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維尼綸廠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2011-04-1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 、企業基本情況

  四川維尼綸廠是中國石化集團直屬企業,位于重慶市長壽區境內,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距長壽城區15公里,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60公里,渝長、渝涪高速公路距工廠僅4公里,渝懷鐵路長壽站距工廠5.7公里且有自備鐵路線相通。企業處于中國川東特大型天然氣氣礦西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暖夏熱,雨量充沛;常年主導風向北北東(NNE),其中冬、春季較多偏北風。

  川維廠于1972年開始建設,1979年12月投料試車成功,1983年5月經國家驗收合格,并于1983年7月1日正式投產。工廠現設有九個車間,生產有(液)氧、(液)氮、乙炔、醋酸乙烯、甲醇、甲醛等產品。根據中國石化集團有關規定和工廠自身生產特點,川維廠成立有HSE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環境保護與安全監督處,從安全、環保、消防以及職業病防治幾方面對全廠實行HSE一體化管理。廠級和車間均實行干部日常值班制度,關鍵生產裝置車間還配備有HSE工程師,保障了生產的安全運行;保證了污染物有效治理和達標排放,很好地完成了重慶市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下達的各項考核指標。工廠現有員工4237多人,其中技術人員1153人。

  川維廠周邊環境:川維職工基本是在緊鄰廠周圍的生活區居住,主要有查家灣、援建村、新建村和維豐小區等生活區,約有職工家屬2.8萬左右,屬川維廠管轄。緊鄰廠區周圍還有渡口村、石盤村和三關村等本地居民,約有1.1萬人左右,隸屬長壽區晏家街道辦事處管轄,川維廠社區協調處負責與其聯系。

  川維出發到長壽方向(東面)1.5公里是長壽棉紡廠,四川駁船廠靠江距川維(西面)2公里。

  二、危險目標

  (一)基本情況

  1.川維廠是天然氣化工企業,生產過程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性強等潛在危險因素,根據國家有關條例和《危險化學品名錄》,我廠生產過程和貯存區域有如下危險化學品,其物化特性和危險性詳見下表。

  主要危險化學品物化特性、污染性和危險性一覽表

  

  2.化學品實際數量與臨界量[品名引用標準(GB12268-1990)]

  易燃物質名稱、臨界量及實際量見下表

  

  有毒物質名稱及臨界量見下表:

  

  二、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隱患

  化工生產裝置多、流程龐大、工藝條件復雜,以及連續生產工作強度大,有可能發生設備腐蝕、老化失修,人員操作失誤、工藝失控等情況,造成危險化學品從管線、容器等部位泄漏。如未被及時察覺,逸出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在外界環境條件(風力、地形)作用下,容易大面積擴散進入空氣、水源而發生環境污染,甚至中毒傷亡事故;泄漏出的易燃氣體、蒸汽會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電火花、靜電火花、磨擦撞擊產生的火花等能發生空間爆炸;或易燃液體、氣體著火回燃,引發火災、爆炸等事故。

  我廠根據有關文件和上級指示,已逐步完善重大危險源檔案信息庫,全面掌握了本廠各危險源的數量、種類、狀況及其分布;生產、安全、環保系統加強了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在重大危險源現場設置了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報警設備,并針對泄漏后有可燃、有毒物質的區域,安裝有各種檢測報警探頭,同時我廠還設有防爆攝像機對其進行實時監視,提高了重大危險源的本質安全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現場當班人員增加對重大危險源的巡回檢查制度,掌握其動態變化情況;建立重點部位干部掛牌制度,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環保管理責任;對重大危險源區域內的重要設施、設備進行經常性檢測、檢驗,確保其安全可靠。

  三、主要管理制度

  (一)《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

  1.為貫徹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2.本廠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的各單位(以下統稱“危險化學品單位”),必須遵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其他行政法規的規定及本規定。

  3.危險化學品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保證本單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章的規定,并對本單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負責。

      危險化學品單位從業人員,必須接受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知識、專業技術、職業衛生防護和應急救援知識的培訓,并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作業。

      4.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對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實施監督管理的有關部門,依照下列規定履行職責:

  (1)環安處對危險化學品安全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參加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及其改建、擴建的審查。負責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的辦理、廠內危險化學品的登記、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和協調。組織危險化學品事故調查、有毒化學品事故現場的應急監測、進口危險化學品的登記和危險化學品的毒性鑒定。

      (2)保衛處負責劇毒化學品存放點的治安防范督促檢查,指導、督促危險化學品單位落實治安防范措施。

     (3)銷售公司負責對危險化學品銷售全過程實施安全監督管理,并確保銷售給具有危險品生產、經營資質的客戶。

  (4)物裝公司負責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生產企業的資質審查,負責危險化學品、有毒物品購買手續的辦理,并對其產品質量及采購全過程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5.有關職能部門對危險化學品單位實施監督管理。

      (1)進入危險化學品作業場所進行現場檢查,調取有關資料,向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向危險化學品單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議;

      (2)發現危險化學品事故隱患時,責令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

      (3)對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國家標準要求的設施、設備、器材和運輸工具,責令立即停止使用。

       6.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產工藝、設備或者儲存方式、設施;

       (2)工廠、倉庫的周邊防護距離符合國家標準或者國家有關規定;

