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lián)系方式 | 業(yè)務合作 | 會員

工作場所空氣中硫化物的測定方法GBZ/T160.33-2004

2006-01-19   GBZ/T160.33-2004   |   收藏   發(fā)表評論 0

  前     言

  為貫徹執(zhí)行《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GBZ 1)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GBZ 2),特制定本標準。本標準是為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配套的監(jiān)測方法,用于監(jiān)測工作場所空氣中硫化物 [包括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三氧化硫(Sulfur trioxide)、硫酸(Sulfuric acid)、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硫酰氟(Sulfuryl fluoride)、六氟化硫(Sulfur hexafluoride)和氯化亞砜(Thionyl chloride)等]的濃度。本標準是總結、歸納和改進了原有的標準方法后提出。這次修訂將同類化合物的同種監(jiān)測方法和不同種監(jiān)測方法歸并為一個標準方法,并增加了長時間采樣和個體采樣方法。

  本標準從2004年12月1日起實施。同時代替GB/T 16024-1995、GB/T 16026-1995、GB/T 16027-1995、GB/T 16028-1995、GB 8777-88附錄A、GB 16184-1996附錄A。

  本標準首次發(fā)布于1988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訂。

  本標準由全國職業(yè)衛(wèi)生標準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批準。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yè)衛(wèi)生與中毒控制所、江蘇省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省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研究所、上海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秀珍、曾昭慧、顧希陶、楊一超、張學煃、武皋緒、侯樹椿和李建國。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監(jiān)測工作場所空氣中硫化物濃度的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工作場所空氣中硫化物濃度的測定。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Z 159  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jiān)測的采樣規(guī)范

  3  二氧化硫的四氯汞鉀—鹽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3.1  原理

  空氣中二氧化硫用四氯汞鉀溶液采集,與甲醛及鹽酸副玫瑰苯胺反應生成玫瑰紫色絡合物,在548nm 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定量。

  3.2  儀器

  3.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3.2.2 空氣采樣器,流量0~1L/min。

  3.2.3 具塞比色管,25ml。

  3.2.4 分光光度計。

  3.3  試劑 

  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3.3.1 吸收液:稱取10.86g 氯化汞、0.066g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和5.96g 氯化鉀,溶于水中并稀釋至1000ml。

  3.3.2 氨基磺酸溶液,6g/L。臨用前配制。

  3.3.3 甲醛溶液:吸取1ml 甲醛溶液(36%~38%),用水稀釋至200ml。保存于具塞玻璃瓶中,臨用前配制。

  3.3.4 鹽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稱取0.200g 鹽酸副玫瑰苯胺鹽酸鹽(純度不得低于95%),溶于100ml鹽酸溶液(1mol/L)中,為貯備液。取20ml此液和25ml磷酸溶液(3mol/L)于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在暗處可保存9 個月。要求其空白值的吸光度小于0.170,0.04μg/ml 的SO2 吸光度應為0.030。否則,應提純后配制。

  3.3.5 標準溶液:稱取0.15g 偏亞硫酸鈉(Na2S2O5)或0.2g 亞硫酸鈉,溶于250ml 吸收液中。如有沉淀,需過濾。經標定后,計算出二氧化硫的濃度。再用吸收液稀釋成5.0μg/ml 二氧化硫標準溶液。置于冰箱內保存可穩(wěn)定30d。

  二氧化硫標準溶液的標定:

  取6只250ml碘量瓶分成A、B兩組,;A組各加10ml 吸收液,B組各加10.0ml 二氧化硫貯備液;各組加90ml 水、5ml 冰乙酸和25ml 碘液(0.010mol/L)。蓋塞后置暗處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鈉溶液(0.0100mol/L 1/2Na2S2O3)滴定,分別記錄硫代硫酸鈉的用量,求出A和B瓶的平均值。用式(1)計算二氧化硫的含量。

  式中:A-滴定空白所用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量,ml;

  B-滴定標準溶液所用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量,ml;

  M-硫代硫酸鈉溶液的摩爾濃度,0.0100mol/L;

  32-(1/2 SO2) 摩爾量;

  10-二氧化硫溶液的用量,ml。

  3.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在采樣點,用1 只裝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氣樣品。

  采樣時應避免陽光直射吸收液。采樣后,封閉吸收管進出氣口,置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在冰箱內可保存7d。

