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安全知識競賽確實應是一種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的好方法,也許正因如此,全國性、區域性安全知識競賽屢見不鮮,似乎只要舉辦了知識競賽,宣傳教育就提高了檔次。可實際競賽效果怎樣呢?由于操作不規范和競賽方式本身的不足,知識競賽這一本應良好的宣傳教育方法,而今卻陷入了流于形式,勞民傷財、收效甚微的窘境,大大違背了舉辦者的初衷,是到了認真總結分析知識競賽的得與失,讓安全知識競賽走出尷尬的時候了。
現行的安全知識競賽,其運作方式大致有三種,利弊也多有不同,具體如下:
一是答題卡型。就是競賽試題全是選擇題,參賽者只要涂描A、B、C、D,交回答題卡即可,獲獎者由舉辦者在收回答題卡中隨機抽出,并對其進行表彰獎勵,這種競賽方式最為常用,全國性知識競賽大多運用此法。這種方法的優點:一是簡單明了,易于操作;二是答題知識面廣、信息量大;三是參賽者幾乎不受限制、受眾面廣。其弊端有三:一是參與者看似蕓蕓,實則寥寥。答題卡的完成絕大多數是由一人或數人做完,然后由眾人照涂。因此,除了少數通過查找資料,做完試題,從而學到知識、受到教育之外,其余皆是假參與者,他們除了涂幾個“黑蛋”,可以說連原題都沒看一眼,這怎么能叫參與競賽呢?二是競賽結果公開不公平合理。競賽結果只有體現了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才能真正調動參賽者的積極性。而這類競賽卻無從辨別誰是答案的原創者,誰是抄襲者,只有從如海題卡中隨機去摸,中不中獎不看能力全憑運氣。由于原創者少、抄襲者多,按照概率分析,自然是抄襲者更易榜上有名,原創者更易名落孫山。讓連題目都未看過的抄襲者輕而易舉撿個大獎,名利雙收,而費盡心力完成答題的原創者一無所獲,豈不太失公平?三是勞民傷財。舉辦一次知識競賽,特別是全國性、省市性競賽,從命題、印發、回收、評卷、抽獎、頒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舉辦者投入了那么多的錢財,而競賽卻是在少數人費心答題,多數人輕松抄襲中完成的,真可謂勞民傷財。這種競賽規模搞得越大,越容易背上“轟轟烈烈搞活動、扎扎實實走過場、仔花爺錢不心疼”的罵名。
二是填空簡答型。就是競賽試題均是填空、簡答題,參寒者必須將內容親筆填上才算有效。這種競賽方式的優點是讓參賽者比較好地熟悉了所要普及的知識,哪怕是抄寫一遍,也會多少學點知識,起到一定的效果;二是制假不那么方便了。缺點:一是試題不能多,信息量少,決定了普及知識面較窄;二是閱卷繁鎖、競賽結果誤差大;三是由于仍是抄襲者占多數;因此,評獎結果仍存在公開、公正而不公平合理的現象;四是由于難以組織眾多的人員進行閱卷,因此,參賽者不能太多,這就決定了知識競賽的受眾面少。
三是電視競賽型。就是經過層層選拔,最后在電視上公開競賽。這種形式在一些大型企業及全國性競賽中常用。其優點:一是每一個參與者都須認真學習,充分準備,因此,普及知識宣傳教育的效果最好;二是形式生動、活潑、直觀,易于讓觀眾主動受教育;三是較好地體現了公正、公開和公平合理的原則;四是利用廣為普及的電視這一傳媒,大大提高了普及知識、宣傳教育的受眾面。其缺點:一是直接參與者少,因為只能有少數人走到臺前,因此,很多人的參賽積極性不高,甚至自動放棄了競賽機會;二是動作過程復雜,要求高,時間不易操作;三是通過收看電視時間接受教育者獲取的信息量少,因為一二個小時的競賽其信息量畢竟是有限的。
總之,通過上述三種形式的利弊分析,可以看出,安全知識競賽確有隱憂,我們認為雖無改進良策,卻大聲呼吁:那種流于形式,勞民傷財,收效甚微的知識競賽確實當休矣。
上一篇:安全管理少些“人情”
下一篇:安全生產慨論及管理