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本礦主要是防治地表水和老空水以及災害性天氣,危害程度相對較小。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堅持 “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水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要始終把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水災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2.2堅持災害性天氣影響到安全生產,立即停產撤人的原則,聽從指揮,統一行動。井下發(fā)生水災事故,由本預案中設置的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全權負責事故搶險救護工作的指揮和調度。預案中涉及的各相關部門、單位必須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協調工作。
2.3協調組織、保障供給。相關單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組織協調工作,保障救援必須的人、財、物的供給,必要時可請求縣救護大隊協助搶險救災。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 應急組織體系
安全生產事故救援組織體系由畢節(jié)地區(qū)應急救援指揮部、金沙縣救護大隊、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
3.2 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 指 揮:唐華利
副總指揮:王 鵬 許向前
成 員:羅江良 李之利
一旦發(fā)生水災事故,礦調度室立即通知縣救護大隊和礦搶險救災隊組織救援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并通知各組人員趕到礦調度室研究救護方案、協調救災各項工作。
救災工作共分5個組
3.2.1技術處理組:
組 長:許向前
成 員:李之利 杜昌品
職責任務:
(1)立即組織查明事故原因,性質、危害程度等。
(2)組織區(qū)域內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2.2搶險救災組:
組 長:王在貴
成 員:何傳剛 余開陽
職責任務:組織煤礦救災隊并配合救護隊進行事故搶險工作。
3.2.3后勤保障組:
組 長:張國玉
成 員:杜澤文
職責任務:
(1)負責調集人員、車輛及救災物資,組織事故現場人員疏散,保證運輸通暢。
(2)負責與外單位的協調工作。
3.2.4醫(yī)療救護組:
組 長:吳明學
成 員:何正明 任賢書
職責任務:
(1)組織人員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制定救護方案,搶救傷員。
(2)協調各大醫(yī)院對事故現場中受傷人員及時進行救治。
3.2.5事故調查組:
組 長:唐華利
成 員:王 鵬 許向前
職責任務:調查事故經過和原因,追查事故責任,負責制定事故調查、分析報告。
3.3預防與預警
3.3.1井上防治
(1)對本礦范圍內的地表水體設立觀測站,進行觀測,建立地表水體觀測臺帳。
(2)雨季三防”工作要對防水患、防淹井的措施、設施、材料、輸電線路等進行專門落實并保證到位,調度室在雨季到來之前,要組織好“雨季三防演習”,同時,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防治水部門要編制“雨季礦井防治水措施”,礦成立“雨季三防”辦公室,地點設在礦調度室。為保證“雨季三防”工作正常開展,礦成立“雨季三防”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全礦抗洪搶險工作。
(3)加強與氣象臺的聯系,密切注意天氣情況。
3.3.2 井下水防治
(1)根據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合理留設防水煤柱和井田邊界煤柱等防水煤柱。
(2)進一步完善采區(qū)水倉,并保證達到《規(guī)程》要求。加強中央泵房的排水管理,機電科在雨季到來前應當進行一次聯合排水試驗,礦在雨季到來前必須組織力量對水倉、沉淀池、排水溝要按規(guī)定進行清挖。
(3)受水患威脅的地點掘進巷道或開采時,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則。巷道掘進之前,必需采用鉆探、物探等方法查明水文地質條件,防治水部門寫出水文地質情況分析報告,并提出防范措施,經礦總工程師組織生產、防治水等相關部門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掘進工作。掘進和回采過程中,發(fā)現出水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yè),并向調度室匯報進行處理。
(4)水文地質人員加強水文觀測,同時搞好礦井的水情預報工作和水文地質預報工作。
4預警行動
4.1礦調度室接到突水水情報告后,必須立即通知總經理、總工程師、安全礦長及有關部門,由總經理負責全權指揮,組織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搶險。
4.2 24h降雨量達到50mm,且無停止跡象時或其他影響到安全生產的災害性天氣時。由防汛值班室報告礦調度室,調度室必須立即通知礦長、總工程師、安全礦長及有關部門,由總經理負責全權指揮,組織人員立即按計劃進行撤人。
5信息報告程序
5.1發(fā)生水害事故后,受災人員立即撤退并積極組織自救。
5.2發(fā)生事故后,必須及時匯報調度室,匯報方式采用電話匯報,若事故地點沒有電話時,必須派專人進行匯報。匯報內容應包括受災地點、災害性質、受災人數、影響程度、現場施救情況等內容,匯報情況必須要真實。
5.3礦調度室接到報告后,立即電話報告值班領導、礦長、總工程師、和有關人員。區(qū)隊主要領導、值班領導、總經理、總工程師和有關人員必須24h開手機,以便及時進行聯系。
5.4礦調度室負責將事故情況如實匯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負責接到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后,再按有關規(guī)定逐級上報事故情況。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根據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我礦事故分為較大事故(Ⅰ級)、一般事故(Ⅱ級)(見響應分級標準)。水災事故發(fā)生后,應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并根據事故等級及時上報。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根據事故災難或險情的嚴重程度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6.2應急響應程序
(1)根據總指揮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組成員到礦調度室集中。
(2)礦調度室和應急指揮中心進一步了解事故情況,整理事故相關資料和圖紙等,為救援工作決策提供基礎資料。
(3)指揮中心研究、決策救援方案,確定各救援小組工作要求,明確現場救援人員安排,選擇合理的救援路線,各成員單位按照應急救援方案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
(4)根據救援工作的需要,可匯報上級有關領導、部門,協調調動其它煤礦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
(5)根據受傷人員情況,可匯報上級有關領導、部門,協調醫(yī)療救護中心專家組奔赴現場,加強醫(yī)療救護的指導和救治。
(6)根據事故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匯報有關部門并適時向新聞媒體公布。
6.3處置程序
(1)撤出受災害威脅區(qū)域的人員;
(2)了解突水情況、影響范圍,分析災變及周圍區(qū)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收集出水前后水量變化、各長觀孔水位變化資料,必要時做水質化驗,判斷直接水源及補給水源,推測、判斷水量變化趨勢;
(3)查清事故前人員分布,結合人員定位系統判定遇險人數、位置,采用呼叫、敲擊管路、軌道、支架等方法與遇險人員聯系,安排專人傾聽、觀察來自災區(qū)內的信息,確定遇險人員所在位置、人數及生存條件;
(4)根據情況選用排、疏、堵、截及開掘小巷等措施,營救遇險人員;
(5)采用壓風管、水管、打鉆孔等方法,向遇險人員輸送新鮮空氣,給遇險人員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
(6)加強通風,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聚集;
(7)偵察、搶險時,要管理好水路,防止?jié)⒖逑锏溃徊扇〈胧乐苟纬鏊?