  3.5  分析步驟

  3.5.1 對照試驗:將裝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3.5.2 樣品處理:將采過樣的吸收液洗滌吸收管內壁3 次,搖勻,取1.0ml 于具塞比色管中,加9.0ml吸收液,搖勻,供測定。若樣品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3.5.3 標準曲線的繪制:取6 只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0、0.50、1.00、2.00、3.00、4.00ml 二氧化硫標準溶液,各加吸收液至10.0ml,配成0.0、2.50、5.00、10.0、15.0、20.0g 二氧化硫標準系列。向各標準管中加入1.0ml 氨基磺酸溶液,搖勻;放置10min。準確加入2.0ml 甲醛溶液和5ml 鹽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在22±1℃水浴中反應30min 后,于548nm 波長下,以水為空白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 次,以吸光度均值對二氧化硫含量(g)繪制標準曲線。

  3.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測得的樣品吸光度值減去空白對照吸光度值后,由標準曲線得二氧化硫含量(g)。

  3.6  計算

  3.6.1 按式(2)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式中 :Vo — 標準采樣體積,L;

  V — 采樣體積,L;

  t — 采樣點的溫度,℃;

  P — 采樣點的大氣壓,kPa。

  3.6.2 按公式(3)計算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

  式中:C-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mg/m3;

  m - 測得樣品溶液中二氧化硫的含量,g;

  Vo - 標準采樣體積,L。

  3.6.3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 159規(guī)定計算。

  3.7  說明

  3.7.1 本法的檢出限為0.075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1mg/m3(以采集7.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075~2.0g/ml;相對標準偏差為3.6%~6.8%。

  3.7.2 本法的平均采樣效率為98%。

  3.7.3 加入氨基磺酸以消除二氧化氮的干擾。加入EDTA二鈉和磷酸可消除一些金屬元素的干擾。延長放置時間可消除臭氧的干擾。氨、硫化物和醛類不干擾。 

  3.7.4 在配制吸收液時,應戴防護手套操作。若皮膚接觸此溶液,必須立即用水沖洗。

  4  二氧化硫的甲醛緩沖液-鹽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4.1  原理

  空氣中二氧化硫用甲醛緩沖液采集,生成穩(wěn)定的羧甲基磺酸,加氫氧化鈉后釋放出二氧化硫,與鹽酸副玫瑰苯胺反應生成紅色化合物,于575nm 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定量。

  4.2  儀器

  4.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4.2.2 空氣采樣器,流量0~1L/min。

  4.2.3 具塞比色管,25ml。

  4.2.4 分光光度計。

  4.3  試劑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4.3.1 磷酸,ρ25=1.68g/ml。

  4.3.2 氫氧化鈉溶液,40g/L。

  4.3.3 吸收液,甲醛緩沖液:稱取1.82g 環(huán)己二胺四乙酸,溶于10ml 氫氧化鈉溶液,用水稀釋至100ml,置于冰箱內保存。取20 ml 此液和5.3ml 甲醛、2.04g 鄰苯二甲酸氫鉀,用水稀釋至100ml,置于冰箱內保存。臨用前,再用水稀釋100倍。

  4.3.4 磷酸溶液:量取82ml 磷酸用水稀釋至200ml。

  4.3.5 氨基磺酸溶液,3g/L。 

  4.3.6 鹽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精確稱取0.2g 鹽酸副玫瑰苯胺鹽酸鹽,溶于100ml 鹽酸(1mol/L)中。吸取20ml 此液于250ml 容量瓶中。加入200ml 磷酸溶液,用水稀釋至刻度。放置24h 后使用。可穩(wěn)定4個月。

  4.3.7 標準溶液:稱取0.15g 偏亞硫酸鈉(Na2S2O5)或0.2g 亞硫酸鈉,溶于250ml 吸收液中。標定其準確濃度后,為標準貯備液。標定方法見上法。再用吸收液稀釋成4.0μg/ml 二氧化硫標準溶液,置于冰箱內可穩(wěn)定1 個月。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溶液配制。

  4.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在采樣點,用1 只裝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氣樣品。

  采樣后,置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在室溫下可穩(wěn)定15d。

  4.5  分析步驟

  4.5.1 對照試驗:將裝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4.5.2 樣品處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滌進氣管內壁3次。取4.0ml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入6ml吸收液,混勻,供測定。若樣品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4.5.3 標準曲線的繪制:在7 只具塞比色管中,分別加入0.0、1.50、2.00、2.50、4.00ml 二氧化硫標準溶液,各加吸收液至10.0ml,配成0.0、0.60、0.80、1.00、1.60g/ml 二氧化硫標準系列。向各標準管加入1.0ml 氨基磺酸溶液,搖勻,放置10min。加1.0ml氫氧化鈉溶液。迅速將此溶液倒入裝有3ml鹽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的具塞比色管中,塞好塞子,混勻。在(20±2)℃水浴中反應15min。取出,于575nm 波長下,以水作參比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測得的吸光度均值對相應的二氧化硫濃度(g/ml)繪制標準曲線。

