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道路交通和運輸安全技術

2009-06-1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道路交通安全基礎知識    

  (一)、道路交通系統的三要素    

  道路交通系統的基本要素是人(包括駕駛員、行人、乘客及居民)、、車(包括客車、貨車、非機動車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關設施)、。在三要素中,駕駛員是環境的理解者和指令的發出和操作者,它是系統的核心,路和車的因素必須通過人才能起作用。三要素協調運動才能實現道路交通系統的安全性要求。    

  (二)、各種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    

  1.客貨運輸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    

  1)、運輸車輛的安全要求    

  車輛滿足安全行駛要求,是減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行駛安全性包括主動安全性和被動安全性。主動安全性指機動車本身防止或減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與車輛的制動性、動力性、操縱穩定性、舒適性、結構尺寸、視野和燈光等因素有關;被動安全性是指發生車禍后,車輛本身所具有的減少人員傷亡、貨物受損的能力。提高機動車被動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帶、安全氣囊,安裝安全玻璃,設置安全門、配備滅火器等。    

  為督促車主保持良好的車況、確保行車安全、減少能耗和環境污染,應按有關規定對機動車進行安全檢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4年7月12日發布了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2004)、。該標準規定了機動車的整車及主要總成、安全防護裝置等有關安全運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檢驗方法,還規定了機動車的環保要求。    

  2)、旅客運輸安全運行要求    

  客運班車、旅游客車應當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線路、站點和班次運行,不得擅自變更或者停運。客運經營者應當按照客票標明的日期、車次、地點運送旅客,無正當理由不得中途更換車輛、停止運行或者將旅客移交他人的車輛運送,不得違反規定超載運輸。出租汽車和客運包車應當按照承租人指定的目的地選擇合理的路線行駛,未經承租人同意,不得招攬他人同乘。旅客必須持有效客票乘車,不得攜帶易燃品、易爆品及其他違禁品進站、乘車。    

  3)、貨物運輸安全運行要求    

  道路運輸經營者應當根據擁有車輛的車型和技術條件,承運適合裝載的貨物;運輸貨物裝載量必須在公路、橋涵載重量和車輛標記核載質量范圍之內,超載的貨物運輸車輛必須就地卸貨。危險貨物和大型物件運輸車輛,應當到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搬運裝卸危險貨物和大型物件,應當具備相應的設施和防護設備,并到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搬運裝卸經營者應當按照有關安全操作規程組織搬運裝卸,禁止違章操作。    

  4)、客貨運輸車輛駕駛員安全運行要求    

  從事道路運輸的機動車駕駛員,應當經過職業培訓,取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營運駕駛從業資格證書。    

  2.特種車輛或特殊用途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    

  1)、特種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對特種車輛做了如下規定: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非執行緊急任務時,不得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不享有前款規定的道路優先通行權。道路養護車輛、工程作業車進行作業時,在不影響過往車輛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駛路線和方向不受交通標志、標線限制,過往車輛和人員應當注意避讓。灑水車、清掃車等機動車應當按照安全作業標準作業;在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可以不受車輛分道行駛的限制,但是不得逆向行駛。    

  《機動車安全運行技術條件》中規定,特種車輛除要滿足一般的機動車安全運行技術條件外還要符合一些附加要求。例如,規定消防車的車身顏色應為符合GB/T 3181規定的R 03大紅色,標志燈具為紅色回轉式,警報器音調為“連續調頻調”;救護車的車身顏色應為白色,標志燈具為藍色回轉式,警報器音調為“慢速雙音轉換調”;警車的車身顏色應符合有關規定,并安裝固定式警燈,警報器音調為“雙音轉換調”、“緊急調頻調”。    

  2)、特殊用途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    

  運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專用車,應在駕駛室上方安裝紅色標志燈,并在車身兩側噴有明顯的“禁止煙火”字樣或標記;車上必須備有消防器材,并且有相應的安全措施;排氣管應裝在車身前部,車輛尾部應安裝接地裝置。座位數大于9的客車及運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汽車應裝備滅火器。    

