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企業從事運輸的船舶怎樣才能夠保證航行安全,避免險情及事故的發生,這是我們每個駕引人員必須研討的課題。航行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分析并對分析的結論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至關重要。船舶在運動過程中周圍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無論當時航行環境好壞,它每時每刻都在相互轉化,所以我們在航行過程中必須做到對當前航段及下一航段的航行條件及可能發生的航行環境變化進行仔細分析研究,并根據分析結果采取相應有效的預防措施,以便航行環境發生變化時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險情事故的發生。
航行環境的變化有很多因素,我認為必須對以下主要情行進行分析評估:
1、對航道條件的分析
對于整個航行環境來說,航道情況是相對比較穩定不變的。哪些地方彎曲、淺窄,哪些地方有渡口、叉河口、引航道、橋梁、港口及橫駛區、施工區等我們必須心中有數,要針對通過這些地方有可能出現的一些復雜情況制訂相應的預控措施,待到時真的出現異常情況時不會發生手忙腳亂、驚慌失措的局面。最關鍵的是必須以安全航速行駛,加強電話聯系,充分利用視覺及聽覺瞭望,盡量避免在這些復雜地段追越、會船等情形發生,以免出現緊迫局面。
2、對船舶密度的分析
船舶密度及所處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由于每條船的船型、大小不一,航速也不一,加之不斷有船進入或退出主航道,船舶周圍環境及所處相對位置在不斷發生變化。怎樣使本船船位始終處于最適當位置,這就需要我們對前后,左右的船流量結合航道條件進行分析判斷(使用雷達遠近量程交替觀察較好)。采取快慢車速控制船位,使本船始終處于較適當位置,以便遇緊迫局面時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采取有效應急措施。
3、對氣象的分析
氣象環境對船舶航行影響巨大,特別是突發性氣象環境的變化。如雷暴雨、強風、突發性濃霧,這就需要我們對氣象形勢進行分析評估,結合前方航道特點,船舶密度進行綜合分析,提前選擇適當地點拋錨避風、扎霧,切莫走到哪里算到哪里。等突發氣象來臨時再采取措施,這樣就很可能失去能夠拋錨的水域而造成被動局面。
對于視線的好壞不能單從視距來衡量,這還要把當時航道條件,航行環境及視線的變化趨勢來綜合分析。目前長江上一般規定可航視距在1500M及以上。比如目前視距在2000M以上,但前方航行環境效為復雜且視距在向差的趨勢發展,前方又沒有合適的錨泊水域,那么這種視距就不適合繼續航行,應該提前采取措施,選擇適當水域拋錨。反之一樣,如果視線在向好的趨勢發展且前方航道條件較好,船舶密度又不大,即使目前視距低于1500M只要其它預控措施跟上,我認為還是可以繼續航行,但這種航行也只能是短距離的。
4、對它船的駕引技術、人員素質及船舶性能進行分析
如果每個駕引人員的技術素質及人員素質都是一樣的處于較高水平,且能按規定的航章行駛及避讓,那么船舶碰撞事故就可能減少很多。但往往不是這樣的,有些駕引人員的駕引技術確實很差、素質又較低且不懂航法,他們往往不是按你所設想的那樣進行操作、避讓,你如果按步就搬,估計他肯定會這樣或那樣行駛、避讓,但到時他沒有按你所估計的那樣去做,便使你措手不及而發生危局。所以對一些船舶特別是一些地方船舶、個體船舶及海進江小海輪等船舶要進行仔細分析,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并要針對它有可能的反常航法制訂相應措施。另外還要考慮對方船舶的操縱性能及避讓能力,不要一味地強調或要求對方應該這樣或那樣。船舶在航行中避讓是雙方的,首先要做到避讓從我做起,這樣才會有主動權,才能避免危局的發生。
5、潮流的漲落對航行環境的影響
長江蕪湖至上海段常受潮汐影響,南京以下影響較為顯著,每天兩次的漲落潮對航行條件的影響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第一、是流速的變化而影響船舶的航速,這就需要駕引人員在航行中了解此時此刻本船及相關船舶所受潮汐的影響如何,采取相應的避讓措施,以免受流壓影響避讓困難,造成與它船或水上物體發生碰撞事故。第二、潮汐的原因而造成船舶密度的極大變化。上海吳淞口在潮汐始漲前后一小時即有大量的黃沙船乘潮上水或從長江進入黃浦江,這就對我們船舶航行或靠離泊安全造成極大隱患(特別是在黃浦江內航行或靠離泊影響更大),所以我們在編制航行計劃時就要充分考濾此種因素,錯開這一船流量的高峰。
在航行中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影響船舶安全航行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我講這幾點。另外我要強調的是安全能力是影響安全行為的重要因素,安全能力即操縱船舶安全行駛的技能,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駕駛水平。我們只有具備良好的駕駛技能才能在各種復雜的情況下化險為夷,甚至不發生險情。這種駕引技能就要靠我們平時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積累、不斷提高來提高我們的駕引技能,確保船舶安全航行。
下一篇:信號專業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