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揀人家的短處或缺點說事兒,這叫“哪壺不開提哪壺”。如果平時以這種方式說話辦事,肯定招人煩。但,凡事都有個例外。以筆者之見,要是把這個方法用在安全工作中,說不定還真能解決點兒問題。
安全工作免不了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免不了要說道說道做個講評。但應該提出的是,有些講評者常常礙于面子繞開矛盾,實在說不過去了也是槍口抬高一寸,或者不疼不癢輕描淡寫地糊弄幾句做做樣子。這樣難免流于形式,總結講評也就徒有其名了。眾所周知,安全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事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危,責任重于泰山。但是,長期以來,就是有那么一些同志,視安全為“說起業重要,干起業次要,忙起來不要”的軟指標,久而久之,勢必釀成大禍。究其原因,除了本身的思想認識外,和我們上面提到的現象不無關系。
根除此頑癥的良方之一,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安檢中,不管是哪個部門出現的問題,特別是久治不愈的“三違”頑癥,講評者要敢于一針見血。該在大會上說的就在大會上說,并且要指名道姓予以曝光,不留情面、不講客氣,該批就批,當罰則罰。要讓這些人感到臉紅心跳如坐針氈才行。而對那些思想上存在“湊乎、對付、不在乎”的人們,更是要經常“敲打”,觸及他們的痛處。要幫助他們擺事實講危害查原因定措施。古人云:前車履、后車鑒。要提醒他們時刻不忘吸取教訓時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責任。同時,安全會上,要提倡少說拜年話,多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而且要敢于較真兒。對出現的問題不遮掩不搪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產警鐘長鳴,才能使一些同志“好了瘡疤不忘疼”,才能使他們長記性。
當然,此方法只對事不對人。如果哪位感到這種方式擠兌人臉上掛不住,那就只有一條,把工作做好。
上一篇:企業安全生產中的三個“大小”關系
下一篇:探討如何當好一名“內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