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全國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2009年工作總結和2010年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安監總管一〔2010〕6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全國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協調小組對全國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2009年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研究提出了2010年重點工作安排,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土資源部
環境保護部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全國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
2009年工作總結和2010年重點工作安排
2009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尾礦庫安全生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實開展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2010年,尾礦庫專項整治任務仍然艱巨,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進一步推進尾礦庫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一、2009年尾礦庫專項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09年,全國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協調小組積極組織開展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印發了《關于全國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2008年工作總結和2009年重點工作安排的意見》(安監總管一〔2009〕95號),對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作出具體安排。各地區、各相關單位圍繞促進尾礦庫安全和環保形勢穩定好轉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全國尾礦庫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5起、死亡3人,同比分別減少13起、279人,是2005年以來尾礦庫事故“雙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一)著力推進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工作。經報國務院同意,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和環境保護部等五部委聯合向各省級人民政府印發了《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方案》(安監總管一〔2009〕112號,以下簡稱《治理方案》)。各地區、各單位按照《治理方案》要求,嚴格落實責任,強化掛牌督辦和檢查督導,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09年底,全國危、險、病庫由2008年底的4910座下降到2098座,下降57.3%;排查出一般隱患32538項,已整改31502項,整改率96.8%;排查出重大隱患450項,已整改325項,整改率72.2%。河北、山西等省實行領導包庫責任制,明確危、險、病庫和非法庫、無主庫的治理任務和完成時限。安徽省安委會對54座尾礦庫隱患治理進行掛牌督辦,已完成21座尾礦庫特大隱患和19座尾礦庫重大隱患的治理驗收。云南省安全監管局在《云南日報》公告取締關閉非法建設、運行的85座尾礦庫和停止使用的25座危、險、病庫以及責令停止建設的9座尾礦庫名單,以接受社會監督。
(二)著力推進尾礦庫打非治違和整頓關閉工作。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關閉工作的意見》(安委辦〔2009〕13號),明確了尾礦庫整頓、取締關閉對象,把尾礦庫關閉任務逐一分解到各地區。各地按照整頓關閉工作部署,精心組織,制定方案、分解任務、完善機制,強化目標考核,嚴格關閉程序和標準,依法取締關閉非法建設和生產、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污染環境以及超設計壩高、超設計儲存、超量排放尾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尾礦庫,打非治違、整頓關閉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取締關閉尾礦庫2035座,超額完成了關閉計劃。山西省加大工作力度,關閉取締尾礦庫1054座,壓減率高達67%。完成了山西省襄汾縣新塔礦業公司“9•8”特別重大尾礦庫潰壩事故調查處理結案工作,對1起尾礦庫事故進行了跟蹤督導,對群眾舉報的9座尾礦庫隱患進行了認真核查。
。ㄈ┓e極落實尾礦庫隱患治理資金。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設立了尾礦庫隱患治理和加強尾礦庫安全監管能力建設資金10億元,組織各地申報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項目,啟動了《治理方案》中無主尾礦庫的隱患綜合治理工作。財政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設立了尾礦庫隱患治理專項資金約30億元,制定印發了《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有色金屬礦山企業尾礦庫閉庫治理安全工程項目和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啟動了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有色金屬礦山企業尾礦庫的閉庫治理工作,截至2009年底,已向湖南、安徽兩省下撥首批專項資金4.42億元。各有關地方政府和尾礦庫企業不等不靠,加大資金投入力度,2009年地方政府投入15.3億元、尾礦庫企業投入32.8億元,有力地推進了隱患治理工作。河南省政府投入3億元治理資金,帶動市(地)、縣級政府和企業共計投入11.4億元,對456座尾礦庫隱患實施綜合治理。
。ㄋ模┐罅ν茝V先進安全適用技術。印發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在非煤礦山推廣使用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一〔2009〕177號),對推廣應用尾礦庫在線監測、尾礦充填、干式排尾和尾礦綜合技術等4項先進適用技術作出安排部署。許多地區和企業都把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擺上重要日程,制定方案,完善機制,研究探索相關政策措施,以點帶面,狠抓落實,取得積極進展。據統計,2009年全國已有463座尾礦庫應用了在線監測技術,277座應用了尾礦充填技術,332座應用了干式堆排技術,331座應用了尾礦綜合利用技術。
