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用范圍:本預案為重慶市八四五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或險情)時,所采取的應急處理預案。
二、主要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二)《重慶市長江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三、應急原則
(一)逐級報告原則: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現者應當立即進行報告,相關部門接到報告后應逐級報告。
(二)統一指揮原則:應急處理工作,應在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下有序進行,同時各有關部門應充分協助。
(三)及時搶險原則:污染事故發生后,各應急隊伍實施快速反應,必須在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服從指揮、調度,積極配合,發揮整體效應,將污染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企業基本情況
企業位于重慶市北碚區蔡家崗鎮余家灣。距北碚區中心17公里,距渝碚公路5公里,距喜陵江1500米左右。是國家定點生產民用爆破器材的生產企業,隸屬重慶煤炭集團,現有職工1281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62人,高級工程師5人。科技質量部為公司環境保護工作的歸口管理部門,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專、兼職人員共2名,主要負責人:董事長石仕模(電話:68304039)、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明勝(電話:68304034)、科技質量部部長陳克華(電話:68304045)。
公司主要生產工業炸藥和工業雷管兩大類產品。年產工業炸藥7000余噸、工業雷管3000余萬發。
五、危險化學品及主要污染源情況
(一)按照國家危險化學品目錄要求,公司使用的主要危險化學品包括:硝酸銨、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重氮酚等。主要分布在生產區和總庫區,其中生產區占地面積為2240250m2、總庫區占地面積為87885 m2。重大危險源為9個管理單元,全部分布于生產區、總庫區內。
1.公司經過長期生產實踐,根據作業的特點和國家有關規定、規范、規程建立了一整套較為完善,可操作性強的企業安全管理規程、規定、標準等。
2.各危險源工房均配備有滿足于《民用爆破器材工廠設計安全規范》要求的消防器材和雨淋系統。
3.各危險源的安全防范設施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設備及工裝等均按《民用爆破器材工廠設計安全規范》要求接地。
(二)主要污染源為生產污水,包括工業雷管生產污水和工業炸藥生產污水兩大類。
1. 治理方法
2. 對工業雷管生產污水集中收集后,采取鍋爐汽化方式進行處理,該系統為閉路循環運行,已實現零排放。
3. 工業炸藥通過TNT粉碎工房污水沉淀池、裝藥工房污水沉淀池分別收集到原冷凍站沉淀池,采用活性碳吸附法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
六、污染源的監控管理措施
(一)污染治理設施、設備的運行管理納入公司設備考核范圍,定期檢查考核,建立必要的技術檔案資料。
(二)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與日常維護由各使用單位負責,以保證設施的運行率和設備完好率。
(三)承擔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的各個單位,要加強對相關管理及工作人員的教育,制訂具體有效的崗位責任制,保證所負責的設施完好率和運行率都能達到95%以上。
(四)工作人員要切實做好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使用工作,如實做好設施、設備的運行時間、交接班、運行情況等記錄。
(五)所有污染治理設施必須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因故停止運行必須報科技質量部,再逐級上報市環境監察總隊(電話:89071230)。
(六)全面貫徹公司環境保護工作的方針: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員參加,綜合治理,化害為利,提高經濟效益,造福群眾。
(七)開展各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提高員工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責任意識,每個員工有權對無視環境保護法規隨意排放有害物質造成環境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批評或向公司環保部門反映。
七、應急機構及職責
(一)應急機構
1.公司安全生產部調度室是常設應急處理指揮中心,夜晚公司領導值班室(電話:68304173)是公司臨時應急指揮中心。
2.公司應急處理中心指揮長由公司當日值班領導擔任,應急處理工作是在公司應急處理中心的領導下,各相關單位應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迅速、有效地開展防止污染處理工作。
(二)相關職責
1.應急處理中心應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應急處理預案,并按照應急處理預案迅速開展搶險
2.在公司內調用各類物質、設備、人員保證污染處理工作順利開展。
3. 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人員和物資的疏散工作,如有必要,可向上級或有關部門聯系求援工作。
4. 向上級或環保局及時匯報污染處理工作,監督檢查相關部門應急處理預演練工作的進行情況,負責污染事故調查分析工作。
八、應急處理工作程序
(一)應急處理中心在接到突發事件報告后,應充分收集突發事件的地點、基本情況等相關信息,并立即組織有關應急處理隊伍如消防隊、應急小分隊等,實施防止污染擴散的工作。同時,派人趕到現場指揮相關處理工作。通知公司值班領導到場行使中心指揮權。
(二)根據污染現場情況,組織、協調好應急處理工作秩序,將污染損失及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
(三)收集相關的事故證據,對于擅自做出違反公司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以致造成更大污染后果的行為應予制止,并按相關規定處理。
(四)分析突發事件原因,作出相應事故調查報告,按相關程序向公司領導、董事會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五)事故處理工作完畢后,中心指揮長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作善后處理。
九、應急措施
(一)當生產過程中發生污染事故時,應首先向分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報告。
(二)組織人員:污染事故發生后,班組長或管理人員在撤離人員的同時,應組織部分人員針對突發事件采取相應措施;尤其是對污染治理設施出現故障、影響治理效果時,應及時組織人員搶修、以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
(三)對現場存在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化學物質應采取各種方式積極統一收集,然后按規定處理,以免外排引起更大污染。
(四)針對其它因素可能引起污水沉淀池破裂現象,并造成污水外泄時,首先應啟動廠區內應急池貯存;其次利用總排口旁魚塘緩沖貯存;然后在污水進入嘉陵江前筑壩攔截。
(五)中心指揮長隨即組織有關部門、人員采取如下措施:(1)利用鍋爐、水泵將泄漏污水進行汽化處理。(2)用化學處理方法對攔截儲存地點污水直接進行處理。(3)用車輛將泄漏廢水送至污水處理廠加工處理。﹚
(六)安全生產部應協調好環境污染與生產計劃間關系,在污染事故處理結束前,應果斷停止一切會加大污染事故后果或影響應急處理工作的生產活動。
(七)加強對生產、使用、貯存、運輸等環節日常工作的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或環境污染事故隱患要指定專人負責整改落實到位。
(八)加強有關二級單位對事故應急能力的建設和事故應急演練,有效提高全公司對污染事故的預見性和應急處理能力。
十、污染應急處理預案啟動條件
凡發生污染或可能引發環境污染的其它事件時,均應按應急預案,調動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緊急處理,并及時上報。并進一步做到發生突發事故能及時妥善有效處理。
主要化學品特性
三硝基甲苯(TNT)具有較強的爆炸性能,工業品梯恩梯熔點≥79攝氏度,外觀淺黃鱗片狀,熱穩定性很高,在常溫下儲存20年無明顯變化。在密閉情況下或大量堆積時燃燒可能轉為爆轟,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不存在相關殘留物,對環境基本無二次污染。此種化學品系我公司主要運用于工業炸藥的生產,其工業炸藥廢水由活性碳吸附塔進行處理。
上一篇:氯堿分廠液氯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下一篇:氯氣泄漏搶險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