       (3)有符合生產或者儲存需要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國家標準要求的其他條件。

       7.新建或擴建和危險化學品生產貯存裝置,由項目主管部門分別向國家(或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請,批準后方可實施。

       8.不得生產、經營、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危險化學品。

       9.生產固體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車間應當在危險化學品的包裝內附有與危險化學品完全一致的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并在包裝(包括外包裝件)上加貼或者拴掛與包裝內危險化學品完全一致的化學品安全標簽。屬氣體、液體的危險化學品,由包裝單位在外包裝顯眼處貼上與危化品完全一致的化學品安全標簽、安全技術說明書。

      危險化學品生產車間發現其生產的危險化學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時,應及時修訂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

      10.使用危險化學品從事生產,其生產條件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家有關規定,并取得相應的許可,必須建立、健全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保證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11.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應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種類、特性,在車間、庫房等作業場所設置相應的監測、通風、防曬、調溫、防火、滅火、防爆、泄壓、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靜電、防腐、防滲漏、防護圍堤或者隔離操作等安全設施、設備,并按照國家標準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維護、保養,保證符合安全運行要求。

      12.環安處每兩年組織對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單位的生產、儲存裝置進行一次安全評價,對提出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13.危險化學品單位應在生產、儲存和使用場所設置通訊、報警裝置,并保證處于正常適用狀態。

      14 .劇毒化學品的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對劇毒化學品的流向、儲存量和用途如實記錄,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劇毒化學品被盜、丟失或者誤用;發現劇毒化學品被盜、丟失或者誤用時,必須立即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

      15.危險化學品的包裝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要求。包裝的材質、型式、規格、方法和單件質量(重量),應當與所包裝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和用途相適應,便于裝卸、運輸和儲存。

      16.危險化學品的包裝物、容器,必須由專業生產企業定點生產,由具有資格的專業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方可使用。

      重復使用的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在使用前,由包裝單位進行檢查,并作出記錄;檢查記錄應當至少保存2年。     由生技處對危險化學品的包裝物、容器的產品質量進行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檢查,并作好檢查記錄。

      17.危險化學品必須儲存在專用倉庫、專用場地或者專用儲存室(以下統稱專用倉庫)內,儲存方式、方法與儲存數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并由專人管理。

      危險化學品出入庫,必須進行核查登記。庫存危險化學品應當定期檢查。

      劇毒化學品以及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其他危險化學品必須在專用倉庫內單獨存放,實行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儲存單位應當將儲存劇毒化學品以及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其他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地點以及管理人員的情況,報市公安部門和市安全監督局備案。

      18.危險化學品專用倉庫,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對安全、消防的要求,設置明顯標志。危險化學品專用倉庫的儲存設備和安全設施應當定期檢測。

      19.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依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20.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使用單位轉產、停產、停業或者解散的,應當采取有效措施,處置危險化學品的生產或者儲存設備、庫存產品及生產原料,不得留有事故隱患。處置方案報市安全監督局和環境保護部門、公安部門備案。

  21.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經營場所和儲存設施符合國家標準;

      (2)主管人員和業務人員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上崗資格;

      (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4)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國家標準要求的其他條件。

      22.經營劇毒化學品和危險化學品,應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出申請,取得經營許可證。憑經營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手續。

      23.經營危險化學品,不得有下列行為:

      (1)從未取得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或者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采購危險化學品;

      (2)經營國家明令禁止的危險化學品和用劇毒化學品生產的滅鼠藥以及其他可能進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學產品和日用化學品;

      (3)銷售沒有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化學品安全標簽的危險化學品。

      24.不得向未取得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銷售危險化學品。

      25.生產、科研、醫療等單位經常使用劇毒化學品的,購買劇毒化學品應向市公安部門申請領取購買憑證,憑購買憑證購買;

    26.運輸危險化學品必須取得資質認定,未經資質認定,不得運輸危險化學品。

      27.從事危險化學品運輸的駕駛員、船員、裝卸管理人員、押運人員必須掌握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安全知識,并經交通部門考核合格(船員經海事管理機構考核合格),取得上崗資格證,方可上崗作業。危險化學品的裝卸作業必須在裝卸管理人員的現場指揮下進行。

     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駕駛員、船員、裝卸人員和押運人員必須了解所運載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危害特性、包裝容器的使用特性和發生意外時的應急措施。運輸危險化學品,必須配備必要的應急處理器材和防護用品。

      28.通過公路運輸危險化學品的,托運人只能委托有危險化學品運輸資質的運輸企業承運。

      29.通過公路運輸劇毒化學品的,托運人應當向目的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公安部門申請辦理劇毒化學品公路運輸通行證。

      辦理劇毒化學品公路運輸通行證,托運人應當向公安部門提交有關危險化學品的品名、數量、運輸始發地和目的地、運輸路線、運輸單位、駕駛人員、押運人員、經營單位和購買單位資質情況的材料。

      30.禁止利用內河以及其他封閉水域等航運渠道運輸劇毒化學品以及國務院交通部門規定禁止運輸的其他危險化學品。

      利用內河以及其他封閉水域等航運渠道運輸前款規定以外的危險化學品的,只能委托有危險化學品運輸資質的水運企業承運,并按規定辦理手續。

      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船舶及其配載的容器必須按照國家關于船舶檢驗的規范進行生產,并經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31.托運人托運危險化學品,應當向承運人說明運輸的危險化學品的品名、數量、危害、應急措施等情況。

