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類型
1.1.1食物中毒
1.1.2飲用水中毒
1.2危險源風險分析
1.2.1基本情況
1.2.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析如下:
飲食網點新安食堂、新源食堂及點心房采購的食品、沒有經過嚴格檢查,加工制作、銷售變質的食品,食品保存沒有及時發現過期的食品,成品存放沒有實行“四隔離”,生與熟沒有隔離,成品與半成品沒有隔離;食品與雜物、藥物沒有隔離,食品沒有與天然冰隔離,有如下風險:食物中毒。
水廠及供水崗點發生飲用水中毒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中毒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
2.2防止事故擴大優先。
2.3保護環境優先。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物業站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有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和下設的現場搶救組、技術組、物資供應足。共三個小組構成。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3.2.1物業站成立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總指揮:站長
副總指揮:副站長
成員:站班子其他管理人員、機關部門負責人及各單位負責人、新安、新源食堂及點心房,職工公寓管理人員。
3.2.2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職責:
3.2.2.1組織制訂公共衛生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2.2.2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3.2.2.3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3.2.2.4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3.2.2.5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3.2.2.6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3.2.2.7公共衛生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
3.2.2.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3.2.2.9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3.2.2.10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3.2.3物業站站長是處理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物業站技術負責人的協助下,制定營救中毒人員和處理中毒事故的救援計劃。總指揮不在時,副指揮行使總指揮權利。
3.2.4物業站技術負責人在站長的領導下,組織制定中毒人員和處理事故救援計劃。
3.2.5各有關負責人根據中毒人員和處理事故救援計劃,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需的工人待命,及時調集救援所需的物資。
3.2.6新安醫務所(所長)全面指揮領導新安醫務所救護工作,根據中毒人員和處理事故救援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中毒人員的救援和事故處理。治安保衛部門負責現場治安維護和警戒工作,并疏散周圍群眾。
3.2.7物業站調度室主任根據批準的救援計劃,以及按照《規程》的規定對救援工作的安全和進入事故現場人員的控制實行有效監督。
3.2.8物業站調度中心負責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情況,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礦調度室、礦安監處、保衛部門、站長、技術負責人及其他領導和有關單位,按站長的命令,負責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協調站長進行救援處理。
3.2.9食堂管理人員負責查對就餐人數,并采取措施,將他們有組織撤到安全地點,將在現場所看到的事故情況、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如實詳細的報告給物業站調度中心,并隨時接受物業站命令,完成有關救援處理任務。
3.2.10本條款未能覆蓋的其他救援任務與職責,由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安排。
3.2.11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中心。
辦公室主任:三供公司經理
成員:機關部門負責人、440調度中心工作人員及基層單位負責人
職責:
3.2.11.1承接物業站食堂及各單位中毒事故報告,請示物業站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總指揮是否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2.11.2按照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的決定負責通知搶險總指揮部成員的調度室集合;
3.2.11.3傳達指揮部下達的各項命令,通知搶救人員趕赴事故現場;
3.2.11.4在事故搶救過程中,負責各搶險救災小組及相關單位的救援工作;