  4.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管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測得的樣品吸光度值減去空白對照的吸光度值后,由標準曲線得二氧化硫的濃度(g/ml)。

  4.6  計算

  4.6.1 按式(2)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4.6.2 按公式(4)計算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

 

  式中:C - 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mg/m3;

  c - 測得樣品溶液中二氧化硫的濃度,g/ml;

  10 - 樣品的總體積,ml;

  Vo- 標準采樣體積,L。

  4.6.3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 159規(guī)定計算。

  4.7  說明

  4.7.1 本法的檢出限為0.45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6mg/m3(以采集7.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45~1.6g/ml;平均相對標準偏差<5.0%。

  4.7.2 本法的平均采樣效率>99%。

  4.7.3 顯色劑加入方式對吸光度影響很大,一定要按本操作步驟進行。

  4.7.4 氧化氮的干擾用氨基磺酸消除;15g以下的Mn2+、Cr3+、Cu2+不干擾測定;0.5gCr6+即可引起褪色,故應避免用鉻酸洗液洗滌玻璃儀器。

  5  三氧化硫和硫酸的離子色譜法

  5.1  原理

  空氣中三氧化硫和硫酸用裝有堿性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經色譜柱分離,電導檢測器檢測,保留時間定性,峰高或峰面積定量。

  5.2  儀器

  5.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5.2.2 空氣采樣器,流量0~3L/min。

  5.2.3 微孔濾膜,孔徑0.2m。

  5.2.4 過濾裝置。

  5.2.5 具塞刻度試管,5ml。

  5.2.6 離子色譜儀

  儀器操作條件

  色  譜  柱:Ionpac AS 4A 陰離子色譜柱和Ionpac AG 4A陰離子保護柱;

  流  動  相:吸收液;

  流動相流量:1.5ml/min。

  5.3  試劑 

  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5.3.1 吸收液(流動相):稱取1.908g 碳酸鈉和1.428g 碳酸氫鈉溶于100ml水中,置冰箱內備用。臨用前,取出10ml,用水稀釋至1L。

  5.3.2 標準溶液:稱取0.1776g 硫酸鉀(于110℃干燥2h),溶于水,定量轉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貯存在塑料瓶中。此溶液為100μg/ml 標準貯備液。臨用前,用吸收液稀釋成10.0g/ml硫酸標準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溶液配制。

  5.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在采樣點,用一只裝有5.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1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氣樣品。

  采樣后,封閉吸收管的進出氣口,在清潔的容器中運輸和保存;在室溫下樣品可保存7d。

  5.5  分析步驟

  5.5.1 對照試驗:將一只裝有5.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5.5.2 樣品處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滌吸收管進氣管內壁3次,經微孔濾膜過濾后,加入具塞刻度試管中,供測定。若樣品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5.5.3 標準曲線的繪制:取4只具塞刻度試管,分別加入0.0、0.50、1.00、2.00ml 硫酸標準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0、1.0、2.0、4.0g/ml 硫酸標準系列。按照儀器操作條件,將離子色譜儀調節(jié)至最佳測定條件,流動相流量為1.5ml/min,進樣50l,分別測定標準系列,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積對相應的硫酸濃度(g/ml)繪制標準曲線。

  5.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樣品空白對照溶液。測得的樣品峰高或峰面積值減去樣品空白對照的峰高或峰面積值后,由標準曲線得硫酸的濃度(g/ml)。

  5.6 計算

  5.6.1 按式(2)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5.6.2 按式(5)計算空氣中硫酸的濃度:

  式中:C - 空氣中硫酸的濃度,mg/m3;

  5 - 吸收液的體積,ml;

  c - 測得樣品溶液中硫酸的濃度,g/ml;

  Vo-標準采樣體積,L。

  5.6.3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 159規(guī)定計算。

  5.7  說明

  5.7.1 本法的檢出限為0.46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15mg/m3(以采集1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46~4g/ml;相對標準偏差為2.6%~5.5%。

  5.7.2 本法的采樣效率為92%~99%。

  5.7.3 本法可以同時測定空氣中的HF、HCl和H2SO4。若單獨檢測硫酸霧時,用微孔濾膜采樣,用5.0ml水洗脫,過濾后測定。

  5.7.4 色譜柱可用同類型的柱。

[NextPage]

