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體壇出現了兩起令人震驚的運動傷害事件,一是排球名將湯淼在俄羅斯參加比賽時摔斷頸椎,至今臥床不起。另一起是浙江體操小將王燕在全國體操錦標賽預賽中摔下高低杠,脊椎錯位。人們在為他們扼腕嘆息之余,也不免為他們將要支付的高額醫療費以及受傷后的生活費擔憂,兩起事件也讓處在奧運備戰沖刺階段的中國體壇蒙上了陰影。
那么應該怎樣建立起完善的運動員傷殘保障體系呢?為此我請來了致力于體育競技管理學研究的沈陽體育學院管理系副教授鄒德新、沈陽體育學院運動生理生化學教授常波和遼寧省體育局人事處處長黃淑敏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防傷意識是護身符
主持人:在高強度、高難度、高標準以及大運動量的訓練和比賽當中,運動傷害和意外事故往往很難避免。
常波:競技體育具有不斷向人類自身生理極限挑戰的特點,它決定了體育運動的危險性:即在對生理極限進行挑戰和超越的勇敢嘗試中,運動員出現傷病的幾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
主持人:治傷不如防傷,提高運動員、教練員的防傷意識和防傷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傷病發生率,這應該是運動員、教練員首先要做到的。
常波:絕大部分傷病的出現,包括重大傷害的出現不外乎這幾種原因:某個技術動作做得不規范,不到位;準備活動不充分;保護措施跟不上;疲勞積累,通常一個運動員在疲勞狀態下,以往有能力完成的技術動作也不會很好地完成,這點在體操、技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危險系數較高的項目上表現最為突出。另外,環境、天氣、氣候、氣溫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增加受傷幾率。
主持人:國外運動員傷病的發生率就要比國內低,他們防傷病的意識好,相應的運動員的運動年限也比較長。
常波:任何項目都有其相應的保護方法和保護措施,除了運動員自己要多注意外,教練員也有義務做好,并且讓運動員學會主動和被動保護措施。另外在訓練中要遵循科學訓練的原則,避免過度訓練。加強防范意識,爭取少受傷或者不受傷,這是最關鍵的。
運動員工傷保險機制正在形成
主持人:據我所知,自1998年體操運動員桑蘭在美國參賽發生意外導致癱瘓后,國家體育總局就規定運動員必須上保險。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也就此誕生,其險金給付標準從特等到11等,共12個級別,賠付金額從1000元到30萬元。
黃淑敏: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是由國家體育總局委托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具體負責運作的,現在包括遼寧省在內的很多省市優秀運動員都參加了互助保險。如果運動員出現重大運動傷害,傷殘互助保險的賠償金一般都是醫療費用的重要來源之一。
主持人:王燕受傷之后,浙江省方面曾經明確表示,王燕的醫療費用有三個來源:傷殘互助保險、浙江省為運動員投的工傷險參賽前購買的意外傷害保險。
黃淑敏:這只是浙江省的做法,不代表普遍做法。現在國內各省市在運動員傷殘保障工作上都是根據各自的情況制定政策和辦法,也有一些像浙江省這樣給運動員買工傷保險等等,但全國并沒有統一的制度。我們遼寧省的專業運動員除了有傷殘互助保險之外,國家每年還專門撥付了資金,用于治療優秀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出現的重大傷害。如果這兩部分資金還不足以支付運動員治傷的費用,那么運動員所在的訓練單位往往也會出錢追加部分費用。
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是關鍵
主持人:建立完善的傷殘保障體系,是中國體育管理方面亟待解決的課題。
鄒德新:我個人認為,完善傷殘保障體系首先要讓運動員也享受和城市職工一樣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社會統籌醫療基金和個人醫療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但社會醫療保險一般都是保病不保傷,所以僅有這個還不夠,我要說的第二點就是對運動員予以一定的補充醫療保險。比如由國家出資或由社會捐助籌措資金,甚至可以從體育彩票盈利中分撥部分款項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基金會,專門為運動員出現重大傷殘事故時提供醫療費用的保障。第三,我在這里還要鼓勵運動員自己或者訓練單位為運動員購買商業保險,這也將給運動員支付醫療費用,甚至維系今后的生活帶來幫助?偠灾\動員的傷殘保障體系應該是一個由多層次、多支柱構成的醫療保障體系。
主持人:這應該是理想狀態的運動員傷殘保障體系吧。
鄒德新:對。但目前基本醫療保險還沒有在運動員中間真正落實,追加醫療保險的規模和發展程度還遠遠滿足不了需要,而商業保險也存在險種較少等局限。
現在應該明確這樣一個認識,不僅運動員無法僅憑個人財力就能面對重大傷病帶來的后果,對于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說也是如此。只不過運動員因為其特殊身份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所以還是要像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今年9月12日在長沙強調的那樣:要努力構建國家、行業、地方和個人共同承擔的運動員保障體系,而不是將保障責任完全推給其中的任何一方。既不能讓運動員獨自承擔醫治傷殘的費用,也不能完全由國家和政府為醫藥費埋單。
上一篇:工傷保險不能僅依靠《條例》
下一篇:火車撞死下班人 家屬獲賠工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