(8)搶救和運送長期被困井下人員時,防止環(huán)境和生存條件突然改變造成意外。
1事故的處理
(1)一般水情的處理
在現場緊急處理、搶險中,根據水情發(fā)展和突水現場條件,可以采取構筑臨時水閘墻控制水情、緊急投人搶排水等措施。
在礦井突水時的緊急搶險中,搶排水是控制水勢漫延,防止災情惡化的另一有效措施。搶排水主要應突出一個“快”字,千方百計搶時間,爭速度,減少淹礦的程度和損失。總的指導思想是: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排水設施,充分利用各種排水場地,形成綜合強排水能力,聯合排水以減緩或控制礦井淹沒水位上漲。當聯合排水能力超過突水水量時,同時可以進行追水,減少礦井損失,恢復被淹井巷。
(2)地面水害處理
地面水害主要是雨季洪水導致水位上漲。洪水潰入井下對礦井造成威脅,因此每年雨季前必須按照雨季“三防”計劃要求在井口附近備足防洪搶險物資,疏通好工業(yè)廣場內的泄洪通道,清挖井下主泵房水倉。一旦降雨強度過大或發(fā)生洪水,工業(yè)廣場內積水不能及時排出,危及井口及機房等重地等場所時,由雨季三防領導小組決定并現場指揮,用沙袋圍筑井口,防止雨水進入井下和主要機房等。
6.2避水災路線:
礦井一旦發(fā)生水災后,應迅速有組織、有指揮、有順序的避災撤人,以免人員傷亡,避災路線必須清楚地向每個員工交待,同時,在井下標設醒目的避災路線牌,保證遇水災隨時能迅速地沿即定路線向安全地帶撤離,選擇避水害路線的原則是:避開來水地點,由低向高處,沿往通向井口的路線撤離,礦井水災避災路線如下:
一、東翼11301運輸巷→區(qū)段運輸石門→暗斜井→主平硐→地面。
二、西翼11302運輸巷→區(qū)段動輸石門→暗斜井→主平硐→地面。
三、東翼11301回風巷→11301進風石門→人行下山→副井→地面。
四、西翼11302回風巷→11302進風石門→人行下山→副井→地面。
五、主斜井井底車場→主斜井→主平硐→地面
六、副斜井井底車場→人行下山→副井→地面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7.1必須備有鉆探設備,包括鉆機、鉆桿、各種型號鉆頭等。
7.2必須備有泥漿泵及配套設備。
7.3井下各水平備有20袋黃土,以備出水巷道構筑水閘墻,要隨用隨補。
7.4所有應急物資、應急工具及裝備沒有特殊情況不得使用,每天要有專人進行維護和檢查,確保設備可靠。
8后期處置
8.1安全部、通防部負責組織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實解決方案。
8.2辦公室負責做好傷亡員工家屬的安撫工作,做好受傷者的醫(yī)療救護工作,協調工傷保險的理賠工作。
8.3礦保安負責維護好事故后的社會治安,確保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9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9.1通防部負責井下消防材料庫風筒、黃土、沙子、木板、釘子、磚等防火設備、物資的配備,維護好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yǎng),保證能夠正常使用,并派專人管理。沒有搶險救援指揮中心的命令,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消防材料庫的防滅火設備、物資。火災發(fā)生后,通防科要安排專人負責消防材料庫物資供應。
9.2營銷部負責組織事故發(fā)生后搶險救災必須的應急救援物資、器材、設備的供應。
9.3搶險救災隊負責保障搶險救災物料、設備的井下運輸。
9.4辦公室、營銷部要備好鐵锨、木板、消防水管、水泥、沙子、黃土等必備救災物資。事故處理期間,必須安排好裝卸人員保證救災物資隨要、隨裝、隨運。
9.5監(jiān)控中心要搞好監(jiān)測系統的管理、維護,保證正常使用;保障礦井通訊系統的暢通,保證事故發(fā)生后,相關信息傳遞的及時準確;保證下井人員自救器、礦燈的完好,必須按規(guī)定對自救器、礦燈進行檢查,發(fā)現自救器失效的要立即更換。
9.6消防材料庫材料明細表:(略)
上一篇: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下一篇:地質事故專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