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基本情況
西南合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西南合成制藥廠,成立于20世紀60年代,在1993年改制成為股份制企業。公司是以生產原料藥為主的醫藥化工生產企業,使用的危險化學品較多,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其中,寸灘廠區主要生產品種為KP、SD、頭孢曲松鈉、萘丁美酮等;洛磧廠區主要生產品種為氯霉素、TMP、VE、SM2、SMZ等。現股份公司共有職工人數2900余人,其中,寸灘廠區1000余人,地處江北寸灘水口,廠區占地面積約218畝,臨近五桂公路、渝涪高速公路、渝鄰高速公路、重慶青陽藥業,毗鄰果園村、朝陽河村、北岸廠家屬區,距廠區500米內約有居民1000余人;洛磧廠區有1800余人,地處渝北洛磧鎮,廠區占地面積約218畝,距廠區500米內約有居民1000人。2003年,北大方正集團正式入主西南合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后,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全面整改,取得了較好效果。目前已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藥品生產認證(GMP),TMP、SM2、SMZ、SD等部分產品已通過美國FDA認證,生產、管理均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和操作規程執行。
二、危險目標
(一)基本情況
西南合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危險源主要是化危品。根據儲存、使用危化品的理化性質以及使用這些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條件,并結合現有的儲存、生產的設備設施狀況和應急救援物資配備情況,在進行調查、分析、初步辯識的基礎上,確定出危險目標如下:
異丙醇、硫酸、硝酸、鹽酸、甲醛、丙酮、甲醇、乙醇、氯仿、氨、甲苯、苯。
其基本特性及危害見表。
(二)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隱患
化危品泄露遇火源易發生燃燒、爆炸,同時可造成環境污染和中毒傷害。泄露量大時,可能影響長江水質。
(三)管理制度
針對我司危險源的儲存、使用、運輸、日常監控等方面的管理,我司制訂全面的管理制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環境污染事故預防管理措施:
1.每個車間的總排口派人24小時監控,檢測PH值,并在檢測口準備相應的應急原料(KP車間在回收池的排放口準備10袋離子膜片堿;SD車間在甲醇鈉的排放口準備3桶稀鹽酸;在各個車間的消防水袋全部準備就位);
2.各單位加強工藝控制,強化勞動紀律和工藝紀律,在易產生污染的崗位指派車間及班組的工藝技術人員到現場監控,嚴格禁止用水沖池;
3.建立分廠級的應急體系,在各段分別配置相應的應急原料;
4.在每個污水井派人24小時監控,隨時報告水質狀況;
5.措施落實,控制亂排放
(1)各生產單位必須領導重視,親自掌握轄區內各排污點的具體情況,堅決杜絕隨意排放和亂排放。
(2)各排污點除正常排放外,不得隨意或加大排污量,對不利于排放的固廢和危險廢物,要用桶或袋盛裝起來,妥善存放,防止流失。
(3)對有較大氣味和污染的廢水、廢液、廢渣的排放要及時申報,以便及時妥善處理。
6.防止污染事件發生,努力做好環保污染處置
(1)各單位要嚴格做到設備正常運行;
(2)凡是不屬于正常排放的“三廢”,必須及時報告;
(3)對已發生的污染事件要立即報告,及時組織處置;
(4)加強值班巡查,對有污染跡象事件要立即控制下來。
三、發生事故后的應急處理方案
(一)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分工
1.應急指揮機構
我司成立環保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公司總經理、常務副總、環保、安全、設備、技術等部門領導組成。
2.人員及職責分工
指揮部:
總指揮:戴澤宇(總經理)
副總指揮:鄒國芳(常務副總)
成員:王元秋(黨委書記)
陳善舉(工會主席)
馬世寧(技術主任)
李斌(辦公室主任)
趙勇(生產環保部長)
陳永平(保衛部長)
熊彬(設備部長)
吳榮建(黨群工作部長)
分工:
總指揮:全面負責環保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環保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成員:具體負責各專業對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理工作。
生產環保部長:負責做好事故報警、對政府部門的聯系和銜接工作。
辦公室主任:負責事故應急處理的對外通報工作,事故現場的通訊聯絡工作。
技術中心主任:負責提供事故應急處理的技術支持工作。
生產安全部長:協助總指揮、副總指揮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處理的組織和現場環境檢測工作。
保衛部長:負責協助事故應急處理專業隊伍的聯系、銜接工作,協助當地有關部門對人員的疏散、交通管制等工作。