3.2.11.5組織協調對外求援等有關事宜,負責事故的上報;
3.2.11.6落實上報有關指示和批示,對內通報事故搶救進展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
3.2.11.7組織物業站各類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監督各單位事故應急演練。
3.2.12指揮部下設三個搶險救援小組。
3.2.12.1現場搶救組
設在事故發生單位安全地點,由副總指揮任組長,由機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及搶險隊員組成。
3.2.12.2技術組
設在事故發生單位安全地點,由物業站技術負責人任組長,由物業站工程技術人員組成。負責制定搶險救災方案,報總指揮部批準。
3.2.12.3物資供應組
由三供公司、辦公室相關人員組成,由三供公司經理任組長。
4、預防與預警
預警預防機制
物業站應當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對可能發生食物中毒、飲用水中毒事故的重要信息應及時上報礦調度室。
4.1危險源監控
物業站所屬新安新源食堂、職工公寓及各單位,加強對安全危險源的監控,每個職工及跟班管理人員、班(組)長要認真觀察施工地點及附近可能出現的不安全事故險情,如遇以下預兆應及時采取措施:
水質有異味有肉眼可見物。
4.1.1預防措施
4.1.1.1利用周一安全學習,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法,把日常工作、勞動態度、理論培訓考試與實踐操作考核相結合。
4.1.1.2堅持全方位隱患排查與治理,首先檢查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
4.1.1.3水質跟蹤監測與預防。
對可能發生的食物中毒、飲用水中毒事故的隱情,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控并上報物業站。
4.1.1.4嚴格遵守《食品加工、銷售、飲食衛生“五四制”》:由原料到成品實行“四不制度”,采購員不買腐爛變質的原料,保管驗收員不收腐爛變質的原料;加工人員不用腐爛變質的原料;營業員(服務員)不賣腐爛變質的食品,不用手拿食品,不用廢紙、污物包裝食品。成品(食物)存放實行“四隔離”,生與熟隔離,成品與半成品隔離;食物與雜物、藥物隔離,食品與天然冰隔離。用具實行“四過關”,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環境衛生采取“四定”辦法,定人、定物、定時間、定質量,劃片分工,包干負責。個人衛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工作服。
4.1.1.5、在夏季除遵守上述外還必須做到:
4.1.1.5.1及時清理生活垃圾,滅殺蒼蠅幼蟲。防止蒼蠅叮咬食物,感染人群,各班組衛生要不留死角,經常打掃,保持清潔。
4.1.1.5.2對餐具室內室外堅持每日用消毒液消毒,做到消毒有記錄。
4.1.1.5.3對使用的各種餐具(食具)四過關,消毒時必須用84消毒液浸泡20分鐘后,再清洗進入消毒柜20分鐘以上消毒,并做好消毒記錄和對已消毒的餐具掛上標志牌,注明“已消毒”字樣。
4.1.1.5.4對不能進消毒柜的大型餐具(食具),要堅持每日不少于兩遍的開水煮燙,進行消毒10-20分鐘。
4.1.1.5.5工作人員做到常用84消毒液洗手,營業員不允許用手直接抓菜拿飯,應用食品夾和勺笊類,以免污染食品、菜類、傳染病菌。
4.1.1.5.6做好通風,一般以自然風為好,并做好防蠅紗窗、門簾、紗罩勤清理,清理完畢后,要及時打藥消毒,并敞窗通風。
4.1.1.5.7對食品采購、加工、銷售,單位必須巡檢、監督管理,做好隱患排查記錄。
4.1.1.5.8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查體,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查體,取得健康證后方可參加工作,工作期間必須持證上崗。
4.2預警行動
物業站職能部門接到可能導致事故災難的信息后,應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制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有關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
5信息報告程序
事故報告程序、方式和內容
5.1發生食物中毒飲用水中毒事故后,單位值班人員必須迅速向物業站440調度中心打電話匯報,當日調度員負責通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與其他成員,并向有關救援單位聯系,所有救援人員15分鐘必須到達事故現場。
6應急處理
6.1響應分級
總指揮部總指揮接到匯報后,參照“物業站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底限標準”,迅速作出判斷,確定警報和響應級別。如果事故較小,不足以啟動物業站應急救援預案,則發出“預警警報”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變化;如果事故較大,預計事故單位難以控制,則立即發出“現場應急”警報,決定成立物業站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下達啟動物業站應急預案的命令。
6.1.1應急啟動
6.1.1.1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總指揮應立即發布命令,按“重大事故電話通知順序”,通知指揮部成員到440調度中心集合,通知相關搶險人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
6.1.1.2總指揮部全部成員接到通知后,要迅速趕到440調度中心。等待總指揮命令,分頭開始行動。
6.1.2救援行動