      運輸危險化學品需要添加抑制劑或者穩定劑的,托運人交付托運時應當添加抑制劑或者穩定劑,并告知承運人。

      32.通過公路運輸危險化學品,必須配備押運人員,并隨時處于押運人員的監管之下,不得超裝、超載,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禁止通行的區域;確需進入禁止通行區域的,應當事先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由公安部門為其指定行車時間和路線,運輸車輛必須遵守公安部門規定的行車時間和路線。

      運輸危險化學品途中需要停車住宿或者遇有無法正常運輸的情況時,應當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

      33.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應急救援預案報環安處。

      34.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應按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立即組織救援。

       35. 本規定由環安處負責解釋。

  (二)《環境污染事故管理規定》

  1.為了及時掌握事故情況,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妥善處理污染事故,根據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及集團公司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定。

  2.本規定適用于本廠環境污染事故的管理。

  3.環安處歸口管理環境污染事故。

  4.本規定所稱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是指由于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環境受到污染,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受到破壞,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經濟與人民財產受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突發性事件。

  5.污染事故根據類型可以分為外排污水污染事故、大氣污染事故、噪聲與振動危害事故、固體廢棄物污染事故、有毒化學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

  6.環境污染事故根據程度分為

  (1)一般環境污染事故,由于污染和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

  失在千元以上,萬元以下(不含萬元)。

  (2)較大環境污染事故,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為較大環境

  污染事故。

  a由于污染和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不含5萬元的);

  b人員發生中毒癥狀;

  c因環境污染引起廠群沖突;

  d對環境造成危害。

  (3)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為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a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不含10萬元);

  b人員發生明顯中毒癥狀,輻射傷害或可能導致傷殘后果;

  c人群發生中毒癥狀;

  d對環境造成較大危害;

  e因環境污染使社會安定受到影響。

  (4)特大環境污染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為特大環境污染事故。

  a由于污染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以上;

  b人群發生明顯中毒癥狀或輻射傷害;

  c人員中毒死亡;

  d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的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5)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7.污染事故的預防

  (1)所有生產裝置、要害部位、重大危險設施和可能發生污染事故的場所都應編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2)各單位應按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演練應有記錄;對演練結果進行評價和講評,不斷改進事故應急預案。

  8.事故的緊急處理

  (1)污染事故發生后,事故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報生產調度中心和環安處,同時逐級或直接上報本單位負責人;事故當事人或發現人應迅速啟動預案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報告人或接報告的人員應記錄報告時間、對方姓名、雙方的主要交流內容。

  (2)環安處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組織調度中心、環境監測人員趕到現場,對現場進行分析和采樣,查清造成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直接受污染的對象、受污染的范圍、已造成的影響和破壞,根據初步分析,應立即采取進一步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或突變。

  (3)造成人員傷害的事故,在保護好現場的同時,事故發生單位應立即組織搶救。

  (4)環安處在對事故做出初步分析后,應根據事故的危害程度和緊急程度首先向廠應急指揮部報告,然后向地方環保部門和集團公司安環局匯報。

  9.事故調查

  (1)環安處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參加調查,必要時成立事故調查組;重大以上事故成立由主管廠長為組長的事故調查組,組織調查。

  (2)調查要查明污染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經過(包括事故當事人和發現人報告的信息及記錄、信息接收人對事故信息的處理情況、有關領導對事故處理的指示、事故處理過程中采取的應急措施、經濟(直接、間接)損失、環境影響或破壞(大氣、水、土壤、人、社區、景觀、動植物)、政府環保部門對事故的處理情況。

  (3)事故調查組應詳細查明事故原因,確定事故責任,提出事故的初步處理意見、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建議。

  (4)寫出事故報告。

  10.事故處理

  (1)對事故的調查和分析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對事故進行總結,進一步補充、完善事故預案或措施,并按要求進行事故演練,主管部門組織監督檢查,防止同類事故重復發生。

  (2)發生污染事故,按《HSE管理考核辦法》嚴格考核,并通報批評。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情節、后果特別嚴重,已觸犯《環保法》、《刑法》的由司法部門處理和追究刑事責任。

  (3)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玩忽職守、隱瞞或不積極采取措施造成事故擴大或突變的責任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4)受事故調查的人員,在無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必須如實按要求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隱瞞不報、謊報、拖延不報、故意破壞現場,按照有關規定對單位的負責人和事故責任人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5)以下人員要嚴肅處理

  事故發生后,沒有按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不認真吸取教訓,造成事故重復發生的主要責任人。

  對工作不負責任、違章作業、違章指揮、玩忽職守造成事故的主要責任人。

  對隱患治理項目不按期實施,又沒有采取應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責任人。

  因設備長期失修、帶病運行,沒有采取應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責任人。

  (6)對正當舉報污染事故的單位、個人給予保護和獎勵,對打擊報復的行為給予嚴肅處理。

  11.承包商發生的環保事故,由承包商負責組織調查、處理。并將調查、處理情況報工程管理處、環安處。

  12.相關單位應按要求建立事故臺帳。

  13.因一般污染事故引起的賠償糾紛,由責任單位會同社區協調處、環安處出面協調或請地方有關部門協助解決。

  對賠償糾紛的處理,責任單位應當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場勘察,收集證據,認定事實,判明是非,分清責任,根據損失情況,由造成污染單位賠償損失。