設備部長:負責應急應急處理設施的準備和保障工作。
黨群工作部長:負責協助作好事故當地群眾的解釋、疏散工作。
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生產環保部。
現場指揮部:根據現場情況確定
[NextPage]
3.處理措施
危化品的應急處理措施見表:
表1: 硫酸安全技術特性表
標識 |
中文名 |
英文名 |
||||||
分子式 |
H2SO4 |
危貨及UN編號 |
81007;1830 | |||||
理化性質 |
相對密度 [水=1] |
1.83 |
相對密度 [空氣=1] |
3.4 | ||||
外觀性狀 |
純品為無色透明油狀液體,無臭 |
沸 點,℃ |
330.0 | |||||
溶解性 |
與水混溶 |
熔 點,℃ |
10.5 | |||||
穩定性 |
穩定 | |||||||
燃爆特性 |
閃 點,℃ |
—— |
爆炸極限 |
—— | ||||
引燃溫度,℃ |
—— |
最大爆炸壓力,MPa |
—— | |||||
火災危險類別 |
—— |
爆炸危險組別/類別 |
—— | |||||
危險特性 |
遇水大量放熱,可發生沸濺。與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纖維素等)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遇電石、高氯酸鹽、鹽酸鹽、硝酸鹽、苦味酸鹽、金屬粉末等猛烈反應,發生爆炸或燃燒。有強烈的腐蝕性和吸水性 | |||||||
滅火劑種類 |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急性毒性 |
LD50(mg/kg,大鼠經口) |
2140 |
LC50(mg/m3,大鼠吸入) |
510,2小時 | |||
健康危害 |
車間衛生標準:中國MAC(mg/m3) |
2 | ||||||
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蒸氣或霧可引起結膜炎、結膜水腫、角膜混濁,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發生呼吸困難和肺水腫;高濃度引起喉痙孿或聲門水腫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燒傷以致潰瘍形成;嚴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腎損害、休克等。皮膚灼傷,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形成潰瘍,愈后癍痕收縮影響功能。濺入眼內可造成灼傷,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響可導致牙齒酸蝕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硬化 | ||||||||
防護處理 |
密閉操作,注意通風。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可能接觸其煙霧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氣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 |||||||
急救措施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 |||||||
泄漏處理 |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時,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時,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 |||||||
儲存運輸注意事項 |
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倉間。應與易燃或可燃物、堿類、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不可混儲混運。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分裝和搬運作業要注意個人防護。 |
表2:硝酸安全技術特性表
標識 |
中文名 |
英文名 |
|||||
分子式 |
HNO3 |
危貨及UN編號 |
81002;2031 | ||||
理化性質 |
相對密度 [水=1] |
1.50(無水) |
相對密度 [空氣=1] |
2.17 | |||
外觀性狀 |
純品為無色透明發煙液體,有酸味 |
沸 點,℃ |
86(無水) | ||||
溶解性 |
與水混溶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泰和县| 广水市| 新竹市| 三亚市| 恩施市| 庆云县| 兴安盟| 鞍山市| 霸州市| 大洼县| 全椒县| 望谟县| 林周县| 天峨县| 三门县| 灵寿县| 昔阳县| 安多县| 通山县| 维西| 桐梓县| 泰安市| 瑞安市| 台北县| 徐闻县| 沛县| 陕西省| 永嘉县| 射洪县| 青阳县| 黄大仙区| 沈丘县| 西藏| 武鸣县| 曲周县| 巴南区| 陵川县| 海丰县| 东城区| 鱼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