物業站總指揮部有關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事故單位主要領導或知情人員立即向物業站領導匯報事故情況。迅速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現場一切搶險事宜由指揮部事發單位行政正職擔任,其余人員積極配合。
6.1.3事故現場保護
事故發生后,事發單位和有關人員必須保護好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中毒人員和財產。
6.1.4擴大應急
在搶險救災過程中,若事態擴大僅依靠本單位搶險力量難以有效控制時,現場指揮部要立即向礦應急救援總指揮匯報。物業站應急救援總指揮積極協調設備或人員力量進行增援,必要時向上級部門求援,請上級增援。
6.2響應程序
6.2.1一旦發生公共衛生事故,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單位值班領導及物業站440調度中心報告,物業站值班調度員在接到事故單位現場人員匯報發生事故的電話后,應迅速向物業站值班領導匯報,同時物業站值班調度員通過電話向總指揮部領導匯報。具體通知順序:站長(書記)-安全生產副書記-安全副站長-技術副責任-機關部門負責人
6.2.2由物業站站長及時向礦領導進行匯報,并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危害程度,決定是否報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6.3處置措施
6.3.1迅速切斷食物來源,迅速通知中毒區域人員及時停止用水,泵房司機應堅守工作崗位,在未接到通知前,禁止擅自脫離崗位。
6.3.2事故現場人員做好自身及傷病員的個體防護。
6.3.3向440調度中心(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包括事故的時間、地點,遇險人數,事故性質和已采取的措施。
6.3.4救援過程中,參加救援的人員要嚴格按規程操作,注意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預防造成新的事故。
6.3.5救人為先,充分利用現有的裝備和器材迅速搶救中毒人員,并將傷員轉交給現場的其它保障或醫療人員,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6.3.6各崗點人員根據安全知識進行自救,按緊急通道有序退出,到安全地點集合,并由各班班長清點人數。
6.3.7在救援人員來到前,由值班人員負責指揮救援工作,根據現有的救援器材施救。
6.3.8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發生事故后,由各班班長負責清點當班人員后,按安全通道有序撤離,班長待人員安全撤離后,最后撤離。各班人員全部撤離到安全地點后,由班長向值班人員匯報人員撤離情況與事故現場情況,值班人員再次清點人數。
6.3.9值班人員向440調度中心(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人員撤離情況。
6.3.10危險區的隔離
根據事故類別、危害程度設定危險區。發生公共衛生事故,將發生事故區域20米范圍設定為危險區。
6.3.11事故現場的隔離。
根據事故現場危險區的設定,采取事故現場隔離措施,用隔離帶或繩索等將危險區圈圍,高1.2米左右,每10米左右設立一站樁,并懸掛“事故現場,禁止入內”之類的警示標志。
6.3.12事故現場搶救、救援的實施及控制措施。
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制定搶險救援措施,全面指揮現場搶險救援工作。
6.3.13危害監測
對事故危害狀況,要不斷檢測,直至符合國家飲食衛生標準。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7.1物業站下屬所有單位的救援裝備、物資均有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管理、調度和使用,具體由三供公司負責管理,按需配置,定期檢查、檢定,確保符合應急救援要求。
7.2相關資料及相關救災物資存放地點與保管人
設備:三供公司必須保證一臺以上備件齊全的完好水泵、電焊機、套絲機、空氣開關,確保隨時可調用。
材料:4寸鋼管100米。鐵锨50把。沙袋300個。存放在三供公司。
7.3存放地點要派專人管理,定期檢查,確保隨取隨用。
7.4人力資源保障
應急救援隊伍:物業站在冊的所有員工均為應急救援隊伍的一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應急救援指揮部的調度指揮。
協調配合部門:新安醫務所、礦山救護中隊、礦武保科、礦調度室、留莊派出所。
7.5調度及通訊保障
本預案涉及的所有應急救援指揮人員及工作日人員,必須配備完好的通訊工具,并始終保持全天候處在工作狀態,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趕赴指定地點。
7.6相關保障制度及措施
安全生產責任制及任務落實責任制度
24小時值班制度
事故匯報及執行命令制度
勞動保護用品配置使用制度
應急救援裝備、物資配置管理制度
應急救援預案學習培訓與演習制度
7.7事故報告應急救援有關聯系方式
重特大安全事故匯報及搶救程序圖
事故匯報單位
應急救援辦公室
通知
通知救援隊
通知
立即到達事故現場
調 度值 班領 導
總指揮部領導及成員
調度中心集中
了解情況下達指令
有關人員及專業組人員抵達現場
現場聽取事故匯報
成立現場搶救指揮部,制定搶救方案
指揮搶救
救援人員及各專業組人員進入現場搶救
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請求支援,隨時接受現場指揮部匯報,接受上級指示并及時傳達
接受總指揮指示,及時向礦總指揮部報告
事故電話通知順序
附圖1
站長
技術負責人
各單位負責任人
物業站其他班子成員
相關部室負責人
各專業組組長
安全生產副站長
事故現場匯報人或單位
值班領導
調度員
上一篇:地面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下一篇:壓力容器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