  3.超限運輸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   

  超限運輸車輛是指在公路上行駛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運輸車輛:①車貨總高度從地面算起4m以上;②車貨總長18m以上;⑧車貨總寬度2.5m以上;④單車、半掛列車、全掛列車車貨總質量40000kg以上,集裝箱半掛列車車貨總質量46000kg以上;⑤車輛軸載質量在下列規定值以上:單軸(每側單輪胎)、載質量6000kg,單軸(每側雙輪胎)、載質量10000kg,雙聯軸(每側單輪胎)、載質量10000kg,雙聯軸(每側各一單輪胎,雙輪胎)、載質量14000kg,雙聯軸(每側雙輪胎)、載質量18000kg;三聯軸(每側單輪胎)、載質量12000kg,三聯軸(每側雙輪胎)、載質量22000kg。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機動車運載超限物品,應經公安機關批準后,按指定的時間、路線、速度行駛,懸掛警示標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道路交通安全設施   

  交通安全設施對于保障行車安全、減輕潛在事故程度,起著重要作用。良好的安全設施系統應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護、交通誘導、隔離封閉、防止眩光等多種功能。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包括:交通標志、路面標線、護欄、隔離柵、照明設備、視線誘導標、防眩設施等。   

  1.交通標志   

  道路交通標志有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示標志、指路標志、旅游區標志、道路施工安全標志、輔助標志。設置交通標志的目的是給道路通行人員提供確切的信息,保證交通 安全暢通。高速公路上車速高,車道數多,標志尺寸比一般道路上的大得多。   

  2.路面標線   

  路面標線有禁止標線、指示標線、警告標線,是直接在路面上用漆類噴刷或用混凝土預制塊等鋪列成線條、符號,與道路標志配合的交通管制設施。路面標線種類較多,有行車道中線、停車線豎面標線、路緣石標線等。標線有連續線、間斷線、箭頭指示線等,多使用白色或黃色漆。  急救中欄3類。公路上的安全護欄既要阻止車輛越出路外,防止車輛穿越中央分隔帶闖入對向車道;同時還要能誘導駕駛員的視線。   

   4.隔離柵

  隔離柵是高速公路的基礎設施之一,它使高速公路全封閉得以實現,并阻止人畜進入高速公路。它可有效地排除橫向干擾,避免由此產生的交通延誤或交通事故,保障高速公路效益的發揮。隔離柵按其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為金屬網、鋼板網、刺鐵絲和常青綠籬幾大類。   

  5.照明設備   

  道路照明主要是為保證夜間交通的安全與暢通,大致分為連續照明、局部照明及隧道照明。照明條件對道路交通安全有著很大的影響,根據對英、美、瑞士等國道路照明的調查,安裝路燈后,高速道路的事故率下降40%一60%,一般公路下降30%~70%,城市道路下降20%一50%。  6.視線誘導標   

  視線誘導標一般沿車道兩側設置,具有明示道路線形、誘導駕駛員視線等用途。對有必要在夜間進行視線誘導的路段,設置反光式視線誘導標。   

  7.防炫設施   

  防炫設施的用途是遮擋對向車前照燈的炫光,分防炫網和防炫板兩種。防炫網通過網股的寬度和厚度阻擋光線穿過,減少光束強度而達到防止對向車前照燈炫目的目的;防炫板是通過其寬度部分阻擋對向車前照燈的光束。

  二、道路交通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員因素、設備因素和管理因素3大類。      

  (一)、人員因素      

  人員因素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最關鍵因素,包括駕駛員、行人、乘客等。      

  1.駕駛員      

  駕駛員在駕駛車輛過程中,通過感官(主要是眼、耳)、從外界接受信息,產生感覺(主要是視覺和聽覺)、,然后經過大腦一系列綜合反映產生知覺,在此基礎上形成所謂“深度知覺”。駕駛員就是憑借這種“深度知覺”形成判斷(如目測距離、估計車速等)、。可見,駕駛員的生理、心理素質及反應特性對保障交通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大約90%的道路交通事故與駕駛員有關。機動車駕駛員必須取得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道路運輸,并嚴禁酒后駕車。      

  2.行人      

  行人的遵章意識、交通行為會對道路交通安全產生明顯影響。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導致的。加強行人的法律法規教育,規范他們的行為,將會對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產生重要作用。      

  3.乘客      

  乘客的行為也會對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產生影響。乘客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一旦事故發生能夠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減少事故發生或降低事故的損害程度。     

  (二)車輛因素     

  車輛具有良好的行駛安全性,是減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車輛的行駛安全性包括主動安全性和被動安全性。