  6  三氧化硫和硫酸的氯化鋇比濁法

  6.1  原理

  空氣中三氧化硫和硫酸霧用微孔濾膜采集,用水洗脫后,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在420nm 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定量。

  6.2  儀器

  6.2.1 微孔濾膜,孔徑0.8m。 

  6.2.2 采樣夾,濾料直徑為40mm。

  6.2.3 小型塑料采樣夾,濾料直徑為25mm。

  6.2.4 空氣采樣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6.2.5 具塞比色管,10ml。 

  6.2.6 分光光度計。

  6.3  試劑 

  實驗用水為無硫酸根的蒸餾水。

  6.3.1 鹽酸,ρ20=1.18g/ml。

  6.3.2 氯化鋇溶液:稱取5g 氯化鋇,溶于水中,加入0.4ml 鹽酸,加水至100ml。

  6.3.3 混合試劑:混合乙醇(95%V/V):氯化鋇溶液:乙二醇(或丙三醇)=1:2:1。

  6.3.4 標準溶液:準確稱取0.1776g 硫酸鉀(在105℃干燥2h),溶于水,并定量轉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此液為1.0mg/ml 標準儲備液。臨用前,用水稀釋成50.0g/ml 硫酸標準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溶液配制。

  6.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6.4.1 短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微孔濾膜的采樣夾,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氣樣品。

  6.4.2 長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微孔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氣樣品。

  6.4.3 個體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微孔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佩戴在采樣對象的前胸上部,盡量接近呼吸帶,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氣樣品。

  采樣后,將濾膜的采樣面朝里對折2次后,置于具塞比色管內運輸和保存。樣品在室溫下可保存3d。

  6.5  分析步驟

  6.5.1 對照試驗:將裝好微孔濾膜的采樣夾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6.5.2 樣品處理:向裝有采過樣的濾膜的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0.0ml 水,振搖;放置5min,搖勻。取5.0ml樣品溶液置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測定。若樣品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水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6.5.3 標準曲線的繪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0.10、0.20、0.60、1.00、1.40、2.00ml 硫酸標準溶液,各加水至5.0ml,配成0.0、5.0、10.0、30.0、50.0、70.0、100g 硫酸標準系列。向各標準管加入2ml 混合試劑,輕輕搖勻后,放置5min。于420nm 波長下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對相應的硫酸含量(g)繪制標準曲線。

  6.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測得的樣品吸光度值減去空白對照吸光度值后,由標準曲線得硫酸含量(g)。

  6.6  計算

  6.6.1 按式(2)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6.6.2 按公式(6)計算空氣中三氧化硫或硫酸的濃度:

  式中:C - 空氣中硫酸的濃度,mg/m3;乘0.82 即為三氧化硫的濃度。

  m - 測得樣品溶液中硫酸的含量,g;

  Vo - 標準采樣體積,L。

  6.6.3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 159規(guī)定計算。

  6.7  說明

  6.7.1 本法的檢出限為1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13mg/m3(以采集7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1~20g/ml;相對標準偏差為2.2%~6.0%。

  6.7.2 樣品和標準各管的操作條件要一致;加混合試劑時要慢;測定前應將各管重新?lián)u勻。

  7  硫化氫的硝酸銀比色法

  7.1  原理

  空氣中硫化氫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黃褐色硫化銀膠體溶液,比色定量。

  7.2  儀器

  7.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7.2.2 空氣采樣器,流量0~3L/min。

  7.2.3 具塞比色管,10ml。

  7.3  試劑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7.3.1 硫酸,ρ20=1.84g/ml。

  7.3.2 吸收液:溶解2g 亞砷酸鈉于100ml 碳酸銨溶液(50g/L)中,用水稀釋至1000ml。 

  7.3.3 淀粉溶液,10g/L:溶解1g 可溶性淀粉于10ml 冷水中,攪勻后,慢慢倒入90ml 沸水中,邊加邊攪拌,煮沸1min;放冷。

  7.3.4 硝酸銀溶液,10g/L:溶解1g 硝酸銀于90ml 水中,加入10ml 硫酸。放置過程中如有沉淀產生,需過濾。

  7.3.5 硫代硫酸鈉溶液:稱取25g 硫代硫酸鈉(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轉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0.4g 氫氧化鈉,加水至刻度。

