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編制目的和依據
為進一步增強應對和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高效、有序地進行現場應急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降低事故對人員、環境的危害和財產造成的損失,根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重慶長風化工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CHF/YA-2007-1),制定本處置方案。
2 風險分析(可用列表形式)
2.1 本崗位可能發生的潛在事件、突發事故類型;
2.2 最容易發生事故的區域、地點、裝置部位或工藝過程的名稱;
2.3 導致事故發生的途徑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2.4 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3 應急組織與職責
3.1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最好用圖表的形式);
3.2 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應同單位或車間、班組人員工作職責緊密結合,明確相關崗位和人員的應急工作職責。
4 應急處置
4.1 事故應急處置程序。根據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及現場情況,明確事故報警、各項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人員的引導、事故擴大及同企業應急預案的銜接的程序。(可用圖表加必要的文字說明的形式)
4.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中毒、危險化學品泄漏、高處墜落、坍塌、洪水、機動車輛傷害等,從操作措施、工藝流程、現場處置、事故控制、人員救護、消防、現場恢復(注:現場恢復應考慮預防次生災害事件的措施,如應制定防止現場洗消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措施)等方面制定明確的應急處置措施。(重點,盡可能詳細、好操作)
4.3 報警電話及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5 注意事項
5.1 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
5.2 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5.3 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5.4 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5.5 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
5.6 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
5.7 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
6 附件
6.1 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
列出應急工作中需要聯系的部門、機構或人員的多種聯系方式,并不斷進行更新。
6.2 重要物資裝備的名錄或清單
列出應急預案涉及的重要物資和裝備名稱、型號、存放地點和聯系電話等。
6.3 相關應急預案名錄
列出直接與本應急預案相關的或相銜接的應急預案名稱。(應列出的企業預案包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消防預案、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供電預案、特種設備應急預案等)
上一篇: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
下一篇:粗苯儲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