  (三)道路因素     

   1)、路面      

  路面狀況與交通事故發生率密切相關。

  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      

  2)、視距      

  行車視距是指為了保證行車安全,司機應能看到行車路線上前方一定距離的道路,以便發現障礙物或迎面來車時,采取停車、避讓、錯車或超車等措施,在完成這些操作過程中所必需的最短時間里汽車的行駛路程。在道路平面和縱面設計中應保證足夠的行車視距,以確保行車安全。  3)、線形      

  道路幾何線形要素的構成是否合理,線形組合是否協調,對交通安全有很大影響。      

  (1)、平曲線。平曲線與交通事故關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越高,尤其是曲率大于10以上時,事故率急劇增加。      

  (2)、豎曲線。道路豎曲線半徑過小時,易造成駕駛員視野變小,視距變短,從而影響駕駛員的觀察和判斷,易產生事故。      

  (3)、坡度。據前蘇聯調查資料,平原、丘陵與山地3類道路交通事故率分別為7%,18%和25%,主要原因是下坡來不及制動或制動失靈造成。 (4)、線形組合。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不僅與平面線形、縱坡有關,而且與線形組合是否協調有密切的關系,即使線形標準都符合規范,但組合不好仍然會導致事故增加。      

  4)、交叉口特性      

  當兩條或兩條以上走向不同的道路相交時便產生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口和立體交叉口兩類。立體交叉口上不同交通流在空間上是分離的,彼此之間不發生沖突,而平面交叉口由于存在不同車流的沖突,從而易導致交通事故。因此,為保障交通安全,減少事故發生,在車流量較大的交叉口應盡量設置立體交叉。     

  5)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和道路交通安全有很大關系,交通安全設施包括交通標志、路面標線、護欄、隔離柵、照明設備、視線誘導標、防炫設施等。安全設施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對駕駛員和其他出行者進行引導和約束,使駕駛員對車輛的操縱安全而規范,使其他出行者與機動車流保持合理的隔離,從而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另一方面能夠在車輛出現操控異常后,有效地對車輛進行緩沖和防護,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四)環境因素     

  三、道路交通安全技術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技術

  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術3大類。      

  (一)、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      

  通過設計來從源頭上減少事故發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包括道路線形設計、路面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      1.道路線形設計      

  道路線形設計要考慮線形與地區的土地利用相協調,同時要使道路線形連續、協調,并能滿足施工、維修管理、經濟、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  最小曲率半徑的確定要考慮行駛在道路曲線部分上的汽車所受到的離心力、重力與地面提供的橫向摩擦力之間的平衡,并考慮不至影響乘員的良好心情。在曲線部分,應根據實地情況適當的超高。縱斷面線形的設計必須符合規范。      

  2.路面設計      

  為保證安全,路面應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響到行車平穩性、舒適性、輪胎磨損程度等;為防止產生汽車滑水現象,路面還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行車道的設計必須滿足相關標準對行車道寬度、緊急停車帶設計、爬坡道和變速車道設計等方面的規定和要求。      

  3.安全設施的設計      

  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應以《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1999)、、交通部行業標準《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施工技術規范》(JTJ 074—1994)、為依據,設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設施系統。      

  (1)、交通標志。交通標志平面布設嚴格按照《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1999)、及有關規范進行。交通標志的結構支撐方式分為柱式、懸臂式、門架式和附著式等幾種,設計中可依據車型構成、標志板面尺寸及標志布設位置進行選擇。結構設計中的荷載組成,除恒載外,活載主要考慮風荷載。     

  (2)、標線。交通標線包括各種路面標線、導向箭頭、突起路標等。標線應與路面結構相配合,所選標線和突起路標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防滑性及耐久性。     

  (3)、安全護欄。路側護欄能防止失控車輛沖出路外,碰撞路邊障礙物或其他設施,他的設置主要以路側事故嚴重度為依據,間斷布設,具體布設地點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側有河流、池塘等危險路段;互通立交進出口三角地帶及小半徑匝道外側;路側有需要提供保護的結構物(橋墩、大型標志柱、緊急電話等)、;路側護欄最小設置長度為70m。     

  護欄設計主要按照交通部行業標準《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施工技術規范》(JTJ 074—1994)、,護欄設計條件主要針對占全路交通量33.3%的中型貨車,碰撞速度60km/h,碰撞車輛重10t,碰撞角度為15°。     