  標定:準確稱取0.1500g 碘酸鉀(于105℃干燥30min)于250ml 碘量瓶中,加100ml 水,加熱溶解;放冷后,加入3g 碘化鉀和10ml 冰乙酸,生成碘;迅速用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直至顏色變成微黃,加入1ml 淀粉溶液,繼續(xù)滴定至藍色褪去。用式(7)計算硫代硫酸鈉的濃度:

  式中:c - 硫代硫酸鈉溶液的濃度,mol/L;

        m - 碘酸鉀的質量,g;

        v - 硫代硫酸鈉的用量,ml。

  7.3.6 標準溶液:取6.0ml 硫代硫酸鈉溶液(0.1mol/L)于100ml 容量瓶中,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相當于0.20mg /ml 硫化氫標準貯備液。臨用前,用吸收液稀釋成20.0μg/ml 硫化氫標準溶液。

  7.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在采樣點,串聯(lián)2 只各裝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氣樣品。

  采樣后,封閉吸收管的進出氣口,置于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至少可保存5d。

  7.5  分析步驟

  7.5.1 對照試驗:將裝有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7.5.2 樣品處理:用采過樣的吸收液洗滌吸收管進氣管內壁3次。前后管各取5.0ml 吸收液于具塞比色管中,搖勻,供測定。若樣品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7.5.3 標準曲線的繪制:取10 只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1.00ml 硫化氫標準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0、2.0、4.0、6.0、8.0、10.0、12.0、14.0、16.0、20.0g 硫化氫標準系列。向各標準管加入0.2ml 淀粉溶液,搖勻;加入1.0ml 硝酸銀溶液。搖勻,放置5min,供比色。

  7.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步驟操作樣品溶液和樣品空白對照溶液,用目視比色法與標準系列比色。測得的樣品值減去空白對照值后,得硫化氫含量(μg)。

  7.6  計算

  7.6.1 按式(2)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7.6.2 按式(8)計算空氣中硫化氫的濃度。

  式中:C-空氣中硫化氫的濃度,mg/m3;

        m1,m2 - 測得前后管樣品中硫化氫的含量,μg;

        Vo-標準采樣體積,L。

  7.7  說明

  7.7.1 本法的檢出限為0.4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53mg/m3(以采集7.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4~4g/ml。平均相對標準偏差為3.4%。

  7.7.2 硫化物對測定有干擾。

  8  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8.1  原理

  空氣中二硫化碳用活性炭管采集,用苯解吸后,二硫化碳與二乙胺和銅離子反應生成黃棕色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銅;在435nm 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定量。

  8.2  儀器

  8.2.1 活性炭管:溶劑解吸型,內裝100mg/50mg 活性炭。

  8.2.2 空氣采樣器,流量0~500ml/min。

  8.2.3 溶劑解吸瓶,10ml。

  8.2.4 分光光度計。

  8.3  試劑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8.3.1 氨水,ρ25=0.9g/ml。

  8.3.2 苯。

  8.3.3 硫酸銅乙醇溶液:0.01g 硫酸銅溶于20ml 水,用95%(V/V)乙醇稀釋至100ml。

  8.3.4 顯色劑:稱取0.5g 鹽酸二乙胺,加20.0ml 硫酸銅乙醇溶液和0.4ml 氨水,溶解后,加95%(V/V)乙醇稀釋至100ml。

  8.3.5 標準溶液: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10ml 苯,準確稱量,加數滴二硫化碳,再準確稱量,加苯至刻度,混勻,由2次稱量之差計算溶液中二硫化碳的含量,為標準貯備液。置冰箱內保存。臨用前,用苯稀釋成50g/ml 二硫化碳標準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溶液配制。

  8.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8.4.1 短時間采樣:在采樣點,打開活性碳管的兩端,以2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氣樣品。

  8.4.2 長時間采樣:在采樣點,打開活性碳管的兩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氣樣品。

  8.4.3 個體采樣:在采樣點,打開活性碳管的兩端,佩戴在采樣對象的前胸上部,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氣樣品。

  采樣后立即封閉兩端,置清潔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在冰箱內可保存7d。解吸后應盡快測定。

  8.5  分析步驟

  8.5.1 對照試驗:將活性炭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8.5.2 樣品處理:將采過樣的前后兩段活性碳分別倒入溶劑解吸瓶中,各加5.0ml 苯,振搖1min,解吸30min。取0.5ml 苯解吸液,加4.5ml 顯色液,供測定。若解吸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苯稀釋后測定范圍,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8.5.3 標準曲線的繪制:取6 只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0.1、0.2、0.3、0.4、0.5ml 二硫化碳標準溶液,加苯至0.5ml,配成0.0、5.0、10.0、15.0、20.0 、25.0g 二硫化碳標準系列。各加4.5ml顯色劑。搖勻,放置15min。于435nm 波長下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 次,以吸光度均值對相應的二硫化碳含量(g)繪制標準曲線。

