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勞工組織調查,全球每年有近4億5千萬人發生工傷事故或遭受職業病的折磨。被稱為“不流血的工傷”的職業病,占其中2/3。據國家衛生部統計,我國有2億工人在工作環境中接觸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職業病多數肇因于工作環境的惡劣:沒有排塵除毒設施,使得有毒物質在作業環境的濃度超出國家規定的職業接觸標準,引致職業病。
本文著重談談工業通風,這是一種重要的職業安全措施,可以降低或排除作業環境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以預防或減少職業病的發生。
工業通風是指通過空氣的流動來調節工業生產環境的氣候,目的有三個方面:①補充作業環境新鮮空氣,排出污濁和有害的空氣,使作業人員獲得充足的氧氣;②將作業環境中存在的粉塵、有毒有害蒸汽或氣體、高溫等職業病危害因素予以稀釋或排除,減少對作業人員的傷害;③通過空氣流動排出有害物質,防止火災、爆炸的發生。
工業通風可以是對整個作業環境的整體全面通風,也可以是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個別地方進行局部通風。當整個作業環境的空氣質量不適合人體需求,有污染(但不是致命性的),污染源離作業人員較遠,一般為氣體或蒸汽,容易擴散到作業環境的各個位置,這時,采用整體全面通風能改善整個作業環境的氣候,補充新鮮空氣,排出有害氣體,保證作業人員獲得足夠氧氣。
局部通風一般是在作業環境有粉塵發生源、高溫發生源、有毒蒸汽發生源、有毒氣體發生源的作業環境采用,把這些有害物質通過排風系統收集處理,再排放到作業環境以外,控制污染物的進一步擴散。以下詳細介紹整體全面通風和局部通風:
一、整體全面通風
整體全面通風可以采用自然通風效果,即采用風壓、熱壓產生的動力使空氣流動,也可以采用機械動力使空氣流動達到作業環境通風。在一些不適宜采用自然整體通風的條件下,可以采用機械動力通風。由于通風手段是風壓和熱壓,所以要考慮作業場所的主體工程設計,廠房設計要有利于風向的流動,要選擇四周沒有建筑物、山、樹林遮擋的地方,還要注意廠房的高度,門、窗安裝的高度、方位及大小;作業環境人行通道的設計、工藝的布局以及生產設施的擺設都要有利于空氣自然的流動。
在自然通風難以達到通風目的的情況下,要選擇機械通風。好處是有利于控制通風換氣位置,控制所需的新鮮空氣的量,排出的含有有害物空氣可以回收處理;通風送入的空氣可以凈化、預熱、去濕等。
二、局部通風
針對一些產生熱流、煙塵的工藝,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自然局部(熱壓、風壓)通風,但多數情況下都是采用機械動力(電機)通風。局部通風一般用于作業環境存在職業病危害程度中等、中等以上或者高度職業病危害的情況。作業環境中產生粉塵,工作中使用揮發性有毒性化學品,如油漆、有機溶劑、有毒膠水,產生有毒氣體、有毒蒸汽、有毒煙塵,就要采用機械局部通風,以防這些危害因素擴大污染范圍。如果有害物質的危險程度高,還要采用隔離密閉作業和局部通風相結合的方法。
機械局部抽風圖
三、工業通風設備
采用哪種通風設備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要根據設備性能和作業環境中存在不同物質所產生有害因子的形態。自然通風設備較簡單,只需要無動力風機、自然通風罩等就可以了。整體機械通風要有送風設備和排風設備,就要有能夠產生動力的風機和抽風管、排氣。局部通風也需要動力風機、風管、風罩等設備,風罩有很多種:接收式、半包圍式、包圍式、溝漕式、箱式、柜式,等等。不管采用哪種通風措施及設備,都要根據作業環境的面積和空間大小、有害因素形態、產生污染源的范圍等具體條件來選擇,使之發揮正常的通風換氣、排塵、除毒的效果。
工業通風雖然重要,但還要跟其它措施配合,包括盡量采用低毒和無毒材料,使工作場所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盡量預防和減少職業危害。
上一篇:企業職工勞動保護制度
下一篇:五金行業的職業危害與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