  14.環境監測站負責污染事故調查處理過程中有關的監測分析工作,為事故處理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分析數據。

  15.本規定由環安處負責解釋。

  四、事故應急處理方案

  (一)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 組織機構

  (1)廠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

  組長:劉家榮

  副組長:嚴紅、孔全、邱遠安、劉隆平、趙寰、許毅、蘭紅中、許玲

  成員:王森林、文其學、張愛明、王平樹、廖東輔、史維加、陳緒、姚智晶、葉麟樂、曹以德、姜濤、周兵

  根據企業生產和應急救援預案的特點,指揮領導小組也即是應急救援專家小組。

  (2)指揮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日常工作由廠環安處負責。

  當廠區發生重特大事故啟動應急預案時,應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負責全廠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現場指揮部設在生技處調度中心,應急處置組織機構見附件1;指揮領導小組組長任現場總指揮(以下簡稱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當總指揮不在現場時,由在場的指揮領導小組副組長任副總指揮,其次依次由生技處處長、環安處處長、社區協調處處長、物裝公司經理、職工醫院院長具體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直到上一級人員到達現場后,指揮權自動向上移交,以保證應急救援工作有秩序地順利進行。

  2.職責分工

  (1)指揮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特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2)指揮部人員分工

  現場指揮部設在生技處調度中心,以利于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

  a總指揮:根據現場情況變化和需要作出相應對策,發布警報和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組織和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工作;協調各隊間的配合工作,統一思想、統一行動,解決問題,保證各隊步調一致;向上級領導報告事故范圍、應急救援的戰略戰術、可能造成的影響,必要時請求社會支援。

  b環安處負責人:指揮消防大隊和氣防站進行事故現場人員救援和事故撲救;協助總指揮向有關部門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指揮環保系統對可能的環境污染進行處理,對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c生技處負責人:以生技處調度中心為中心,負責事故處置時各生產裝置的開、停車及裝置間協調工作;以生技處設備科牽頭,組織金維公司和建安公司進行現場工程搶險搶修工作。

  d信息中心負責人:保障事故期間電話、電報、監測網絡通訊暢通無阻,負責組建臨時電話線路、網絡線路等工作。

  e社區協調處負責人:組織事故現場治安、警戒;組織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并配合晏家街道辦事處進行當地群眾的疏散、撤離;負責事故區域的交通管制和車輛疏導工作,保證現場通道暢通無阻。

  f職工醫院負責人:負責事故發生后緊急醫療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向事故現場派出院前急救醫療隊并建立事故現場急救醫療點;對轉送入院的傷員院內的后續搶救;決定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向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的報告和需要醫療支援時與上級醫療機構的聯系;

  g物裝公司負責人:負責應急救援物資、器材的采購和及時供應;

  h維豐公司負責人:負責應急救援人員、傷病員、疏散人員的飲食和生活必需品供應;

  j物流公司負責人:負責應急物資的日常貯備,應急期間搶險救援物資的運輸工作,提供人員緊急疏散的車輛。

  i分檢車間負責人:負責指揮環境監測人員對空氣、水環境等進行實時監測,及時報告空氣質量、水質監測結果。

  3.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1)生產調度隊

  主要由生技處組建,負責指揮事故期間生產工藝的緊急處理。啟動應急救援處理程序后,總指揮通過廠生產調度隊發布救援命令和指揮其他各專業救援隊伍,展開救援工作。根據需要負責與揚子江乙酰公司聯系。

  隊  長:王平樹

  副隊長:黃偉華、陳勇、楊杰成

  隊  員:當班調度員。值班電話:

  揚子江乙酰公司聯系電話(控制室)

  (2)環保安全隊

  主要由環安處組建。負責事故期間的環境保護和安全協調,防止事故造成環境污染和事故的擴大;協助總指揮協調各專業隊的關系,組織檢測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環境監測,負責與地方環保局、安監局的聯絡。

  隊  長:王森林

  副隊長:李賢貴、翟麗

  隊  員:陳勇、唐釗、陳孝維及各裝置對口管理人員

  值班電話:

  (3)環境監測隊

  主要由分檢車間環境監測站組成,各生產裝置對口監測人員配合,負責環境質量監測。

  隊  長:周 兵

  副隊長:金兵、李兵

  隊  員:環境監測站人員和裝置對口人員

  值班電話:

  (4)消防氣防隊

  主要由環安處組建。消防氣防專業隊伍在接警的第一時間趕到事故地點,負責對事故現場進行堵漏、滅火、防爆等處理,防止事故擴大;尋找事故現場內的受困人員,救助其脫離危險區域。環安處負責與長壽區安監局聯系。

  隊  長:王寧

  副隊長:韓振杰、王茳

  隊  員:當班消防氣防人員

  值班電話:

  (5)應急疏散隊:主要由社區協調處組建。在事故現場設置警戒線和警報設備,對事故現場外圍區域進行保衛,建立應急救援“綠色通道”;負責與晏家街道辦事處聯系;在疏散時進行交通管制,指揮人員安全撤離到應急安置點。

  隊  長:文其學

  副隊長:史維加

  隊  員:保衛處、富維公司全體隊員

  值班電話:

  晏家街道辦事處值班電話:

  (6)醫療救護隊:主要由醫院組建。針對川維廠重大危險源狀況,貯備醫療應急物資;接到命令后,應迅速向事故現場派出院前急救小組并根據需要建立事故現場急救醫療站,對傷病員做急救處理;對轉運到醫院的傷病員提供進一步的后續治療。

  隊  長:姚智晶

  副隊長:朱建中、張勇、李劍秋

  隊  員:職工醫院全體醫務人員

  院總值班電話:

  急診科急救電話:

  (7)通訊保障隊:主要由信息中心組建。保障應急期間的電話、電信、網絡等線路和設備的通暢,根據需要建立臨時線路,必要時進行通訊線路管制。

  隊  長:陳緒

  副隊長:余旭東、聶曉祥

  隊  員:網絡通訊部、系統集成部全體技術人員

  值班電話:

  (8)搶險搶修隊:由生產技術處組織金維公司、建安公司組成,在廠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救援工作。搶修作業由金維公司或建安公司負責;搭架作業由建安公司負責;吊裝作業由金維公司吊裝隊負責。

  隊  長:廖東輔

  副隊長:巫江、譚家恒

  隊  員:搶修作業:金維公司或建安公司

  搭架作業:建安公司

  吊裝作業:金維公司吊裝隊

  值班電話:

  (9)物資供應隊:由物裝公司和物流公司組成,辦公室設在物裝公司,主要負責應急救援物資的采購、運輸和調配。

  隊  長:曹以德

  副隊長:周德華、江紹洪、李小俐

  隊  員:物裝公司、物流公司相關人員

  值班電話:

  (二)應急處理措施

  1.事故應急響應分級和評估

  (1)當在川維廠重大危險源及其附近發生泄漏、火災、爆炸事故時,生技處調度中心值班人員按照應急響應分級標準判斷出相應警情,并經應急救援總指揮(詳見3章1節內容)確認后啟動應急救援程序。本預案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后果、影響范圍制定了三個不同的應急響應級別,具體見下表:應急響應分級(表4)。

  注:“本部門可正常利用”是指在該部門權力范圍內通常可利用的應急資源(包括人力、物力等),或其它需增援的資源由本部門負責聯系可解決。

  事故評估應從事故范圍內的危險源數量、特性及可能引起的后果,按(潛在)事故危險的性質、規模、后果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確定其危險度,企業可利用的救援力量等做全面分析,進行科學評估。事故發生初期,由生技處調度中心做事故評估;現場指揮部成立后,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事故進行評估、指揮應急行動。

  (三)應急響應行動

  1.警報與通知

  報警程序:事故一經確認,當班值班長必須首先向生技處調度中心報警,調度值班人員再向消防、氣防、醫療等報警;報警時不要慌張、言詞要清楚并按規定說明具體事故情況(事故地點、性質、有無人員受傷等)。

  應急響應電話68974814(24h開通)接到現場報警,或監測網絡發出報警信號,生技處調度值班人員必須在接警第一時間與現場進行聯系確認,并根據應急響應分級標準初步判斷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及響應級別,同時立即向總指揮匯報。應急救援預案由總指揮啟動。當應急預案啟動后,在相應范圍內用警報器發出聲、光警報。特別是發出疏散警報后,必須在電臺、電視上、廣播車進行應急廣播、緊急公告等,并對警報盲區和特殊需要群體(如聽力障礙、語言不通等)等進行其它輔助方式的警報有效告之,盡最大努力不遺漏任何可能被波及的人員。

  2.事故報告

  環安處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程序負責向區、市安監局、環保局及石化集團等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按事故處置程序和“四不放過”原則對事故進行處理。

  事故發生、啟動應急預案后,立即向以下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1)110指揮中心(長壽區應急救援中心);

  (2)長壽區政府值班室;

  (3)長壽區安監局、環保局,重慶市安監局、重慶市環境監察總隊

  (4)晏家街道辦事處;

  (5)中國石化集團安環局安監中心

  長壽區安監局聯系值班電話:

  上班時間,下班時間

  重慶市環境監察總隊:

  3.應急與救援

  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由總指揮(或授權生技處調度中心)啟動警報系統,并根據響應級別通知各相關人員到位。總指揮須立即在生技處調度中心組建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指揮部負責指揮全過程應急救援行動,并協調專業隊伍間的相互配合,以及對外界的聯絡。

  (1)進入事故現場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嚴格按有關規定安全著裝,確保自身安全和應急救援行動的順利進行。

  (2)事故現場的裝置人員應在專業人員來臨前,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危險區,并按本裝置應急預案做好工藝處理,盡力防止事故擴大,然后可在指揮部的指導下安全撤離事故現場。

  (3)指揮部有關專業人員應劃分出事故現場死亡區、危險區、邊緣區,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指揮部負責及時通知。

