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開幕前夕,筆者就早早住進上海一個親戚家。在與親戚聊天中,發現他對那里的“百萬市民環保知識大培訓”活動津津樂道。
據親戚介紹,上海以舉辦綠色 “世博會”為契機,將環保教育做得十分精細。比如,在培訓中,他們開發了多種媒體的教育資源,并且為每個培訓點都配發了“百萬市民環保培訓包”,這其中包括一個教學光盤、《后天》和《水嘯霧都》兩部環保電影、環保知識指南以及教學資料等,還設計了網絡精品課件,制作了教學電視片,并通過“上海終身學習網”的“百萬市民環保培訓”主題網頁,供市民快樂學習、自我測試、主動參與。親戚拿出《市民環保培訓簽證》和《培訓滿意度測評表》給我看,他說,這次環境宣傳教育特別嚴格也十分扎實,已形成以全市18個區(縣)社區學院、216個街道(鄉鎮)社區學校以及5000多個居(村)委學習點為主體的社區環境保護教育網絡體系……
親戚的描述讓我浮想聯翩——不失時機在全民中普及環保知識的做法,必將會帶來這樣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當 “世博會”的大幕落下,留在人們身邊的不只是那些“世博會”的園區和場館,還有已經落實在行動、留在人們意識中的環保理念。
相比之下,如今我們許多地方的環保教育還是粗放的、零散的。比如,常常只在“環境保護日”作宣傳,而缺少教育的經常性和系統性;只側重于環境保護意義方面的灌輸,而缺少保護環境的具體措施和辦法的傳授;只重視孩子等部分特殊人群的教育,而沒有把各行業的每個人都動員起來,缺少環境教育的全民性。這樣的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已經滯后于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環保教育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全民性。環境質量的優劣和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活動息息相關。只有全民的關心、參與和身體力行,困擾人們的環境問題才能徹底解決。所以,環保教育宜在普及上下功夫,需要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應該有細致的、不間斷的環保教育。應該說,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不論從事什么職業,不管居住在什么地方,都應該接受環境教育,了解地球的環境狀況,了解人類不當的活動可能給環境帶來的危害,從而攜手保護環境。所以,有關部門應當多提供一些像上海那樣的“培訓課堂”,組織更多的方方面面的民眾,都參與到“環保知識大培訓”中來。通過環境保護教育,影響人們的思想、情感,才能讓人們自覺自愿地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環保教育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系統性和持續性。廣泛持久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環境宣傳活動,才能潛移默化,滴水穿石。比如,提供系列觸目驚心的數據,配以通俗易懂的宣傳畫面,編寫各種環境污染危害的資料等,全面增強公民環保意識;再比如,可以組織低碳生活常識講座、節能減排經驗交流等,大力普及公民環保知識,讓大家不僅崇尚,更重要的是學會環保的生活方式。有報道說,最近大連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心連心365志愿者工作站聯合大連市10個社區,制定出《綠色社區環保公約》,并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配合下,組織環保志愿者走進居民家庭,逐戶宣傳環保知識,簽訂《綠色社區環保公約》。《綠色社區環保公約》內容包括:為減少空氣污染、節約能源,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車或步行出行;為保護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盡量購買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可多次長期使用的商品;鄰里和睦,不制造影響他人的噪聲;分類投放垃圾,不隨意傾倒廢液,回收廢舊電池等。類似這樣的環保教育,其實多多益善。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當環保教育做到了制度化、規模化,使其成為一項經常性而非臨時性的工作、系統性而非應景式的教育,我們生存的環境就一定會更美麗!
下一篇:大膽創新 為環保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