  8.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測得的樣品吸光度值減去空白對照吸光度值后,由標準曲線得二硫化碳含量(g)。

  8.6  計算

  8.6.1 按式(2)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8.6.2 按式(9)計算空氣中二硫化碳的濃度。

  式中:C - 空氣中二硫化碳的濃度,mg/m3;

        m1,m2-測得前后段樣品溶液中二硫化碳的含量,g;

        Vo -標準采樣體積,L;

        D—解吸效率,%。

  8.6.3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 159規(guī)定計算。

  8.7  說明

  8.7.1 本法的檢出限為0.4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7mg/ m3(以采集3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4~5g/ml;相對標準偏差為1.5%~10%。

  8.7.2 本法的平均采樣效率為94.4%。100mg活性炭的穿透容量為2.6mg。平均解吸效率為89%。每批活性炭管應做解吸效率。

  8.7.3 二乙胺與乙醇的質量很重要,標準系列的第一管應為無色。

  8.7.4 硫代乙酸有干擾。在活性炭管前接一個裝乙酸鉛棉花的玻璃管,可消除干擾。

  9  二硫化碳的溶劑解吸—氣相色譜法

  9.1  原理

  空氣中二硫化碳用活性碳管采集,用苯解吸,經OV-17色譜柱分離后,用火焰光度檢測器檢測,以保留時間定性,峰高或峰面積定量。

  9.2  儀器

  9.2.1 活性碳管,溶劑解吸型,100mg/50mg活性炭。

  9.2.2 空氣采樣器,流量0~500ml/min。

  9.2.3 溶劑解吸瓶,5ml。 

  9.2.4 微量注射器,10l、1l。

  9.2.5 氣相色譜儀,火焰光度檢測器(394nm 濾光片)。

  儀器操作條件

  色  譜  柱:1.5m×4mm,OV-17:Chromosorb W=2:100;

  柱      溫:50℃;

  汽化室溫度:150℃;

  檢測室溫度:150℃;

  載氣(氮氣)流量:20ml/min。 

[NextPage]

  9.3 試劑

  9.3.1 苯,無干擾雜質峰。

  9.3.2 無水硫酸鈉,在200℃干燥2h。    

  9.3.3 OV-17,色譜固定相。

  9.3.4 Chromosorb W,色譜擔體,60~80目。

  9.3.5 標準溶液: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10ml 苯,精確稱量后加1 滴二硫化碳,再精確稱量,加苯至刻度。由兩次稱量之差計算出二硫化碳的濃度,為標準貯備液。置于冰箱內保存。臨用前,用苯稀釋成10.0g/ml 二硫化碳標準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溶液配制。

  9.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9.4.1 短時間采樣:在采樣點,打開活性碳管的兩端,以2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氣樣品。

  9.4.2 長時間采樣:在采樣點,打開活性碳管的兩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氣樣品。

  9.4.3 個體采樣:在采樣點,打開活性碳管的兩端,佩戴在采樣對象的前胸上部,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氣樣品。

  采樣后立即封閉兩端,置清潔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在冰箱內可保存7d。解吸后應盡快測定。

  9.5  分析步驟

  9.5.1 對照試驗:將活性炭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9.5.2 樣品處理:將采過樣的前后兩段活性碳分別倒入溶劑解吸瓶中,各加5.0ml 苯,振搖1min,解吸30min。供測定。若解吸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苯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9.5.3 標準曲線的繪制:取5 只溶劑解吸瓶,分別加入0.0、0.50、1.0、2.0、3.0ml 二硫化碳標準溶液,各加苯至5.0ml,配成0.0、1.0、2.0、4.0、6.0g/ml 二硫化碳標準系列。參照儀器操作條件,將氣相色譜儀調節(jié)至最佳測定狀態(tài),各標準管取1.0l 進樣,測量峰高或峰面積,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 次,以峰高或峰面積均值對相應的二硫化碳濃度(g/ml)繪制標準曲線。

  9.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測得的樣品峰高或峰面積值減去空白對照峰高或峰面積值后,由標準曲線得二硫化碳濃度(g/ml)。

  9.6  計算

  9.6.1 按式(2)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9.6.2 按式(10)計算空氣中二硫化碳的濃度。