  (二)、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     

  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分兩大類,一類是基于事故避免的監控與檢測技術,一類是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修與診斷技術。

  1.基于事故避免的監控與檢測技術     

  (1)、駕駛警報系統。由于駕駛員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車輛發生事故的情況非常常見。為解決這一問題,可用監視轉向盤輸入和車輛位置的辦法檢查駕駛員狀態,并通過“刺激”方法給予駕駛員警告,以便及時糾正駕駛員狀態,減少事故發生。     

  (2)、視覺增強系統。為使風窗玻璃在雨天保持良好清潔的視野,需采用降水防護薄膜等措施;為解決盲區視野問題,需在現有燈光系統上增加額外措施。     

  (3)、汽車行駛記錄儀。汽車行駛記錄儀是安裝在汽車上,記錄、存儲、顯示、打印車輛運行速度、時間、里程以及有關車輛運行安全的其他狀態信息的數字式電子記錄裝置。這些記錄的信息在遏止疲勞駕駛、車輛超速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車輛行駛安全,提高營運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將為事故分析鑒定提供原始數據。     

  (4)、車輛導行系統。汽車導行系統是一種以GPS為基礎的技術擴展。導行系統可根據駕駛員的目的地、交通密集程度及其他環境因素,通過信號站和衛星信號選擇最佳交通路線,從而可提高交通運輸效率、節約旅行時間,有益交通安全。     

  (5)、速度控制系統。為使行駛在同一條路線上的車輛始終保持一定距離,車輛應裝有速度控制裝置。該裝置可調節車速,使跟隨車輛始終與前面車輛保持正確的距離,以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并避免事故發生。     

  2.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測與診斷技術     

  1)、汽車檢測     

  汽車檢測是對汽車技術狀況和工作能力進行檢查,目的是判別汽車技術狀況是否處于規定水平,是否達到合格指標。檢測內容包括:側滑檢驗、制動檢驗、車速表檢驗、前照燈檢驗、噪聲檢驗、CO檢驗、煙度檢驗等。     

  2)、道路的養護     

  定期檢查道路的負載能力、路面粗糙度、平整度等,對路基、路面應實行定期養護,以保持道路的安全要求。經常清掃路面,保持路面整潔;降雪或路面結冰時,撒鹽或加防滑鏈;路基損壞、路面坍塌凹陷,應及時修復。     

  3)、安全設施的維護與管理     

  道路安全設施應定期保養,及時修理和更換損壞部分。設施不全或沒有設施的公路,應根據公路性質、技術等級和使用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增設。     

  (1)、護欄的維護與管理。除日常巡回檢查外,還應每隔2~3個月對護欄進行定期檢查。 護欄的檢查內容包括各類護欄的損壞或變形狀況、立柱與水平構件的緊固狀況、污穢程度及油漆損壞狀況等。護欄表面油漆損壞,應及時修補;護欄如有缺損或變形,應對護欄的高度予以調整。  (2)、交通標志的維護與管理。除日常檢查外,還應對交通標志進行定期檢查,如遇暴風雨等異常氣候或自然災害時,應進行臨時檢查。交通標志有污穢時,應進行清洗;標志牌變形、支柱彎曲、傾斜應盡快修復;標志牌或支柱松動,應及時緊固;由于腐蝕、破損而造成辨認性能下降的標志,應予更換。     

  (3)、交通標線的維護和管理。公路交通標線設置以后,應按各省(市、自治區)、管理職責分工認真養護,經常保持完整、齊全、鮮明。路面標線污穢,影響辨認性能時,應及時進行清掃或沖洗;路面標線磨損嚴重或脫落,應重新噴刷或修復。

  (4)、隔離柵的維護和管理。除日常巡回檢查外,每季度還應對隔離柵進行一次定期檢查。污穢嚴重的隔離柵,應定期清洗;2~4年定期重新涂漆一次;損壞部分應及時修復或更換。    

  (5)、防眩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在日常巡回檢查中應經常檢查遮光柵有無缺損歪斜,鋼質遮有無油漆剝落、銹蝕,支柱有無變形。防眩設施的損壞部分應及時修復,歪斜的應扶正;定期重新涂漆,銹蝕和變形嚴重的應予更換。    

  (6)、視線誘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經常清掃其凸起部位周圍的雜物以保持其反射性能;保持完好的反射角度,發現損壞松動的應予修復或更換。   