。ㄎ澹┲娀瘫、夯實基礎。印發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強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安全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一〔2009〕80號),啟動了尾礦庫安全標準化建設工作。各地按照部署,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積極推進,取得一定進展。北京、吉林、四川逐步將安全標準化最低評定等級作為尾礦庫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基本條件。印發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型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安全基礎工作改善安全生產條件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一〔2009〕44號),各地安全監管部門將其作為工作指南,許多尾礦庫企業將其作為安全生產教科書,認真學習和組織實施。開展了非煤礦山強基固本“五個一百”示范單位創建活動,選擇121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尾礦庫作為安全標準化建設、加強安全基礎工作的先進典型,積極培育,大力實踐,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加強了汛期尾礦庫安全生產工作,各有關部門及時印發通知、傳發信息,加強預報預警,強化檢查督查,完善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基本實現了尾礦庫安全渡汛。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仍然存在一些重大安全、環保隱患,整治責任重、難度大。截至2009年底,全國仍有危、險、病庫2098座,占總數的16.8%。這些尾礦庫普遍存在浸潤線過高、調洪庫容不夠、壩體裂縫現象嚴重、壩體安全觀測設施不健全等重大安全與環保隱患。由于這些隱患治理投入高、難度大、周期長,加之部分企業工作積極性不高,企業和地方政府投入不足,隱患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理,給人民生命財產及環境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二)各類小庫多,安全、環;A薄弱。全國12523座尾礦庫中,四、五等小型庫約占95.4%。這些小型尾礦庫絕大部分存在沒有正規設計、沒有按設計或規范標準建設、沒有嚴格履行“三同時”審批手續、沒有制定年度排放計劃,超設計能力排放尾礦,安全管理和職工素質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環保隱患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應急救援預案不完善等問題。同時,全國尚有1421座尾礦庫未確定等別,2051座尾礦庫需要重新進行安全度鑒定,這些都給尾礦庫安全生產和安全監管帶來很大難度。
。ㄈ┮恍┑胤秸坝嘘P部門監管力度不夠。個別市(地)、縣尾礦庫安全監管責任還不落實;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管理工作相對滯后;部分尾礦庫閉庫措施不到位,存在以停代整、以停代關、以關代閉等問題。一些廢棄、停用的尾礦庫無人監管;一些地方監管力量薄弱,專業人才缺乏,聯合執法效能較低。
。ㄋ模┓欠、違法尾礦庫仍然存在。部分未辦理相關手續的尾礦庫仍在非法運行;未批先建、安全設施尚未驗收就擅自生產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有的尾礦庫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后未及時辦理延期手續,仍在違法生產。
三、2010年重點工作安排
。ㄒ唬┥罨驳V庫隱患綜合治理工作。要突出預防為主,強化事前預防,完善事故防范工作機制,有效減少事故總量。一是深入落實《治理方案》,加強對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強化落實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降低有毒有害尾礦的產生量,并按隱患大小和環境敏感程度,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努力實現安全生產、清潔生產。二是重點整治已查出的2098座危、險、病庫,堅決完成2010年治理1000座以上危、險、病庫的任務。三是積極引導和推動地方各級政府和企業加大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資金投入力度,確保隱患綜合治理工作扎實推進。四是組織好中央支持尾礦庫隱患治理項目的審核和實施工作,加強監督檢查,嚴把治理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關,確保治理效果。五是督促各地組織專家隊伍或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1421座等別不清和2051座安全度不明的尾礦庫進行鑒定,為實施科學監管、科學治理提供依據。六是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完善應急預案,明確緊急情況下通知聯絡、疏散撤離、搶險救援的程序辦法,建立尾礦庫主管單位與周邊農村、工廠、市場、居民點等的聯防聯動機制。
(二)加大打非治違、整頓關閉工作力度。督促各地繼續加大關閉取締工作力度,依法取締關閉非法生產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污染環境的尾礦庫。一是對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通過安全和環保“三同時”驗收的尾礦庫,立即責令停建或停產、限期整改,整改仍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依法予以關閉。二是嚴格建設用地審批制度,依法查處未按規定辦理用地手續的行為。三是對拒不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和擅自利用廢棄尾礦庫進行生產的企業,依法予以取締并追究責任。四是對超量排放儲存尾礦、沒有正規設計或私堆亂建、擅自違規加高壩體以及嚴重污染環境的尾礦庫,要吊銷企業相關證照,落實取締、關閉措施,確保安全和環保。五是落實治理責任,督促被取締關閉尾礦庫企業落實閉庫資金,限期履行閉庫手續。
(三)嚴格落實尾礦庫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尾礦庫企業落實以法定代表人負責制為核心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做好尾礦庫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配備適應工作要求的安全管理和技術人員;完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深入排查治理安全和環保隱患,確保及時得到治理;嚴格教育培訓,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內部管理,確保筑壩質量和排洪可靠、監測有效。
。ㄋ模┤婕訌娢驳V庫安全標準化建設。督促各類尾礦庫企業嚴格執行《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尾礦庫實施指南》(AQ2007.4-2006),逐步建立以風險控制為核心,全員參與、過程控制和持續改進的動態安全管理體系,實現對尾礦庫各個環節的風險辨識、預控,最大限度地消除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事故隱患,逐步建立起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同時,把安全標準化建設與安全許可、安全整治工作相結合,推動尾礦庫企業積極開展安全標準化創建活動,確保到2010年底全國20%以上尾礦庫達到安全標準化五級以上水平。
。ㄎ澹⿵娀驳V庫安全和環保監管工作。一是要深入排查,進一步摸清尾礦庫底數,對查出的尾礦庫登記建檔,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二是嚴把源頭準入關。嚴格尾礦庫建設項目安全、環保設施“三同時”手續,嚴格尾礦庫安全許可證換發工作,加快頒證工作進度,確保頒證質量。三是加強動態監管。對取證后放松管理、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污染環境的尾礦庫,要責令其停產整改,暫扣相關證照,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吊銷相關證照,并提請地方人民政府堅決予以關閉;對無主管單位的尾礦庫,要督促地方政府抓緊明確監管主體。四是落實部門聯合工作機制。加大協調力度,加強聯合執法、信息通報和資源共享,實施綜合治理。五是完善尾礦庫數據庫,實施科學監管。六是要按照“四不放過”和“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依法嚴肅查處尾礦庫生產安全事故和環境事件。
(六)積極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安全環保技術。深入落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在非煤礦山推廣使用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指導意見》,積極引導各地區和各企業推廣應用在線監測、尾礦充填和干式排尾等先進適用技術,力爭到2010年底,三等以上尾礦庫實現在線監測的達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