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高處墜落事故是由于高處作業引起的。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在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高處墜落事故主要體現在
1)壓力鋼管安裝高處墜落事故;
2)起重設備維護保養檢修高處墜落事故;
3)腳手架的搭設拆除腳手架扣件質量低劣造成架體倒塌;
4)臨邊作業高處墜落事故;
5)洞口作業高處墜落事故;
6)攀登作業高處墜落事故;
7)懸空作業高處墜落事故;
8)操作平臺作業高處墜落事故;
9)交叉作業高處墜落事故等。
高處作業人員沒有正確使用安全三寶、安全管理監察不到位、雨雪天后高處作業沒有防滑措施等。此類事故主要出現在冬雨季,事故發生后會造成人員傷亡或機械設備損壞。
2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
以減少對人體的傷害為最基本原則。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的生命,減輕傷情,并根據傷情需要,及時聯系醫療部門救治。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1)編制高處作業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進行交底。作業時,嚴格按照措施落實。
2)加強對高處作業的專項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消除。
3)高處作業時,現場應有專兼職安全人員盯崗,對作業人員防護用品的佩戴、施工方法等進行監督。
4.2預警行動
針對生產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風險分析和安全評價工作,當發現存在安全隱患時,以隱患整改通知、通報等形式傳遞預警信息,并責令責任單位立即進行隱患整改,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復查,督促。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實現事前預防控制。
5信息報告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必要時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機構尋求支援。
2)現場報警方式
報警主要采取移動電話、對講機、口頭等方式報警。當事人或知情人應首先向現場負責人報警,同時向周邊人員呼喊,請求支援;現場負責人接到報警必須組織人員開展施救工作。同時,向上一級報告。各班組、施工作業隊、工區、項目部職能部門、項目部、分局等負責人的電話號碼,定期在本單位內部發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參建人員。
3)通訊、聯絡方式
為保證通訊、聯絡暢通,各單位、部門等負責人電話必須保持24小時開通,隨時接收應急救援報告和發布相關信息,充分利用電話、對講機、網絡進行聯絡;有條件的單位每晚至少安排一部值班應急車,在電話、對講機、網絡中斷的情況下,利用車輛進行內外、上下聯絡,確保信息暢通。
4)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為了救援單位及人員在最短的時間了解事故情況,及時開展救援,報警內容必須簡練、準確。
5)向外求援方式
在內部救援能力不足時,主要向鄰近請求協調其他單位救援。必要時,向社會救援組織發出應急救援信息,如120(醫療救護)、119(消防)、110(公安)、122(交通)等。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分級標準進行事故分級,并分為三級應急響應。
2)響應分級
。1)Ⅰ級應急響應
發生Ⅰ級、Ⅱ級事故時,由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配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Ⅱ級應急響應
發生Ⅲ級事故時,由公司較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處理。
。3)Ⅲ級應急響應
發生Ⅳ級事故時,發生單位(部門)啟動本單位(部門)現場應急處置方案處置。
6.2響應程序
1)Ⅰ級響應程序
當事故達到Ⅰ級應急響應標準時,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同時按照如下內容響應:
a、事故單位立即上報公司,公司接到報告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啟動應急預案,組成事故救援領導小組,就有關應急事項做出決策和部署。
b、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
c、按照應急報告程序及時向四川省安監局、股份公司等上級單位報告事故情況,并及時續報事故發展態勢。
2)Ⅱ級應急響應
當達到Ⅱ級應急響應標準時,按照如下程序進行響應:
a、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及各救援小組成員到位,先期開展現場應急救援。
b、公司較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到位,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向現場應急指揮部下達關于應急救援的指導性意見。
c、應急指揮中心按照程序向公司報告事故救援進展情況,并及時續報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
3)Ⅲ級應急響應
當事故達到Ⅲ級應急響應標準時,事故發生單位(部門)應急指揮機構立即啟動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進行響應:
a、立即向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指揮機構報告,事故發生單位的應急指揮機構接到報告后,該機構成員必須立即到位。
b、由事故發生單位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組織研究制定決策救援方案,統一指揮和調配本單位(部門)一切有效資源進行事故的應急處理;必要時請援政府支持保障部門采取應急行動,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c、應急辦公室進入預備狀態,做好如下應急準備:應急辦公室立即向現場應急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報告事故情況,應急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到位,并按照應急指令下達程序下達關于應急救援的指導意見;應急辦公室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
6.3處置措施
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現場發現有人員傷亡時,根據現場人員被傷害的程度,及時、科學、有序地展開對受傷害人員的現場搶救或安全轉移,盡最大可能減少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對重傷者不明傷害部位和傷害程度的,不要盲目進行搶救,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傷害。
1)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人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2)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杳哉邞脚P,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醫院治療。
3)對事故危害情況的初始評估,先期處置隊伍趕到事故現場后,應當盡快對事故發生的基本情況作出盡可能準確的初始評估;包括事故范圍及事故危害擴展的潛在可能性以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等。
4)制定搶險救援的技術方案,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效的擴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響并防止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
5)封鎖事故現場,嚴禁一切無關的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事故危險區域,開辟應急救援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故現場的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
6)設立人員疏散區。根據事放的級別、規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時,應當果斷迅速地劃定危險波及范圍和區域,組織相關人員和物資安全撤離危險波及的范圍和區域。
7)在做好事故緊急救援的同時,應注意保護事故現場,對相關信息和證據進行收集和整理,配合上級和當地政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工作。
8)如果處在不宜施工的場所時必須將患者搬運到能夠安全施救的地方,搬運時應盡量多找一些人來搬運,觀察患者呼吸和臉色的變化,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彎曲、扭動患者的頸部和身體,不要接觸患者的傷口,要使患者身體放松,盡量將患者放到擔架或平板上進行搬運。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各單位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為主,社會救援物資為輔的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完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的內部聯動機制,做到資源共享,動態管理。在應急狀態下,服從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的統一指揮、調配。管理責任人經常進行檢查,保證設備、設施完好有效,數量合理。
上一篇:車輛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下一篇:火藥爆炸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