  (三)、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技術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事故調查和救護救援兩部分。   

  1.交通事故調查   

  (1)、事故的分類與等級劃分。中國公安部將交通交通事故類別按事故形態分為側面相撞、正面相撞、尾隨相撞、對向刮擦、同向刮擦、撞固定物、翻車、碾壓、墜車、失火和其他11種。按事故原因分為機動車、機動車駕駛員、非機動車駕駛員、行人與乘車人、道路和其他六大類。按事故嚴重程度分為特大、重大、一般和輕微4類。輕微事故:1次造成輕傷1—2人,或財產損失機動車不足1000元,非機動車不足200元的事故。一般事故:1次造成重傷1—2人或輕傷3人以上或財產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重大事故:1次造成1~2人死亡或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財產損失3萬元以上6萬元以下的事故。特大事故:1次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傷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6萬元以上的事故。   

  (2)、事故調查的目的。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的總體目標是通過事故調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并據此提出改善措施。其具體目的包括以下方面:研究整個路網的道路安全狀況,制訂路網安全改善戰略規劃;路網級的黑點鑒別與改造計劃;項目級黑點鑒別與改造技術設計;為道路安全評價及其他道路安全項目研究提供基礎數據,積累經驗。   

  (3)、事故調查的方法。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方法有以下幾種:到有關管理部門收集數據資料(包括交警事故登記、保險公司、醫院等)、;現場觀測與沿線調研,問卷調查,專題試驗研究。   

  (4)、事故調查的內容。事故調查的內容包括事故本身和環境兩部分。事故本身的調查內容有事故地點、對象、類型、結果、原因等;環境方面的調查涉及道路設施、交通設施與管理、天氣氣候條件、照明條件、路側環境、交通環境等多個方面。   

  2.事故的救護救援   

  1)、事故救援的組織   

  根據我國國情,應由當地人民政府協調公安機關及保險公司,組織醫院和急救中心,建立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系統。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有快捷的通信網絡作保障,一般道路可使用122交通事故專用報案電話。交通民警接到報案后,根據事故情況與醫療急救部、消防隊、環衛隊、養路隊等部門聯系,并赴現場進行事故救護、勘察及現場活動的指揮,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2)、事故救援的設備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設備,主要包括交通巡邏車以及破拆救援設備。   

  交通巡邏車主要負責巡視交通狀況和事故報警,并及時處理一些輕度事故。車上人員應進行必要的急救培訓,熟悉基本的救援常識;車上應備有基本的救援器械、藥品、通信器材等。  

  3)、事故救援的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以下程序:   

  (1)、考察現場情況。救援工作開始之前,急救人員應對事故現場進行考察,現場周圍如有損壞的電線或有毒氣體等,應先將其排除后再進行救援工作。   

  (2)、保護事故現場。在來車方向距事故現場100m處樹立警告標志,防止其他車輛進入事故現場。盡快將事故車輛固定下來,在車輪前后放上磚石塊或將車輪放氣,以保證車輪在救援過程中不能移動。   

  (3)、檢查和急救受傷人員。救援人員要檢查受傷人員的傷勢以確定救援工作的速度和方法。如果汽車被撞變形,受傷人員無法移動,應使用專門的救援工具把汽車部件移動或去除,將車中被困人員救出。如果醫療救護人員未到現場,救援人員應對受傷人員進行必要的急救,如包扎傷口、人工呼吸等。   

  (4)、撥打緊急救援電話。從距離最近的電話撥打統一的急救電話112,也可用移動電話呼救。撥打電話的人應說清以下4個重要問題:事故地點、事故類型、受傷人數、傷勢輕重。    

  (5)、清理現場。當交通警察勘查完現場后,救援人員應拖走事故汽車并清掃路面,協助警察恢復正常的交通秩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洪湖市| 施秉县| 渝北区| 瓦房店市| 温泉县| 海南省| 大田县| 凌海市| 崇信县| 金溪县| 闻喜县| 祁连县| 赣榆县| 泸溪县| 青海省| 察雅县| 晋中市| 荆州市| 绥棱县| 望江县| 云和县| 稷山县| 普宁市| 萍乡市| 康保县| 山丹县| 德清县| 沙湾县| 枝江市| 洛川县| 西峡县| 晋州市| 巴南区| 台东县| 平江县| 西藏| 临桂县| 容城县| 万盛区| 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