   式中:C - 空氣中二硫化碳的濃度,mg/m3;

        5 — 解吸液的體積,ml;

  c1,c2 - 測得前后段樣品中二硫化碳的濃度,g/ml;

  Vo - 標準采樣體積,L。

  9.6.3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 159規(guī)定計算。

  9.7  說明

  9.7.1 本法的檢出限為0.01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02mg/m3(以采集3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01~6g/ml;相對標準偏差為0.8%~4.8%。

  9.7.2 本法的平均采樣效率為94.4%。100mg活性碳的穿透容量>2.6mg。本法的平均解吸效率為89%。

  9.7.3 本法也可以采用相應的毛細管色譜柱。

  9.7.4 硫化氫和硫代乙酸不干擾測定。

  10  六氟化硫和硫酰氟的直接進樣—氣相色譜法

  10.1  原理

  空氣中的六氟化硫和硫酰氟用注射器采集,直接進樣,六氟化硫經癸二酸異二辛酯柱分離,熱導檢測器檢測;硫酰氟經聚三氟氯乙烯臘柱分離,電子捕獲檢測器檢測,以保留時間定性,峰高或峰面積定量。

  10.2  儀器

  10.2.1 注射器,100ml,50ml,1ml。

  10.2.2 氣相色譜儀

  儀器操作條件

  色譜柱1(用于六氟化硫):2m×4mm,癸二酸異二辛酯:Porapak Q = 2:100,與柱長1m 的6402硅膠柱串連。

  檢  測  器:熱導檢測器。

  柱      溫:64℃。

  汽化室溫度:75℃。

  檢測室溫度:75℃。

  載氣(氫氣)流量:15ml/min。

  色譜柱2(用于硫酰氟):3m×4mm,聚三氟氯乙烯臘:401有機擔體 = 2:100。

  檢  測  器:電子捕獲檢測器。

  柱      溫:60℃。

  汽化室溫度:180℃。

  檢測室溫度:180℃。

  載氣(高純氮)流量:50ml/min。

  10.3  試劑

  10.3.1 癸二酸異二辛酯和聚三氟氯乙烯臘,色譜固定液。

  10.3.2 Porapak Q和401有機擔體,色譜擔體,60~80目。

  10.3.3 6402硅膠,80~100目。

  10.3.4 標準氣。

  10.3.4.1 六氟化硫標準氣 :取一定量的六氟化硫(在20℃時,1ml 六氟化硫氣體為6.08mg)注入100ml 注射器中,用清潔空氣稀釋至100ml,配成100g/ml 標準氣。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氣配制。

  10.3.4.2 硫酰氟標準氣:取一定量的硫酰氟純氣(在20℃時,1ml 硫酰氟為4.252mg),注入100ml注射器中,用清潔空氣稀釋至100ml,配成0.1g/ml 標準氣。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氣配制。

  10.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在采樣點,用空氣樣品抽洗100ml 注射器3 次,然后抽100ml 空氣樣品,用橡膠帽封閉注射器口,垂直放置,置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應當天盡快測定。

  10.5  分析步驟

  10.5.1 對照試驗:將注射器帶至采樣點,除采集清潔空氣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10.5.2 樣品處理:將采過樣的注射器放在測定標準系列的同樣環(huán)境中,供測定。若樣品氣中待測物

  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清潔空氣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10.5.3 標準曲線的繪制:用清潔空氣稀釋標準氣成0.0、3.0、6.0、10.0g/ml 六氟化硫的標準系列,0.0、0.01、0.03、0.05g/ml 硫酰氟的標準系列,參照儀器操作條件,將氣相色譜儀調節(jié)至最佳測定狀態(tài),六氟化硫進樣1.0ml,硫酰氟進樣0.4ml,分別測定各標準管,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 次。以測得的峰高或峰面積均值對相應的六氟化硫或硫酰氟含量(g)繪制標準曲線。

  10.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管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氣和空白對照氣,測得的樣品峰高或峰面積值減去空白對照的峰高或峰面積值后,由標準曲線得六氟化硫或硫酰氟含量(g)。

  10.6  計算

  10.6.1 按式(11)計算空氣中六氟化硫或硫酰氟的濃度。

  式中:C - 空氣中六氟化硫或硫酰氟的濃度, mg/ m3;

  m - 測得的六氟化硫或硫酰氟的含量,g;