  (4)保衛應急隊在事故邊緣區外圍設置警戒線、警報器并負責保安;清除外圍障礙,建立應急救援“綠色通道”;協助傷病員到醫療點。

  (5)消防搶險隊應著安全防護裝備進入事故區,對泄漏部位進行堵漏、火災部位進行滅火,或對危險部位進行預處理(降溫、隔離等);負責救助事故區域被圍困人員脫離現場。

  (6)搶險人員(消防、工程)不能進入的區域,應通過(建立)監測網絡(視頻、監測儀器)察看現場狀況,處理事故外圍閥門、管線進而控制事故的漫延。

  (7)若事故現場設備、管線、容器需工程搶修搶險,由生技處設備科負責,建安公司或金維公司人員進行實施;生技處需協助醫院建立現場臨時醫療點。

  (8)人員疏散

  事故發生后在一定時間內難以控制,甚至還有加劇、擴大的可能,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應決定:組織人員緊急疏散或轉移。

  生技處調度中心通知廠區職工疏散,社區協調處通知各生活區職工家屬疏散;社區協調處通知晏家街道辦事處事故情況,晏家街道辦事處通知周邊居民疏散。疏散工具(車輛、船只)運載人員,或人員就近徒步疏散到指定安全集結點,疏散路線圖見附件1(圖5);社區協調處和廠內志愿人員以及地方公安人員維護疏散時隊伍的秩序、道路交通的通暢,組織疏散人群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點。

  (9)其它應急救援行動詳見下表5:應急救援功能表。

  (10)由總指揮判斷川維廠能否控制事故的繼續發展,若不能則及時請求外界支援。

  (三)應急處理方案

  化工原料、半成品和產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性強等許多潛在危險因素;化工生產從原料到產品,要經過許多工序和復雜的加工單元,具有工藝過程龐雜和工藝流程長的特點,以及連續生產工作強度大;生產過程是在高溫、高壓、低溫、負壓等條件下進行,基本是劇烈地化學反應,極易失控。所以在生產、貯運過程中,對溫度、壓力、流量、液位、投料比例和順序等,必須嚴加控制;如因操作不當至工藝失控、設備腐蝕、老化失修和不可預知的外界影響,會造成化學物料泄漏、人員中毒、著火燃燒、爆炸等人員傷亡、環境污染、財產損失的安全環保事故。

  本應急預案就川維地區生產、生活區域可能發生的重大危機,確定以下搶險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

  1.乙炔裝置

  (1)環境簡介

  乙炔裝置裂解氣罐R200最大容量10000m3,貯存的裂解氣成分為:乙炔8%左右、甲烷5%、一氧化碳25%、氫氣58.2%及少量高級炔等。乙炔、甲烷、氫氣屬甲類火災危險性物質;一氧化碳為有毒氣體,能引起急性中毒,造成人員傷亡。裂解氣具有易燃、易爆、易擴散、有毒有害等特性。

  乙炔裝置提濃工段存在的主要危險物質有:裂解氣(主要成分氫氣、一氧化碳、乙炔)、乙炔、乙炔尾氣(主要成分氫氣、一氧化碳、甲烷)、高級炔、NMP,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

  (2)發生事故及處理

  如果發生泄漏(可能引起人員中毒或較大范圍內產生爆炸氣體時)、燃燒、爆炸,值班長應立即指揮工藝人員做好各系統的停車工作,迅速關閉一切可能造成物料外泄并引起環境污染事故的閥門,并迅速切斷或杜絕區域內一切火源。撥打應急救援電話68974814,向上級相關部門報警:生技處、環安處(環保、氣防、消防)、醫院。在救援人員來臨之前設立警戒區、警戒線和警示燈,值班長視現場情況盡可能展開自救行動;外出應急處理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必要時,值班長可下令撤離至安全區域待命。

  各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在接警后的第一時間內立即出發至事故現場,接受現場總指揮的命令,執行各自的搶險救援任務。

  a 環境污染:如果提濃工段發生燃燒爆炸造成設備損壞,引起NMP外泄甚至燃燒,泄漏出的NMP會對環境造成危害。現場人員應立即隔離泄漏部位,盡可能堵漏或回收物料,用消防水適當沖洗設備上的NMP防止發生燃燒,并切換10#管與11#管閥門,使含NMP的污水流入11#管,防止進入10#管,同時通知污水處理場進行攔截和處理。現場作業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進行操作。如果同時發生裂解氣、乙炔、乙炔尾氣、高級炔等氣體泄漏,應對泄漏點進行緊急處理或者緊急停車,事故狀態時需要排放的大量裂解氣、乙炔等氣體,全部排往火炬管線焚燒。

  b如只發生氣體、液體泄漏,消防隊應在工藝人員的配合下,用消防水或其它方法沖淡或稀釋泄漏的氣體、液體,避免其燃燒或濃度過高導致人員中毒;采取措施隔離其它容器,避免被腐蝕和受其影響。搶險搶修隊、醫療急救隊等專業隊伍,隨時待命配合消防隊工作。

  c如泄漏物體已發生燃燒,消防隊一面全力撲火,一面在工藝人員配合下隔離著火區,防止火情擴大,或使其它相鄰設備降溫、隔離。如發生爆炸,消防隊應撲滅著火區,避免發生連鎖反應,減少損失。

  d環境監測站及時對環境空氣質量、污水處理場1#和3#排污口中的特征污染物含量進行分析,并將結果報告給指揮領導小組。

  2.甲醇

  甲醇屬甲類火災危險性物質,具有易燃、易爆、易擴散等特性;遇高熱時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甲醇的毒性很強,屬III級危害(中度危害)毒物,接觸限值:50mg/m3。川維廠生產和貯存的甲醇物質分別為含量99.99%的精甲醇和含量約80%的粗甲醇。

