全,其次是引水設施、機電設備安全;同時負責控制引水設施各個沖沙閘啟閉工作;人員分布到指揮中心指定位置,負責觀察八軸線排洪溝洪水來臨情況,保證洪水流向暢通。
3.3.5物資運輸保障組:負責車輛的正常使用;接收和臨時儲存搶險救援物資及給應急人員分發后勤物資。
3.3.6社會動員保障組:負責對防洪搶險過程中人員的疏散,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防洪搶險救災工作。
3.3.7治安醫療保障組:負責災區秩序維護、傷病人員的救治、醫療單位的聯系等工作(確保介入單位的迅速性及介入單位的協調)。
3.3.8通訊信息保障組:暢通的通訊信息是有效開展應急響應行動的基本保證,一是接受相關部門及人員的報警信息,同時接受場外有關部門的應急指示;二是及時把場內的應急狀況向場外應急組織報告;三是向場外應急組織請求支援;四是指揮場內應急組織的應急響應行動.
險情監測與報告
4.1預防預警信息
4.1.1信息來源:根據武隆縣氣象局發布的氣候變化信息及水文資料顯示的木棕河流域水流變化的具體時間分布情況;當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發布的氣候遇警信息;相關部位的監測報告。
4.1.2信息傳遞途徑及范圍:由應急指揮機構向各機構及工作小組傳遞預警信息。Ⅲ級以下應急指揮機構內部傳遞(含Ⅲ級),Ⅲ以上社會傳遞(包括地方政府、村社)。
4.1.3信息傳遞工具:電話及手機為信息傳遞的主要工具。指揮機構報警電話:7779****,1398*****6,1592*****66;小組預警電話:77798***1,7779****0,1306*****86;社會報警電話:7778**0,7779***78。
4.2預警級別劃分及報警
4.2.1木棕河流域洪水預警級別劃分:A:山洪暴發,引水設施已經不暢通,泥石流堵塞廠區排洪設施,嚴重危及到人身、設施、設備的安全,部分土建工程出現變異為Ⅰ級(紅色)。B:河水猛漲流量超平時流量的4—5倍時,危及人身、設施、設備安全,引水渠嚴重超負荷為Ⅱ級(橙色)C:河水上漲速度較快,流量已經超平時流量的2—3倍時,設備設施的正常安全運行已經構成了影響為Ⅲ級(黃色),D、流域內水量上漲,流量超平時流量的1—2倍時,設備設施能正常安全運行為Ⅳ級(藍色)。
4.2.2報警:報警是實施應急《預案》的第一步,單位的任何員工都為本《預案》的報警人員,方法和程序如下:
⑴報警;
、仆ㄖ獑挝蝗w員工行動;
⑶如有必要,通知外部機構及相關單位和部門;
、冉⒑捅3謫挝粦苯M織之間的通訊聯絡;
、山⒑捅3脂F場應急組織、外部機構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聯絡;
、嗜绻幼∞r民有影響,通知單位外人員緊急救援。
4.3險情監測與巡查
根據指揮機構收到預警信息,各成員小組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根據崗位職責按部就班,迅速到位。同時組織好搶險物資、材料、工具。
4.3.1險情監測與巡查做好以下部位的工作:欄和河壩的管理檢測人員隨時注意漲水幅度及快慢情況,對放水閘門及時調整甚至關閉,引水渠1800米前重點防范部位在0-400—500米段的邊坡,同時注意2號沖沙閘門的調整;引水渠1800—4500段位重點注意防范3200—3600米段,保證做到引水渠不能向外溢水,同時注意各高邊坡的動向,特別是大巖段;4500米后重點防范4700米部位的地質變化情況。巡查時間在險情解除后方可停止。
險情搶護
5.1發現險情后的報告處理程序:
巡查人員如果發現險情后應一邊處理一邊報告,指揮機構在接到險情報告后,機構負責人及有關小組人員及時到位進行處置(時間在5-30分鐘內,根據距離的遠近確定)。
5.2搶險調度:
指揮機構是搶險調度的中心機構,各組別人員必須按崗位分工通力協作,不能怠慢。
應急保障
6.1組織保障:
詳見《指揮機構框架圖》、《人員分工明白卡》。
6.2隊伍保障:
搶險隊伍分為專業隊伍和臨時隊伍,專業隊伍由電廠全體員工組成,臨時隊伍為社會參與人員組成。
6.3物資保障:
物資的準備工作在年初完成,主要有以下一些必備品:雨衣20件(巡視檢查人員必備),雨傘10把(巡視檢查人員必備),手電筒20只(巡視檢查人員必備),搖把3個(欄河壩一個,2號沖沙閘一個,壓力前池一個),對講機3個(欄河壩一個,二社段一個,指揮中心一個),安全帽30頂。其它物資根據現場的需要配送,由相關工作小組人員負責。
6.3.1物資的存放地點及運輸:物資的存放地點在安全生產辦公室,物資的運輸由運輸保障小組負責。
通訊保障
7.1通訊工具的種類:
固定電話:(廠房7779*****,指揮中心7779*****、7779*****,壓力前池777******);移動電話:(1398*******,159237******,65290,6286,6718,65358,6278,61633);對講機。
7.2通訊聯系方式:
24小時制。
7.3通訊工具責任人:
詳細見:《工作明白卡》
其它保障
8.1交通保障:
材料物資運輸車輛:渝GC0***為材料運輸專用車輛,人員運輸保障車輛: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以摩托車輛為主(摩托車輛必須由有駕駛證件的人員駕駛,摩托車必須是有保險的車輛)
8.2衛生保障:
衛生部門的聯系電話為777*****(魚子衛生院)77798****(桐梓中心衛生院),電廠配備常用的非處方藥品。
8.3飲食保障:由后勤組負責。
8.4工作人員安全保障:
工作人員在《預案》啟動后,必須嚴格遵守組織紀錄,形成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在行動過程中任何小組人員都得帶齊、帶好搶險必備物資,以被急需。引水設施的各段位由巡視及搶險人員分段負責,并隨時保持聯絡。在巡視及搶險救援過程中必須配戴安全帽和其它需要的安全工具。嚴禁從高危部位直接通過。在高邊坡及接水橋部位做到觀察后通行。在執行所有搶險工作過程中牢固樹立人生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確保科學有效的處置各類事件。
《應急預案》的啟動與結束
9.1應急預案的啟動:
各設施部位巡視檢查人員發現險情達到預案中的任何一個等級,預案啟動。
9.2應急預案的結束:
險情完全排除后應急預案結束。
9.3啟動與結束的決策機構:
慶隆公司、電廠搶險指揮中心。
附則
10.1預案管理與更新
預案由電廠安全生產辦公室負責管理,如果需要更改預案的部分內容,應由領導小組成員研究。
10.2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解釋權屬楓香峽電廠。
10.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從二00九年二月一日起實施。
附錄
1、附圖:引水設施重點保護目標位置圖。
2、附表:小組工作人員崗位明白卡。
上一篇:電力公司重大火災事故整體應急預案
下一篇:供電所交通事故處理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