  V - 進樣體積,ml。

  10.6.2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 159規(guī)定計算。

  10.7  說明

  本法的最低檢出濃度:六氟化硫為1630mg/ m3(以進樣1ml計),硫酰氟為0.04mg/m3(以進樣0.4ml計)。測定范圍:六氟化硫為1630~10000mg/ m3,硫酰氟為0.04~50 mg/m3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2.3%和1.1%。

  11  氯化亞砜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11.1  原理

  空氣中的氯化亞砜被四氯化碳吸收后,經氫氧化鈉溶液提取,游離出氯離子,與硫氰酸汞作用置換出硫氰酸根,與鐵離子作用生成紅色,于460nm 波長處比色定量。

  11.2  儀器

  11.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11.2.2 空氣采樣器,流量0~1L/min。

  11.2.3 具塞比色管,25ml。

  11.2.4 分光光度計。

  11.3  試劑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11.3.1 吸收液:四氯化碳。

  11.3.2 硫氰酸汞乙醇溶液:取0.4g 硫氰酸汞,溶于100ml 無水乙醇中。

  11.3.3 硫酸鐵銨溶液,120g/L:溶解12g 硫酸鐵銨[(NH4)2S04•Fe2(S04)3•24H2O]于適量水中,加40ml硝酸(ρ20=1.42g/ml),用水稀釋至100ml,如有沉淀應過濾。

  11.3.4 氫氧化鈉溶液,4g/L。

  11.3.5 標準溶液: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準確稱量后,加入約0.1ml 氯化亞砜,再準確稱量,用四氯化碳稀釋至刻度,搖勻。由兩次稱量之差計算出氯化亞砜的濃度,為標準貯備液,置于冰箱中保存。臨用前,用四氯化碳稀釋成20.0g/ml 氯化亞砜標準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溶液配制。

  11.4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 159執(zhí)行。

  在采樣點,用1只裝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氣樣品。采樣后立即封閉進出氣口,置于清潔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應盡快測定。

  11.5  分析步驟

  11.5.1 對照試驗:將裝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11.5.2 樣品處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滌吸收管進氣管內壁3 次,將吸收液轉移至具塞比色管中,加10ml 氫氧化鈉溶液,振搖200次,靜置分層,取上清液5.0ml 放入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測定。若樣品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11.5.3 標準曲線的繪制:取6 只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1.0、2.0、3.0、4.0、5.0ml 氯化亞砜標準溶液,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20、40、60、80和100g 氯化亞砜的標準系列。向各管加入10ml 氫氧化鈉溶液,振搖200次,靜置分層,取上清液5.0ml 放入另一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ml 硫酸鐵銨溶液,混勻。再加入1.5ml 硫氰酸汞溶液,混勻。用水稀釋至10ml,混勻。放置20min 后,于46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 次;以吸光度均值對相應的氯化亞砜含量(g)繪制標準曲線。

  11.5.4 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條件測定樣品和空白對照,以測得的樣品吸光度值減去空白對照的吸光度值后,由標準曲線得氯化亞砜的含量(g)。

  11.6  計算

  11.6.1 按式(2)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11.6.2 按式(12)計算空氣中氯化亞砜的濃度:

  式中;C -空氣中氯化亞砜的濃度,mg/m3;

  m  - 測得樣品溶液中氯化亞砜含量,g;

  Vo — 標準采樣體積,L。

  11.7  說明

  11.7.1 本法的檢出限為1.0g/ml;最低檢出濃度為1.3mg/m3(按采集7.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1~10g/ml。相對標準偏差為2.0%~3.8%。

  11.7.2 本法的采樣效率為95.5%~99.0%。

  11.7.3 樣品呈色后可保持2h。

  11.7.4 以四氯化碳為吸收液,采集空氣中氯化亞砜時,可消除與其共存的二氧化硫及氯化氫的干擾。

  11.7.5 采樣后,應盡快將吸收液轉移至具塞比色管中,并立即用氫氧化鈉溶液提取,取上清液保存,至少可保存11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陇南市| 静安区| 万源市| 朝阳区| 富阳市| 邵武市| 罗甸县| 太仆寺旗| 香港 | 九龙坡区| 马龙县| 双鸭山市| 黎平县| 高尔夫| 郎溪县| 浦北县| 香格里拉县| 黄山市| 屏南县| 民权县| 绵阳市| 定边县| 馆陶县| 大宁县| 海伦市| 襄垣县| 土默特左旗| 沁水县| 绥江县| 新津县| 桐梓县| 宝山区| 抚州市| 深水埗区| 龙海市| 巴彦淖尔市| 织金县| 南靖县| 连南|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