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土資源部有關文件精神以及國家6部局《關于加強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的意見》的要求,我市自2001年12月開始,在全市開展了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在整治工作中,全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部門通力配合,企業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通過開展安全整治工作,礦山開采秩序明顯好轉,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顯著提高,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將全市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情況通報如下:
一、下大力氣,狠抓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統一部署,加大整治力度,嚴格整治標準,規范開采秩序,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為了加強對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安全生產、國土資源、環保、勞動和社會保障、公安、工商、監察7個部門,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加大整治工作力度。為使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落在實處,我市連續3年制定了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驗收辦法和驗收標準,及時組織召開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全市性工作會議,明確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全面部署整治工作,確保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順利進行。
在全市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中密云、懷柔、房山、順義、門頭溝、昌平、平谷、延慶等區縣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艱苦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績。
密云縣在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中,為切實抓出成效,采取了有力措施。各有關部門都設立了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對舉報的非煤礦山企業死灰復燃及非法開采問題,認真進行核查,依法嚴肅處理。在整治工作中,堅持“時間不縮短、程序不減少、標準不降低”的原則,運用“礦山企業找,主管部門提,領導小組點”的辦法,在第三階段整治過程中,查出各類問題數百個,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嚴格按驗收標準進行了整改。通過整改,現有的14家非煤礦山企業安全評估全部達到A級,礦山企業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初步實現了規模化、規范化、科學化開采。
懷柔區根據實際情況,整治小組成員單位又增加了林業局和水利局, 從安全生產、植被恢復、水土保持等方面進行全面整治。為使企業達到安全驗收標準,特聘請非煤礦山有關專家對企業進行現場指導,淘汰落后的設備設施,規范礦山開采方式,強化職工的安全教育。區整治驗收小組深入基層進行宣傳動員,嚴格執行驗收標準,認真開展驗收工作,要求存在問題的企業對照標準進行整改,非煤礦山企業安全水平明顯提高。
房山區整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抽調人員組成3個督查組,2個驗收組,對21個鄉鎮的317家企業按照整治標準逐一檢查驗收。為了按時完成任務,工作人員放棄節假日和周末休息時間,深入山區、走鄉下礦,總行程達3萬余公里。對基礎差、評估等級偏低的企業,加強指導督促,使其在規定時限內達到B級以上標準;對經過整治仍達不到安全標準的企業,堅決依法予以停產停業整頓,直到達標。此外,房山區還把深化非煤礦山安全整治與打擊偷挖盜采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巡邏、嚴看死守,依法打擊非法開采行為,有效地維護了非煤礦山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順義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整治工作,各部門相互配合、協調行動,整治工作不遺不漏,不走過場。對安全評估為C級的企業,要求限期整改或停產整頓,對整改仍不能達到安全要求的企業予以處罰或關閉,堅決將安全生產作為市場準入的第一條件。通過大力整治,企業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改進了生產工藝,完善了安全及環境設施,生產條件和周圍環境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
門頭溝區在第三階段整治中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購置了先進的潛孔設備,進行路面硬化、道路灑水,采取濕式或封閉作業等工藝,減少了環境污染,改善了安全生產條件。同時,企業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強化了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整治效果。
二、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通過開展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礦山開采秩序明顯好轉,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明顯提高,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規模壓縮了非煤礦山企業數量。北京作為首都和國際化大都市,無論從經濟、安全、環保方面,還是從資源、生態角度,都不適宜發展非煤礦山。經過3年的專項整治,我市非煤礦山企業從1606家,減少至435家,關閉不合格礦山企業1171家,關閉比例達72.9%。全市非煤礦山小、亂、散的局面得到很大的改善,逐步向著規模化生產邁進。
(二)加強了企業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工作。所有企業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了安全組織機構,配備了專、兼職安全員。進一步明確了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職工群眾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職責和權力。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崗位操作規程。有的企業將制度編制成冊,人手一份,便于職工學習和掌握。建立了培訓記錄、檢查記錄、職工安全教育卡、檢修記錄、爆破記錄等各項日常管理記錄,初步規范了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
(三)提高了安全生產素質。通過開展安全培訓教育,企業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都取得了安全生產管理資格證書,特種作業人員全部實現持證上崗,建立了職工三級教育卡片,生產作業人員基本熟悉掌握了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技能,企業的安全意識和素質進一步提高。
(四)增強了事故防范能力。企業制定了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礦山搶險隊或與搶險隊簽訂了協議,并定期組織進行演練,企業的事故防范和應急救援能力明顯提高。
(五)改善了礦山開采現場安全生產條件。露天開采實行自上而下、階梯式開采,淘汰了落后的工藝設備,增加了科技含量,機械化程度逐步提高;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硬化拓寬路面、采取封閉或濕式作業,更新改造電氣設備,安全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六)規范了用工制度。企業與職工簽定了規范的勞動合同,建立了工傷保險,并為職工提供了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品,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權益。
(七)有效控制了環境污染。對粉塵污染源進行遮擋和覆蓋、安裝除塵裝置、采用濕式作業設備,減少了環境污染;在尾礦庫護坡種植灌木類植物進行綠化;對運輸道路進行硬化處理和部分綠化,大大改善了環境狀況。
三、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工作目標
通過3年的安全整治,我市的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非煤礦山企業地處偏遠山區,經濟狀況較差,企業的各項基礎工作薄弱,要全面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化、科學化,實現本質安全,尚需長期努力;二是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一些法定代表人文化程度低,難以適應當前安全管理的需要;三是非煤礦山大多使用外地務工人員,職工流動性大,易產生安全教育的空白和漏洞,導致傷亡事故的發生;四是非煤礦山企業分布面廣,安全監督力量不足,目前各區縣尚未形成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網絡,安全監督檢查力量較為薄弱;五是山區經濟落后,礦山開采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停止開采后,容易帶來地區不穩定等負面影響。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今后,我市要繼續深化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鞏固煤礦山安全整治成果,廣泛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做好安全生產許可證發放工作,逐步建立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努力實現關口前移、超前防范,全面提高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水平,推動全市的安全生產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