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白山市所屬煤礦的生產安全狀況的分析,指出了加強安全管理、健全機構設置、高人員素質、增 強礦井監控能力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關鍵詞:煤礦;“一通三防”;管理;安全生產
白山市共有煤礦123個,其中國有地方煤礦6個,鄉鎮煤礦117個;全市煤炭產量500萬t左右,無論是礦井的數量還是產量都占吉林省的1/3左右。但其在“一通三防”安全技術管理上,確有許多不足之處。“一通三防”惡性事故時有發生,僅2002年就發生“一通三防”事故3起,死亡57人。因此,如何科學地加強“一通三防”管理,防止煤礦安全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突出“一通三防”管理重點
白山市歷年來沒有對全市的所有煤礦進行瓦斯鑒定,更沒有對所屬煤礦進行煤的自燃傾向性和煤塵爆炸性進行鑒定,因而“一通三防”管理上沒有針對性,形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一礦出事故,全都“吃藥”,既制約了煤礦的生產,又造成了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上的盲目性和漏洞。針對這種情況,白山市安監局制定下發了《2003年瓦斯鑒定和煤的自燃傾向性及爆炸性鑒定實施細則》,指導全市所屬煤礦進行瓦斯鑒定和煤的自燃傾向性及爆炸性鑒定工作。通過鑒定結果分析可知:此次共鑒定120個自然礦井,全市高瓦斯礦井6個,低瓦斯礦井104個,102個礦井自燃傾向性為Ⅱ類,18個礦井自燃傾向性為Ⅲ類,14個礦井煤塵為強爆炸性,33個礦井煤塵為爆炸性,55個礦井煤塵為弱爆炸性,18個礦井煤塵為不爆炸性。瓦斯鑒定和煤的自燃傾向及爆炸性鑒定為白山市“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各縣(市、區)如何科學和有針對性地管理所屬煤礦提供了依據。從鑒定結果分析可知:靖宇縣境內煤礦“一通三防”安全工作應以防塵為重點;八道江區境內煤礦應以消防火做為“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臨江市、江源縣所屬煤礦,應根據鑒定結果,在通風、防治瓦斯、消防火、防塵上各有側重。只有有所側重,有所加強,才能做到科學管理,不出漏洞。
2 加強“一通三防”安全裝備
現白山市所屬煤礦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在“一通三防”安全裝備上得到了加強,但在消防火裝備上還是空白。各礦井均沒有自然發火預警系統、更沒有消防火設施,且Ⅱ類自燃礦井占85%,而且都為非正規開采,現各礦井都不能預防發火,出現自燃只能采用隔絕封閉的方式,一旦處理不當極易造成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不能做到以預防為主,而且造成煤炭資源的極大浪費。隨著礦井開采年限的增長和開采深度的加大,自然發
火將極大制約白山市煤炭行業的發展。不加強裝備,很難適應安全生產的需要。考慮白山市非正規開采的特點,經多方考證,擬引進撫/頃煤科分院研制生產的阻化劑霧化器,裝備白山市Ⅱ類自燃煤礦;市救護隊裝備MKY—360C02發生器,同時上監測監控系統以建立預警系統,做到消防火以預防為主。從而提高礦井回采面走向長度,不留或少留隔離煤柱,提高礦井煤炭回采率,延長礦井服務年限。杜絕因自然發火封區、或自燃引起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隨著礦井開采深度增加和強度的加大,高瓦斯礦井及“低沼高管”礦井雖然上了監測監控系統,但只起到了監測作用,并不能改變瓦斯爆炸三條件中的任一條件,從根本上解決瓦斯超限問題和減少礦井風流中瓦斯濃度,從根本上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特別是本地區均為巷柱式舊法回采,采空區內積聚大量瓦斯,當采空區頂板大面積垮落時,瓦斯大量涌出,極易發生瓦斯事故。而現在一些高瓦斯礦井受巷道條件制約,采法限制,用風排很難解決瓦斯超限問題,因而裝備及更換大主扇、上瓦斯抽放系統是解決本地區瓦斯事故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但本地區現并沒有一個高瓦斯礦井上抽放系統,因而,如何抓好引進抽放設施,抓好瓦斯抽放工作,加強技術安全裝備是本地區防治瓦斯的關鍵。
這次煤塵爆炸性鑒定表明:本地區11.7%煤礦是強爆性,27.5%煤礦是爆炸性。但白山市的煤礦在防塵上幾乎是空白,并沒有完善的防塵系統,這些煤礦必須建立健全防塵系統,采用灑水降塵、上隔爆設施等綜合防塵措施,才能預防煤塵事故的發生。其防塵工作重要性與高瓦斯礦井防治瓦斯重要性等同,只有這樣本地區防止和預防煤塵爆炸事故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話,“一通三防”安全工作才有保障。
3 以人為本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人是一切工作中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人防與技防相結合,“一通三防”安全工作才有保障。但白山市在“一通三防”管理機構及從業人員素質都存在很大差距。白山市除個別國有地方煤礦有“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機構外,鄉鎮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機構是空白。造成“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上軟弱無力、無針對性、可行性、權威性。
煤礦“一通三防”從業人員素質低,流動性大,難以適應煤礦安全生產需要,因而建立一支穩固的“一通三防”從業人員隊伍非常重要。如何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我們認為,如果單純地靠縣、市管理部門培訓“一通三防”從業人員,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種培訓缺乏及時性和針對性、經常性,因為各礦“一通三防”安全工作千差萬別,且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因而煤礦應建立“一通三防”管理機構,由其對職工進行培訓,這樣培訓才有及時性、針對性和經常性;另外,“一通三防”安全工作并不是單純靠“一通三防”管理部門及“一通三防”從業人員就能管理好的,需要煤礦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搞好這項工作,如果其他從業
人員缺乏“一通三防”安全知識而有違規生產行為,也很可能造成“一通三防”事故,因此對煤礦所有人員進行“一通三防”安全教育,即進行全員“一通三防”教育十分必要,而進行全員教育必須由市、縣及礦“一通三防”管理機構共同進行,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而煤礦“一通三防”管理機構人員的資質認證工作,由市安監局定期進行培訓、認證,以提高煤礦“一通三防”管理機構人員素質,使之符合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的需要。
作者簡介:彭成金(1968—),1990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采礦系,曾在遼源礦務局從事“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現在白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作。
(摘自:《煤礦安全》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