  甲醇生產、貯存危險區域一覽表

  (1)事故發生

  若發生泄漏、燃燒、爆炸事故時,以上危險區應立即停止所

  有進出料裝卸作業并切斷進出料管線及總閥,杜絕區域內一切火源。立即安排人員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警,清楚說明當時現場情況。設立警戒區、警戒線和警示燈,值班長視現場情況盡可能展開自救行動;外出應急處理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必要時,值班長可下令撤離至安全區域待命。

  液體庫工藝人員須檢查確認防護堤排污閥應處于關閉位置,以便將燃燒的物料控制在防護堤內,防止燃燒、爆炸事故的進一步擴大;立即起動罐區消防降溫系統和消防泡沫系統對貯罐分別進行冷卻降溫和滅火。

  甲醇各生產裝置轉化控制室人員按緊急停車按鈕,關閉相應管線、閥門,停止事故區域內各機泵用電。

  (2)事故處理

  各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在接警后的第一時間內立即出發至事故現場,接受現場總指揮的命令,執行各自的搶險救援任務。

  消防隊或搶險搶修隊在確保自身安全情況下進行堵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轉移至安全地帶;甲醇罐區甲醇泄漏時,操作人員應立即關閉事故圍堰海底閥;將泄漏甲醇罐中甲醇送出裝置或返至其它未泄漏甲醇罐貯存,盡量減少甲醇泄漏量;泄漏至罐區圍堰中的甲醇,立即用防爆泵回收;經回收后的殘余甲醇和消防沖洗水排入污水管線,通知污水裝置攔截和處理。隔離四周容器、或做降溫處理。

  消防隊、氣防隊在事故區域尋找中毒人員、受傷人員、受困人員,協助其脫離危險區;醫療隊在現場對傷員進行緊急救治處理,必要時可送入醫院進行治療。

  環境監測站及時對環境空氣和污水處理場1#和3#排污口中的特征污染物含量進行分析,并將結果報告給指揮領導小組。

  3、乳液區域

  (1)甲醛屬甲類火災危險性物質,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易擴散等特性,接觸限值:3mg/m3。

  若發生泄漏、燃燒、爆炸險情,現場工藝人員應立即關閉甲醛貯槽,做緊急停車處理;杜絕事故區域內一切火源,設立警戒區、警戒線和警示燈;立即安排人員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警,清楚說明當時現場情況。值班長視現場情況盡可能展開自救行動,處理作業人員必須穿戴耐酸耐腐蝕長靴、防護服、化學防護眼鏡、手套,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可安排人員啟動噴水霧裝置,以減少甲醛揮發,防止污染大氣,同時將噴水霧裝置產生的廢水收集排放污水管線,并通知污水處理場攔截和處理。

  (2)乙烯、乙醇

  ①乙烯:屬甲類火災危險性物質,具有易燃、易爆、易擴散等特性,接觸高濃度乙烯會產生麻醉作用,長時間接觸會失去知覺并因而導致死亡,液態C2H4接觸皮膚可造成凍傷。必須進入高乙烯濃度的設備或環境工作時,一定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毒面具,安裝防爆燈等。

  ②乙醇:屬甲類火災危險性物質,具有易燃、易爆、易擴散等特性,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

  事故波及范圍500m。

  乙烯若發生泄漏、燃燒、爆炸險情,現場工藝人員應立即做緊急停車處理,泄漏氣體去本裝置事故火炬焚燒。杜絕事故區域內一切火源,設立警戒區、警戒線和警示燈;立即安排人員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警,清楚說明當時現場情況。值班長視現場情況盡可能展開自救行動,處理作業人員必須穿戴防護服、化學防護眼鏡、手套,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防止污染大氣。

  乙醇發生泄漏、燃燒、爆炸險情,現場工藝人員應立即做緊急停車處理,工藝處理與甲醇處理相同,事故產生的廢水收集后排放到13#污水管線,并通知污水處理場攔截和處理。

  各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在接警后的第一時間內立即出發至事故現場,接受現場總指揮的命令,執行各自的搶險救援任務。

  消防隊或搶險搶修隊在確保自身安全情況下進行堵漏,甲醛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轉移至安全地帶;或者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液大部分必須回收儲存,極少數部分可用大量清水稀釋放入廢水系統,通知污水裝置處理。消防隊投入滅火戰斗,或隔離四周容器、或做降溫處理。

  消防隊、氣防隊在事故區域尋找中毒人員、受傷人員、受困人員,協助其脫離危險區;醫療隊在現場對傷員進行緊急救治處理,必要時可送入醫院進行治療。

  監測人員及時監測環境大氣和污水處理場1#和3#排污口中的特征污染物含量,及時報告結果。

  4.聚乙烯醇、乙酸甲酯

  乙酸甲酯蒸汽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反應。遇明火能引起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對眼有刺激作用。接觸本品蒸汽引起眼灼熱感、流淚、進行性呼吸困難、心悸、憂郁、頭暈等。可引起視神經萎縮。接觸限值:100mg/m3。

  環保應急處理方式與甲醇相同。

  5.硫酸

  硫酸熔點:10.5℃、℃、沸點:330℃、相對密度1.83,與水混容,具有強腐蝕性,易與易燃物和有機物接觸發生劇烈反應引起燃燒,本廠作為VAC裝置、乙炔凈化、維綸紡絲醛化原料。

  若發生泄漏,現場工藝人員應立即關閉硫酸貯槽,做緊急停車處理,設立警戒區、警戒線和警示燈;立即安排人員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警,清楚說明當時現場情況。值班長視現場情況盡可能展開自救行動,處理作業人員必須穿戴耐酸耐腐蝕長靴、防護服、化學防護眼鏡、手套,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泄漏的硫酸立即在專用中和池內進行酸堿中和,廢水排放到污水管線進入污水處理場酸堿中和站攔截和處理。

  五、應急預案的演練

  (一)對公眾的宣傳、演習

  應急救援辦公室在川維廠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對每位職工、職工家屬、廠區周邊居民進行環境保護常識、應急救援基本知識的宣傳,針對我廠生產的危險化學品常識和基本救護知識進行廣而告之;學習急救和自救的醫療常識,關鍵崗位、危險崗位人員要定期接受急救和自救的醫療救護訓練;與晏家街道辦事處配合,進行危險識別、環境因素評價、警報識別、人員疏散的演習,特別是警報盲區內人員的通報、疏散安排。

  (二)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的培訓、演練計劃

  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負責組建各應急救援專業隊伍;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編制各專業隊伍的培訓、演練計劃,以及每半年綜合演習的計劃編制、具體實施和評估工作。

  附件:1.組織機構一覽表;

  2.企業地理環境圖和平面圖;

  3.主要化危品儲存地理位置和平面圖;

  4.主要污染化學危險品對環境的危害性及消除、降解處理方法一覽表;

  5.應急疏散方向圖;

  6.應急救援體系結構圖;

  7.廠內應急救援人員聯系電話;

  附件1 組織機構一覽表

 

  附件2  川維地理環境圖

 

  附件3 主要化危品儲存地理位置圖

 

  附件4 主要污染化學危險品對環境的危害性及消除、降解處理方法一覽表

序號

化學品名稱

物化特性

污染及危險特性

環保處理方法

1

乙炔

C2H2

沸點:-83.8℃、閃點:<-50℃、自燃點305℃,爆炸極限(V%):2.1-80、相對密度0.91(氣體)、最小點火能量為0.02毫焦。

易燃燒爆炸,具有麻醉作用,能引起急性中毒

焚燒

2

甲烷

CH4

沸點:-161.5℃、閃點:-188℃、自燃點537℃,爆炸極限(V%):4.9-15

易燃燒爆炸,能引起急性中毒

焚燒

3

N-甲基吡咯烷酮

(NMP)C6H9ON

沸點:204℃、閃點:95℃、自燃點346℃,爆炸極限(V%):1.86-76.5

易燃燒、有毒物,泄漏易污染環境

生化降解

4

甲醇

CH3OH

沸點:64.8℃、閃點:11℃、自燃點385℃,爆炸極限(V%):6-36.5

易燃燒爆炸。屬III級危害毒物

生化降解

5

甲醛

HCHO2

沸點:-19.4℃、閃點:50℃、自燃點430℃,爆炸極限(V%):7-73

易燃燒爆炸。

有毒物質

生化降解

6

乙烯C2H4

相對密度:0.975(空氣1),自燃點:450℃,空氣中爆炸極限:3.05~28.6%,氧氣中爆炸極限:2.9~79.9%,產生最大爆炸壓力濃度:8.0%,最易引燃濃度:6.5%,閃點<-66.9℃。

易燃燒爆炸。

具有較強麻醉作用

焚燒

7

乙酸甲脂

CH3COOCH3

沸點:57.8℃、閃點:-10℃、自燃點454℃,爆炸極限(V%):3.1-16

易燃燒爆炸。對眼有刺激作用

生化降解

8

乙醇

CH3CH2OH

相對密度0.79(液體) 1.59(氣體)、自燃點422℃、閃點12.78℃、爆炸極限:3.319%

易燃燒爆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峡江县| 临泽县| 江阴市| 莲花县| 屏东县| 乐清市| 贞丰县| 大新县| 渝北区| 宝应县| 万源市| 嵊州市| 日照市| 宁津县| 崇阳县| 时尚| 宜城市| 古交市| 吐鲁番市| 平定县| 黄浦区| 大洼县| 河南省| 涟源市| 中方县| 恩平市| 将乐县| 扶绥县| 台州市| 屯留县| 丽江市| 罗城| 左贡县| 福海县| 泽库县| 昌吉市| 华宁县| 台前县| 准格尔旗| 忻州市|
<em id="c3aqj"></em>

    <cite id="c3aqj"><track id="c3aqj"></track></cite>
    <sub id="c3aqj"><p id="c3aqj"></p></sub>
    <p id="c3aq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